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5日 星期三

認錯(馬太福音三:2)


認錯(馬太福音三:2)

 

 始祖亞當犯罪之後,是推卸責任(創三12);他沒有勇氣去面對自己的過錯,並承擔自己的責任。而且,如果正如有些神學家所指出,當夏娃面對蛇的「誘惑」之時,亞當很可能就在旁邊;如果這樣的話,亞當更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更應該承認自己的過犯。但他沒有,正如現今時代中絕大部份的人一樣,不敢面對自己的過犯,不願承認自己的罪過,或根本就意識不到自己的罪。

「你在哪裡?」這是人類的始祖亞當犯罪之後,上帝向他所發出的呼聲,這個問題並不表明上帝不知道他人在哪裡,上帝是無所不知的,祂應該知道亞當身在何處,上帝不是在探問一個地點性的問題,祂所要期待的答覆絕對不是「我在樹林中」的答覆,而是「我錯了,求你寬恕」的一種回應與態度。

   很多基督徒常理所當然地以為,悔改是信主的前提,正如施洗約翰在曠野的吶喊,及耶穌的早期傳講一樣,「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請參太三2、四17;可一415;路三3)這種認識,往往會誤以為信主後即是聖潔的了,因為主耶穌的寶血已經潔淨了,以前是罪人,現在已經是聖徒啦;從而有信主前、信主後截然二分的世界觀,甚至有的極端信徒,拒不承認自己信主後的罪性及罪行。

  在這樣的認識下,這樣的人也難於看到,耶穌其實並沒有要求馬太(原是個稅吏)、彼得等門徒先得悔改後才能來跟從自己,而是直接地向他們發出跟從祂的呼召。(請參太四19、九9;可一17、二14;路五27等經文)事實上,耶穌似乎更經常做的是,直接地向人發出「來跟從我」的呼召,先邀請人「來看」(約一39)。而我們能夠認罪,更是神恩典的作為:在神的光照之下,在聖潔的神的標準或參照之下,在認識神更深、經歷祂更多之時,我們才會更認清自己的醜陋與罪惡。無怪乎,彼得在認主後,接著的就是認罪(參路五8),以賽亞也是在上主的臨在中,體認自己的罪(參賽六5);而使徒保羅更是在晚年時說,「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提前一15)他這話並非是指信主前曾犯下的種種罪惡,而是對他當時狀態的體認(這可從原文的時態,或從英文譯本中也可以看出來)。

那麼,到底施洗約翰心中的「悔改」是什麼呢?

  「真實悔改的意義」是(一)心思意念的轉變,和(二)採取彌補行動;

1、「心思意念的轉變」:

  在新約聖經裡,「悔改」這個字,是由「轉變」和「心」兩個字所組成的,它的意思是指「一個人心意的改變」,是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可以說是一個人生命的完全翻轉,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它包括一個人理性、情感和意志的重大轉變。怎麼說呢?

  我們可以藉由路加福音第十五章,「浪子回頭」的故事來說明,我們都知道這個浪子變賣了家產,遠離家鄉,結果把整個家產花盡了,生活潦倒,幾乎活不下去了,在最痛苦的時候,他想到了自己的家、想到了父親,他要「回家」!

A. 理性的改變:

  路加福音 15:17說到「他醒悟過來」,意思是說,他發現了自己把父親交給他的家產任意揮霍並且用光了,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他「知罪」了,知道自己犯錯了。這是理性上的悔改。我們都知道,除非一個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否則他就不可能悔改。因此,理性的改變具有重要性。

  然而,事實上告訴我們,只有理性的悔改,並無法達成真實的悔改,想想看,如果浪子整天坐在豬舍裡唉聲嘆氣地說:「我錯了!」「我錯了!」卻沒有下決心去行動,會是什麼結局呢?相信最後他一定是餓死在豬舍裡!

B. 情感的改變:

  路加福音 15:1819「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裏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 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

  他說的「我得罪和我不配?這句話,很明顯的表明了他心中?罪憂傷痛悔的情感。這就是情感上的悔改。這是比理性上的知罪,更進一步深入人的心中,浪子由「知罪」而「悔罪」!為自己所犯的罪懊悔。

  但是只有情感的悔改,一天到晚「憂傷難過」、悔恨交加,對問題有沒有幫助呢?當然沒有!甚至於可能走向「自殺」,耶穌的門徒猶大就是這樣。

  馬太福音 27:34說到「賣耶穌的猶大看見耶穌已經定了罪,就後悔, 27:4說: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由這幾節經文可知,猶大一定為了出賣耶穌的罪,悔恨不已,痛不欲生。

  但,真正的悔改,不應只停留在悔恨不已的情感中,應當採取積極的行動,我們看見,猶大沒有向耶穌認罪,他只停留在「悔罪」中,沒有勇氣離惡行善,結果猶大畏罪自殺了。

 

C. 意念的改變:

  路加福音 15:2021說到這個浪子「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裏去。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

  意念的改變要「離惡行善」,就是遠離犯罪的場合回家,並且開口向父親道歉。

  弟兄姊妹們,我們捫心自問,這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為什麼呢?因為人都是「愛面子」的,人常常受虛偽的尊嚴所控制,以致於在困難時,不敢也不願放下面子,或是尋求支援,或是向人道歉、承認自己的錯誤。為了面子,反而使事情變得更糟糕,自己也愈陷愈深,終於失去機會,後悔莫及!

