2011年1月30日 星期日

過 年(出12:21-28)

過 年(出12:21-28)


一、逾越節vs.農曆年

有些學者認為,華人的「過年」極有可能是源自於以色列民族出埃及之時的「逾越節」,因兩者之間的習俗、禮儀非常類似:舊約聖經出埃及記十二章7、12節的記載,是因為逾越節那夜有滅命的天使巡行埃及全地,把埃及人一切頭生的,無論是人,或是牲畜全都擊殺了。那日黃昏的時候,以色列人家家戶戶都殺了羊羔,並把羊羔的血塗在房屋左右的門框和門楣上,以作為記號,如此的話,天使就會越過那家,不殺害那家頭生的人和畜,那夜以色列人不可在外游蕩,一定得趕回家吃羊羔的肉、無酵餅、苦菜,一家圍爐團圓,等到次日早晨才可外出。

而在華人的「年」獸傳說中,那專吃人的惡獸也是在每年歲末黃昏時分出來吃人,為此之故,除夕夜也不可在外,一定要返家吃年夜飯,與家人團聚守歲,並要在門框與門楣上貼紅紙,以免被年獸所殺害。

以色列人守逾越節的那夜,主要的食品有羊肉、苦菜、無酵餅等等(出埃及記十二章8節)。在我們年俗裏,除夕的圍爐年夜飯也必吃肉、芥菜(長年菜)、年糕、紅龜果、餃子。

二、從農曆年看民俗

客家習俗期待天神下降,不准罵人、打人、打破碗。要說吉利話,討神、人喜悅。傳統過年之前家家戶戶、各公司行號都要找一天作大掃除,除舊佈新。貼春聯、準備年菜。

除夕夜:除夕是台灣年俗中最重要的一個日子,年俗中包括辭年、吃團圓飯、分壓歲錢、守歲,春節:過新年:農業時代家家戶戶過新年,穿新衣、戴新帽。今日台灣大多以旅遊、麻將、廟會為主。初二:回娘家:女兒、女婿準備禮物,娘家也以豐盛佳餚招待。初三:闔家出遊:年初三也是俗稱的「小年期」早期有許多習俗,近年國人大多以全家人,利用難得的假基一起出遊為主。初四:立春:廿四節期的第一個,從這一天起,揭開春天的序幕,草木萌生新芽,農人開始播種、插秧。初五是一般商家開張的日子,擇定吉時後,鳴砲祭神,以求新的一年生意興隆,日進斗金。

農業時代,初六需脫下新衣新帽,換上粗舊衣裳準備播種,為另一個豐收的年奠下根基。傳統客家人在七元日,家家戶戶要點臘燭,置生果,求長生不老。初八:天公生:在民俗中,民間因對大自然的敬畏,而於此日祭天。古時僅天子能祭天。初九:摸春牛:元宵前後廟內提供雕塑的春牛,讓善男信女進前摸撫,以祈好運。

三、注入福音新意

一、除舊布新:依照我國優良的風俗,年前實行全家大掃除,此時應提醒家人也要同時打掃心房,讓聖靈更新,討神喜悅,使主永住內心,「…要能脫去舊人,穿上新人」(以弗所書四17~五14)。

二、除夕團圓:(一)張貼福音春聯 (二)團圓吃年夜飯:飯前由家長讀一段聖經(如出十二l~14),然後一同祈禱感恩。飯桌上可藉逾越節故事,分享神的揀選與生命的改變;年夜飯應預備長年菜(俗稱苦菜),並吃年糕(無酵餅),家長可勸勉家人當在除夕夜把一切邪惡、陰毒徹底除去(林前五7~8),以迎接新的一年。

守歲感恩:團圓飯後守歲往往因時間較長,易受誘賭博;有的雖不玩牌,卻整夜面對電視。此段時間,全家人可用來數算一年的恩典,在自由、歡欣和輕鬆的氣氛下,分享個人見證、唱詩、玩聖經遊戲或其他正常活動,取代玩牌。再者,發壓歲錢往往是除夕夜的高潮,但各人應記得取出感恩奉獻,裝在大紅包袋內,在大年初—獻給上帝。

新春敬拜:一年中,第一件事就是全家去敬拜上帝,應是最有意義。臺灣有不少的教會都在大年初一舉行新春感恩禮拜。民間拜拜的人都會在這天去膜拜他們的神祗,神的兒女豈不更當在一年之始去敬拜天父,向祂感恩!然後再去向親友拜年。春節也是中國基督徒的感恩節,不是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