  因此,「意念改變」表示一個人的決心,他要不計一切代價,勇敢的採取行動,他要完全離開罪惡,與罪惡一刀兩斷,不再受罪惡的牽引誘惑。

  同時也代表他願意持之以恆、貫徹始終,堅持到底的決心。很顯然的,要徹底的完成一件事,如果沒有行為上的改變,所有的努力都將化為烏有!那是多麼可惜的事啊!

 

2. 採取彌補行動:

A. 公開認罪的意義:

  馬太福音 3:56說到,當時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並約旦河一帶地方的人,聽到約翰呼喊:「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都出去到約翰那裏,「承認」他們的罪,在約旦河裏受洗。

  這兩節經文清楚的指出,他們是以承認自己的罪和受洗,來表示「悔改」。而「承認」這個字的意思就是:大聲呼喊同意(to shout approval)和懺悔(confess),表明一個人的決心和勇氣,願意在眾人面前公開承認自己的罪。受洗的公開誓約2.「你是否誠心認罪悔改並信靠耶穌基督救贖的功勞?」很難認自己的罪的基督徒通常都是沒有安全感或是自尊(驕傲)強到無法軟弱通常這些基督徒反而要先處理自己內在的問題找出什麼原因讓我們無法放下自己。

a.首先必須「向神認罪」:

    聖經中有一個行事、為人都相當合神心意的人”大衛”,他在功成名就時竟犯了一個很嚴重的罪-設計謀殺忠心的部下烏利亞,奪了他的妻子拔示巴,他所行的這事,耶和華神甚不喜悅。後來,他向神有很深的悔改認罪,這使他與神之間重新恢復平安,也使他蒙拯救脫離罪的轄制。

  大衛向神的悔改認罪,就記載在聖經中的“詩篇五十一篇”,共有19節,讓我們來讀一讀,體會一個犯了罪的人,如何承認自己的罪,藉著憂傷痛悔,在主面前蒙悅納。

  詩篇 51:4說到:「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這惡,以致你責備我的時候顯為公義,判斷我的時候顯為清正。詩 51:9 求你掩面不看我的罪,塗抹我一切的罪孽。」

  說明了大衛雖然是犯了得罪人的淫亂罪,然而更是得罪了神,他必須在拿單和眾人面前向神公開認罪,求神赦罪。

b.其次要「向人認罪」:

犯罪不只是得罪神,也是得罪人,需要向對方認罪求其饒恕。

在這裡必須瞭解:

  第一、向神認罪神必赦免,但神不代替我們所得罪的人來赦免我們,因此,我們必須要向那人認罪;

  第二、向得罪人若造成對方具體的損失,必須按實際情形賠償。

  撒該「悔改的果子」路加福音 19:8說到:「撒該站對主說: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路加福音 19:9 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撒該悔改得救了!撒該所結出與悔改的心相稱的果子有二種,就是心甘樂意的「施捨」和「賠償」。

 

家庭的操練

1)表達歉意,學習「對不起」

  Robert Fulghum 的名著《我在幼稚園學到生命中不可錯過的智慧》(All I Really Need to Know I Learned in Kindergarter)把「傷害別人時要說對不起列為他學到的一條人生最重要的道理」,表達歉意是良好關係的基石,其實這是幼稚園的孩子也學會的道理,「對不起」是「魔力之言」(Magic Words)。

  我們的身體語言和說對不起的語言和諧一致非常重要。

  一位作妻子的曾這樣說:「我知道我丈夫什麼時候對他所做的事情真正感到抱歉,當他變得很安靜、很害羞、道歉的聲音很輕柔、低著頭的時候,我知道他真的是很難過,他的道歉是真誠的。

  一位作丈夫分享他如何知道妻子的道歉是否真誠:「當她說對不起的時候,目光游移不定,我知道她是在敷衍我,如果她看著我的眼睛對不起,我就知道她是真誠的。」有時就是那麼簡單,一個眼神配合一句真誠道歉的話,關係就可以修補了。

  身體語言比說的話更可信,口說:「對不起,我道歉了!」眼睛卻噴出怒火,這只是強迫對方原諒他,不是真正的對不起。

   道歉的內容要充分有力,因何而道歉,愈具體愈好,但千萬不要找藉口或解釋,把責任推給對方,道歉就變成了攻擊的方法。

   在衝突的開始不要急於說對不起,需要溝通清楚,對質之後的道歉才最有效,可以把道歉寫下來,這有助加強你的誠意,讓對方可以反覆看,真誠的道歉使饒恕變容易。

2)承認過錯,學習「我錯了」

   承擔責任,不責備別人,是成熟的表現,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坦誠承認我錯了。

   例子:二零零六年一月廿六日,美國有名節目主持人 Oprah Winfrey 公開承認自己報導失誤,表達歉意(道歉語言一)與承認錯誤(道歉語言二),收視率不降反升!

   夫妻的關係中,承認過錯不是容易的,對別人道歉比較容易,向配偶認錯卻比較難,作丈夫的,可能因為面子的問題,在家不肯認錯,也有不少妻子,任性不肯認錯,「我沒錯,都是你的錯!」「我發脾氣因為你激怒我!」「我打你因為你可惡!」這些強詞奪理的話在夫妻的關係中卻常常聽見。

   肯認錯,說「我錯了」,需要配上為得罪對方令對方受傷而難過,不是為了逃避結果,口與心必對上,在聖經裡,法老、掃羅王、猶大都經承認錯了,但他們只是想逃避後果,最後得不著饒恕,而大衛與浪子在承認錯了之同時,也為得罪了神、得罪了對方而難過,內心的悔意與口說「我錯了」必需一致才是真心的悔改。

3)彌補過失,「拿出行動來」

   以行動彌補過失是贖罪的基礎意識,字典最簡單贖罪的定義是「對所損失或損壞的東西作出對等的賠償」,在夫妻關係的領域裡,基於愛的需求,我們都需要確認傷害我們的人是否還是愛我?「若他真是愛我,他怎可能那般的對待我?」這是受傷的配偶揮之不去的問題,最近新聞報導名球員 Ray Rice 在電梯裡打他的妻子,妻子醒過來的第一句話說:「我是你孩子的母親,你怎可能這樣的對我?」

  光說對不起,我錯了,是不成的,「你還是愛我嗎?」需要行動去証明,賠償的行動可以包括:

•服務的行動;例如幫忙做家務事,洗車,送上咖啡

•禮物

•精心的時刻

•身體的接觸

•肯定的言詞

 賠償往往意味著使用對方聽懂的一種愛的語言去表達。

愈親密的關係,道歉愈重要,愈親密的關係,道歉愈需要真誠,不是真心的道歉,配偶都知道,無所遁形,讓我們一同學習道歉!

 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個基督徒信主愈久,如果認識主愈深,應該也就對自己本性中的黑暗有更多的認識與體認;從而能更加地謙卑,並經常地、切實地認罪或懺悔。因此,認罪、悔改更應該是信主後的基督徒經常實踐的,正如經文所說:「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我們若說自己沒有犯過罪,便是以神為說謊的,他的道也不在我們心裡了。」(約壹一8-9)而我們缺乏對他人的愛心,不正是對自己的罪缺乏體認有關嗎?(參路七36-47

認錯(馬太福音三:2)




認錯(馬太福音三:2)

 

 始祖亞當犯罪之後,是推卸責任(創三12);他沒有勇氣去面對自己的過錯,並承擔自己的責任。而且,如果正如有些神學家所指出,當夏娃面對蛇的「誘惑」之時,亞當很可能就在旁邊;如果這樣的話,亞當更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更應該承認自己的過犯。但他沒有,正如現今時代中絕大部份的人一樣,不敢面對自己的過犯,不願承認自己的罪過,或根本就意識不到自己的罪。

「你在哪裡?」這是人類的始祖亞當犯罪之後,上帝向他所發出的呼聲,這個問題並不表明上帝不知道他人在哪裡,上帝是無所不知的,祂應該知道亞當身在何處,上帝不是在探問一個地點性的問題,祂所要期待的答覆絕對不是「我在樹林中」的答覆,而是「我錯了,求你寬恕」的一種回應與態度。

   很多基督徒常理所當然地以為,悔改是信主的前提,正如施洗約翰在曠野的吶喊,及耶穌的早期傳講一樣,「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請參太三2、四17;可一415;路三3)這種認識,往往會誤以為信主後即是聖潔的了,因為主耶穌的寶血已經潔淨了,以前是罪人,現在已經是聖徒啦;從而有信主前、信主後截然二分的世界觀,甚至有的極端信徒,拒不承認自己信主後的罪性及罪行。

  在這樣的認識下,這樣的人也難於看到,耶穌其實並沒有要求馬太(原是個稅吏)、彼得等門徒先得悔改後才能來跟從自己,而是直接地向他們發出跟從祂的呼召。(請參太四19、九9;可一17、二14;路五27等經文)事實上,耶穌似乎更經常做的是,直接地向人發出「來跟從我」的呼召,先邀請人「來看」(約一39)。而我們能夠認罪,更是神恩典的作為:在神的光照之下,在聖潔的神的標準或參照之下,在認識神更深、經歷祂更多之時,我們才會更認清自己的醜陋與罪惡。無怪乎,彼得在認主後,接著的就是認罪(參路五8),以賽亞也是在上主的臨在中,體認自己的罪(參賽六5);而使徒保羅更是在晚年時說,「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提前一15)他這話並非是指信主前曾犯下的種種罪惡,而是對他當時狀態的體認(這可從原文的時態,或從英文譯本中也可以看出來)。

那麼,到底施洗約翰心中的「悔改」是什麼呢?

  「真實悔改的意義」是(一)心思意念的轉變,和(二)採取彌補行動;

1、「心思意念的轉變」:

  在新約聖經裡,「悔改」這個字,是由「轉變」和「心」兩個字所組成的,它的意思是指「一個人心意的改變」,是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可以說是一個人生命的完全翻轉,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它包括一個人理性、情感和意志的重大轉變。怎麼說呢?

  我們可以藉由路加福音第十五章,「浪子回頭」的故事來說明,我們都知道這個浪子變賣了家產,遠離家鄉,結果把整個家產花盡了,生活潦倒,幾乎活不下去了,在最痛苦的時候,他想到了自己的家、想到了父親,他要「回家」!

A. 理性的改變:

  路加福音 15:17說到「他醒悟過來」,意思是說,他發現了自己把父親交給他的家產任意揮霍並且用光了,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他「知罪」了,知道自己犯錯了。這是理性上的悔改。我們都知道,除非一個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否則他就不可能悔改。因此,理性的改變具有重要性。

  然而,事實上告訴我們,只有理性的悔改,並無法達成真實的悔改,想想看,如果浪子整天坐在豬舍裡唉聲嘆氣地說:「我錯了!」「我錯了!」卻沒有下決心去行動,會是什麼結局呢?相信最後他一定是餓死在豬舍裡!

B. 情感的改變:

  路加福音 15:1819「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裏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 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

  他說的「我得罪和我不配?這句話,很明顯的表明了他心中?罪憂傷痛悔的情感。這就是情感上的悔改。這是比理性上的知罪,更進一步深入人的心中,浪子由「知罪」而「悔罪」!為自己所犯的罪懊悔。

  但是只有情感的悔改,一天到晚「憂傷難過」、悔恨交加,對問題有沒有幫助呢?當然沒有!甚至於可能走向「自殺」,耶穌的門徒猶大就是這樣。

  馬太福音 27:34說到「賣耶穌的猶大看見耶穌已經定了罪,就後悔, 27:4說: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由這幾節經文可知,猶大一定為了出賣耶穌的罪,悔恨不已,痛不欲生。

  但,真正的悔改,不應只停留在悔恨不已的情感中,應當採取積極的行動,我們看見,猶大沒有向耶穌認罪,他只停留在「悔罪」中,沒有勇氣離惡行善,結果猶大畏罪自殺了。

 

C. 意念的改變:

  路加福音 15:2021說到這個浪子「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裏去。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

  意念的改變要「離惡行善」,就是遠離犯罪的場合回家,並且開口向父親道歉。

  弟兄姊妹們,我們捫心自問,這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為什麼呢?因為人都是「愛面子」的,人常常受虛偽的尊嚴所控制,以致於在困難時,不敢也不願放下面子,或是尋求支援,或是向人道歉、承認自己的錯誤。為了面子,反而使事情變得更糟糕,自己也愈陷愈深,終於失去機會,後悔莫及!

  因此,「意念改變」表示一個人的決心,他要不計一切代價,勇敢的採取行動,他要完全離開罪惡,與罪惡一刀兩斷,不再受罪惡的牽引誘惑。

  同時也代表他願意持之以恆、貫徹始終,堅持到底的決心。很顯然的,要徹底的完成一件事,如果沒有行為上的改變,所有的努力都將化為烏有!那是多麼可惜的事啊!

 

2. 採取彌補行動:

A. 公開認罪的意義:

  馬太福音 3:56說到,當時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並約旦河一帶地方的人,聽到約翰呼喊:「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都出去到約翰那裏,「承認」他們的罪,在約旦河裏受洗。

  這兩節經文清楚的指出,他們是以承認自己的罪和受洗,來表示「悔改」。而「承認」這個字的意思就是:大聲呼喊同意(to shout approval)和懺悔(confess),表明一個人的決心和勇氣,願意在眾人面前公開承認自己的罪。受洗的公開誓約2.「你是否誠心認罪悔改並信靠耶穌基督救贖的功勞?」很難認自己的罪的基督徒通常都是沒有安全感或是自尊(驕傲)強到無法軟弱通常這些基督徒反而要先處理自己內在的問題找出什麼原因讓我們無法放下自己。

a.首先必須「向神認罪」:

    聖經中有一個行事、為人都相當合神心意的人”大衛”,他在功成名就時竟犯了一個很嚴重的罪-設計謀殺忠心的部下烏利亞,奪了他的妻子拔示巴,他所行的這事,耶和華神甚不喜悅。後來,他向神有很深的悔改認罪,這使他與神之間重新恢復平安,也使他蒙拯救脫離罪的轄制。

  大衛向神的悔改認罪,就記載在聖經中的“詩篇五十一篇”,共有19節,讓我們來讀一讀,體會一個犯了罪的人,如何承認自己的罪,藉著憂傷痛悔,在主面前蒙悅納。

  詩篇 51:4說到:「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這惡,以致你責備我的時候顯為公義,判斷我的時候顯為清正。詩 51:9 求你掩面不看我的罪,塗抹我一切的罪孽。」

  說明了大衛雖然是犯了得罪人的淫亂罪,然而更是得罪了神,他必須在拿單和眾人面前向神公開認罪,求神赦罪。

b.其次要「向人認罪」:

犯罪不只是得罪神,也是得罪人,需要向對方認罪求其饒恕。

在這裡必須瞭解:

  第一、向神認罪神必赦免,但神不代替我們所得罪的人來赦免我們,因此,我們必須要向那人認罪;

  第二、向得罪人若造成對方具體的損失,必須按實際情形賠償。

  撒該「悔改的果子」路加福音 19:8說到:「撒該站對主說: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路加福音 19:9 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撒該悔改得救了!撒該所結出與悔改的心相稱的果子有二種,就是心甘樂意的「施捨」和「賠償」。

 

家庭的操練

1)表達歉意,學習「對不起」

  Robert Fulghum 的名著《我在幼稚園學到生命中不可錯過的智慧》(All I Really Need to Know I Learned in Kindergarter)把「傷害別人時要說對不起列為他學到的一條人生最重要的道理」,表達歉意是良好關係的基石,其實這是幼稚園的孩子也學會的道理,「對不起」是「魔力之言」(Magic Words)。

  我們的身體語言和說對不起的語言和諧一致非常重要。

  一位作妻子的曾這樣說:「我知道我丈夫什麼時候對他所做的事情真正感到抱歉,當他變得很安靜、很害羞、道歉的聲音很輕柔、低著頭的時候,我知道他真的是很難過,他的道歉是真誠的。

  一位作丈夫分享他如何知道妻子的道歉是否真誠:「當她說對不起的時候,目光游移不定,我知道她是在敷衍我,如果她看著我的眼睛對不起,我就知道她是真誠的。」有時就是那麼簡單,一個眼神配合一句真誠道歉的話,關係就可以修補了。

  身體語言比說的話更可信,口說:「對不起,我道歉了!」眼睛卻噴出怒火,這只是強迫對方原諒他,不是真正的對不起。

   道歉的內容要充分有力,因何而道歉,愈具體愈好,但千萬不要找藉口或解釋,把責任推給對方,道歉就變成了攻擊的方法。

   在衝突的開始不要急於說對不起,需要溝通清楚,對質之後的道歉才最有效,可以把道歉寫下來,這有助加強你的誠意,讓對方可以反覆看,真誠的道歉使饒恕變容易。

2)承認過錯,學習「我錯了」

   承擔責任,不責備別人,是成熟的表現,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坦誠承認我錯了。

   例子:二零零六年一月廿六日,美國有名節目主持人 Oprah Winfrey 公開承認自己報導失誤,表達歉意(道歉語言一)與承認錯誤(道歉語言二),收視率不降反升!

   夫妻的關係中,承認過錯不是容易的,對別人道歉比較容易,向配偶認錯卻比較難,作丈夫的,可能因為面子的問題,在家不肯認錯,也有不少妻子,任性不肯認錯,「我沒錯,都是你的錯!」「我發脾氣因為你激怒我!」「我打你因為你可惡!」這些強詞奪理的話在夫妻的關係中卻常常聽見。

   肯認錯,說「我錯了」,需要配上為得罪對方令對方受傷而難過,不是為了逃避結果,口與心必對上,在聖經裡,法老、掃羅王、猶大都經承認錯了,但他們只是想逃避後果,最後得不著饒恕,而大衛與浪子在承認錯了之同時,也為得罪了神、得罪了對方而難過,內心的悔意與口說「我錯了」必需一致才是真心的悔改。

3)彌補過失,「拿出行動來」

   以行動彌補過失是贖罪的基礎意識,字典最簡單贖罪的定義是「對所損失或損壞的東西作出對等的賠償」,在夫妻關係的領域裡,基於愛的需求,我們都需要確認傷害我們的人是否還是愛我?「若他真是愛我,他怎可能那般的對待我?」這是受傷的配偶揮之不去的問題,最近新聞報導名球員 Ray Rice 在電梯裡打他的妻子,妻子醒過來的第一句話說:「我是你孩子的母親,你怎可能這樣的對我?」

  光說對不起,我錯了,是不成的,「你還是愛我嗎?」需要行動去証明,賠償的行動可以包括:

•服務的行動;例如幫忙做家務事,洗車,送上咖啡

•禮物

•精心的時刻

•身體的接觸

•肯定的言詞

 賠償往往意味著使用對方聽懂的一種愛的語言去表達。

愈親密的關係,道歉愈重要,愈親密的關係,道歉愈需要真誠,不是真心的道歉,配偶都知道,無所遁形,讓我們一同學習道歉!

 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個基督徒信主愈久,如果認識主愈深,應該也就對自己本性中的黑暗有更多的認識與體認;從而能更加地謙卑,並經常地、切實地認罪或懺悔。因此,認罪、悔改更應該是信主後的基督徒經常實踐的,正如經文所說:「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我們若說自己沒有犯過罪,便是以神為說謊的,他的道也不在我們心裡了。」(約壹一8-9)而我們缺乏對他人的愛心,不正是對自己的罪缺乏體認有關嗎?(參路七36-47

2015年3月18日 星期三

面對試探




面對試探

雅各書1121:12 遭受試煉而忍耐到底的人有福了;因為通過考驗之後,他將領受上帝向愛他的人所應許那生命的冠冕。」

 

  「試探」的動詞 peiraz'o和合本翻譯成「試探、被試探、試驗、想要、引誘、誘惑」。

  「試探」的名詞 peirasmos '和合本翻譯成「試探、試煉、迷惑、磨煉、試驗」。

   可見試煉、試驗、試探的希臘原文都源自同一個字根︱

  試探和試煉在原文是同一個字。試探是需要抵擋而試煉是需要忍受。但雅各書1:12節中的「試探」是指試煉,而不同於雅各書1:13-16「人如果經歷這種試煉,不可以說:「上帝在試誘我」;因為上帝不受邪惡的試誘,也不試誘人。一個人受試誘,是被自己的慾望勾引去的。他的慾望懷了胎,生出罪惡,罪惡一旦長成就產生死亡。我親愛的弟兄姊妹們,不要被愚弄了!」中的試探。

  試探的來源是魔鬼,目的要人陷在罪中。試煉的來源是神,目的要人得益處。所以雅1:13節說,「神不能被惡試探,他也不試探人。」

 

試探的力量能使人心昏暗:

酒力(酒的力量)扭曲一個人的判斷(何西阿書4:11)。試探也同樣具有損害一個人判斷的力量。這個世界的神使用試探弄瞎不信福音者的心眼,以致他們不能看見基督的榮耀(哥林多後書4:4)。同樣,每一個試探都企圖奪去人清醒的理智和判斷力。試探以各樣的手段施展這力量,但我們只要思考其中三個最常見的手段﹕

(1)試探能夠猛烈地佔據一個人的想像和思想,使他無力顧及其他的事(人格扭曲)。當一個人遭受試探時,有許多的事情他可以思考,就能帶來緩解,但是試探是如此強大,它簡直能控制他的心靈和想像。他不能專注於那些能救他的事物。他好象一個被問題纏繞的人。解決這問題的方式很多,但他被問題本身牢牢地困住,以至他對每一個可解決問題的方法視而不見。

(2)試探能利用一個人的欲望和情感攪亂他的思想,阻礙他清醒地思考(說謊)

不管什麼時候,一旦一個人容許他的欲望或情感控制他的思想,他就會停止清醒地思考。試探常常會俘虜一個人的欲望和情感到這種程度,導致他再也無法控制住自己的理智。在他進入某一個試探之前,他能夠很清楚地看見,一些行為是錯誤的。不過,當試探臨到那人,並在他的欲望或情感上發揮作用時,他就不能再保持清醒的頭腦了。不久,他便想出法子為自己邪惡的行徑辯解。

(3)試探能挑旺人心邪惡的欲望,讓這些欲望支配他的頭腦(行為怪異)

惡欲如火。試探是使之燃燒和失控的燃料。人的理智常常能提醒他想到行事的後果,以勸服他約束他自己的惡欲。倘若試探的火開始點燃那惡欲,那麼理智就再也沒有力量約束它了。直到邪惡的欲望碰到一個特別與之相投的試探之前,沒有人知道它有多大的破壞力和威力。就連一個最正直的人也會被一個與試探相投合的惡欲所勝。想一想彼得的懼怕是如何迅速地驅使他去不認主的。

  試探扭曲了一個人良善的本質,帶領人遠離神的心意,足以毀滅一個人在表面的享樂中。

 

神要祂的百姓如何面對試探

一、在試煉中要喜樂 (1:1-11)

  雅各教導落在百般試煉中的信徒不單止要喜樂,而且是要有大喜樂。不要存有負面思想,單看着難處,經文的意思是鼓勵基督徒在試煉中不應自怨自艾,反倒應當以可以受試煉為大喜樂。用世人的字句,要勇敢面對。但神卻不是要基督徒認分的去接受總總的考驗,祂期待我們以受試煉為大喜樂,因為知道試煉最終的結果是使我們「完全」。「完全」有兩個意思:第一,沒有瑕疵;第二,沒有任何缺乏。「成全完備」就是第一個意思,「亳無缺欠」,就是第二個意思。

  神不單在雅各書這樣勸勉我們,衪也在彼得前書兩次勸勉我們。第一次在彼得前書1:6-7,「因此,你們要喜樂,雖然現在因種種的試煉或許必須暫時受苦;這種經歷無非要證明你們的確有堅定的信心。甚至那能毀壞的金子也得經過火煉;你們的信心比金子貴重多了,更必須受考驗,好使你們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日子得到稱讚、光榮,和尊貴。」

  第二次在彼得前書4:12-13節,「親愛的朋友們,你們遇到火一樣的考驗,不要驚怪,好像所遇到的是很不平常似的。你們應該以分擔基督的苦難為一件樂事,好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得到充分的喜樂。」。

 

二、用智慧面對試探 (1:12-18)

    每個人都會受到試煉,也都會受試探,差別在於..撒但試探我們的目的,是摧毀我們,害我們跌倒。受試探本身並不是罪,否則耶穌就犯罪了。

  當年在伊甸園,亞當與夏娃向試探讓步,接著就互相責怪。耶穌受魔鬼的試探「他在曠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試探,並與野獸同在一處,且有天使來伺候他。」(馬可福音 1:13) 但祂每一次都得勝。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受到不同的試探。我們都得學習面對軟弱,也要學過如何因應。 你有軟弱嗎?你容易受到試探嗎?,是的。自認不會受試探的人肯定不在了,你一定會受到試探!

  那如何有智慧地面對試探?

  先來回答耶穌受過哪些試探呢?

馬可福音

10:2 有法利賽人來問他說:「人休妻可以不可以?」意思要試探他。

10:3 耶穌反問:「摩西的命令是怎樣說的?」

10:4 他們回答:「摩西准許丈夫寫一張休書給妻子,就可以休棄她。」

10:5 耶穌對他們說:「摩西給你們寫下這一條誡命是因為你們的心腸太硬。

10:6 可是太初,在創世的時候,上帝造人,有男的有女的;

10:7 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跟妻子結合( 有些古卷沒有「跟妻子結合」。)

10:8 兩個人成為一體。既然這樣,夫妻不再是兩個人,而是一體。

10:9 所以,上帝所配合的,人不可拆開。」

10:10 他們回到屋子裏的時候,門徒又問起這件事。

10:11 耶穌告訴他們:「任何男人休棄妻子,再去跟別的女人結婚,就是犯姦淫,辜負了妻子;

10:12 妻子若離棄丈夫,再去跟別人結婚,也是犯姦淫。」

 

馬可福音 12:15

我們該納不該納稅?」耶穌知道他們的假意,就對他們說:「你們為甚麼試探我?拿一個銀錢來給我看!」

12:15 耶穌看穿他們的詭計,就說:「你們為甚麼想陷害我?拿一個銀幣給我看吧!」

12:16 他們給他一個銀幣,耶穌問:「這上面的像和名號是誰的?」 他們回答:「是凱撒的。」

12:17 耶穌說:「那麼,把凱撒的東西給凱撒,把上帝的東西給上帝。」 他們聽了這話,對他非常驚訝。

 

  雅各書1:5「如果你們當中有缺少智慧的,應該向上帝祈求,他會賜智慧給你們,因為他樂意豐豐富富地賜給每一個人。」

1:7a「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

 

三、要用信心面對試探

  雅各書是一卷強調行為的書信,但重點不是要我們用行為來建立信心,而是要我們在行為上證明信心。信心從哪裡來的呢?信心並不是因為看了一段聖經覺得很有道理,或聽了一篇講道很受感動,就會產生。雅各告訴我們,信心是從各樣的試煉中長出來的;每一次我們遇見問題時,都要以為大喜樂,困難和問題是我們信心增長的機會,小的試煉長出小的信心,大的試煉長出大的信心來。上帝按照自己的旨意,藉著真理的話創造了我們。

  「你們所遭遇的每一個試探無非是一般人所受得了的。上帝是信實的;他絕不讓你們遭遇到無力抵抗的試探。當試探來的時候,他會給你們力量,使你們擔當得起,替你們打開一條出路。」(哥林多前書10:13)

  在挪亞的時代,人類罪大惡極、極其敗壞,甚至神後悔創造人類,要毀滅地上的一切。於是神指示挪亞造方舟。在那個敗壞、墮落的時代,挪亞能不畏世俗的眼光,堅持遵行神的命令,那是需要極大的勇氣。他的勇氣來自於:一、他確信自己聽到的是神的聲音;二、知道神與他同在;三、神給祂的命令非常清楚;四、他經歷到神的幫助。挪亞因著這些原因,在那邪惡的世代成為中流砥柱,順服神的命令,也保全了自己全家的性命。

  無論我們是誰、身分地位如何,神都被神使用。神既呼召,必會用各樣方式鼓勵我們、挪走我們的懼怕,賜我們勇氣能面對各種挑戰,就如同祂使用基甸率領300人打敗龐大的敵軍。不要害怕,只要向神祈求,祂必賜鼓勵我們,給我們証據看見祂的能力與同在。

 

.勒住舌頭 (1: 26-27)

   哥林多前書(1012)「所以,誰自以為站得穩,誰就該小心,免得跌倒。」

   如果你今天剛經歷了一場風暴,這時候最要注意的就是好好勒住你的舌頭,不要讓負面具破壞性的話語從口中溜出來。聖經上說:(箴言18:20-21)「你的話句句有後果;你可能倚賴它為生。你的話可保命,也可喪生;信口開河,後果由你自取。」換句話說,你以言語創造了一個或善或惡的環境,而且你要生活在其中。如

  果你總是在絮絮叨叨地念著、埋怨著人生待你如何苛刻、你生活在一個如何悲慘的世界,這時候你就是被試探著只是一再用自己的話語去反複描述一個不利的情境。但是上帝要你做的是,去改變這個不利於你的情境。不要去討論問題,要討論解決之道。

 

彼得前書 3:10 「因為 經上說:人若愛生命,願享美福,須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

詩篇 39:1 「我曾說:我要謹慎我的言行,免得我舌頭犯罪;惡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要用嚼環勒住我的口。」

 

 操練節制(雅119-20)(1)要快快的聽:不是要我們去聽閒話,而是要我們去聽 神的話,因為 神的話能帶給我們信心的確據。快快的聽,也是要我們去聽別人心裡想講的話。『聆聽』能使我們安靜下來,真正的去了解別人。事實上,如果我們每一個人肯花一點時間去聽別人到底想說些什麼,這個世界上的誤會與衝突,可以至少減低一半;

  2) 慢慢的說:中國話說『禍從口出』,多少次我們所惹上的麻煩不都是因為說話不小心。有人說,上帝給我們兩隻耳朵、一張口,就是要我們多聽少說;不是不說,而是要有選擇性的說。 以弗所書4章告訴我們『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弗4:29);

  3)慢慢的動怒:曾經有一位心理學家說「怒氣乃是人片刻的瘋狂,如果你不控制感情,感情就要控制你」。許多時候,當我們在發脾氣時,以為我們是在為 神發義怒。可是在 雅1章20節中告訴我們『人的怒氣,並不成就 神的義。』所以箴言說:『人有見識,就不輕易發怒,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 (箴19:11

 

五、要行道 (1:19-25)

  一個真實的信心是需要被試驗的,否則我們還以為自己很剛強。當試煉來臨時,我們才發現,原來我們過去所倚靠的事物是那樣脆弱;我們才能除去信心的雜質,單單來倚賴神。

  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但是,嚴密查考那完整又使人得自由的法則而謹守的人,不是聽了就忘掉,而是切實行道的人;這樣的人在他所做的事上一定蒙上帝賜福。」(雅各書1:25)

  (雅各書1:26-27)「誰自以為虔誠,卻不管束自己的舌頭,便是欺騙自己;他的虔誠毫無價值。

1:27 在父上帝眼中,那純潔沒有缺點的虔誠便是:照顧苦難中的孤兒寡婦和保守自己不受世界的腐化。」

 

六、生命的冠冕

  對雅各來說,試煉是信徒必經之路。一個人要成材成器、要擔大任,一定要磨練過才會成熟老練。雅各要我們用喜樂的態度來迎接每一個試煉。因為試煉使受考驗的人信心更堅強,生命得到粹煉。

  所以雅各說:不要把試煉當作不幸,反而應該當作祝福,這是神帶領我們得冠冕的一種方法。

  正確地面對試驗的人,在今生及來世皆有喜樂。

(一)以今生來說,他的人生更有價值,他是dokimos,他成為一毫無雜質的貴重金屬;他性情中的弱點皆被煉掉,而變得更剛強,更純潔。

(二)以來世來說,他必獲生命的冠冕;這裏包含多方面的思想,在古代世界裏,冠冕(stephanos)起碼有3個意思:

1)花冠:在喜樂時節,或婚姻筵席上,人皆戴桂花冠(參賽廿八1-2;歌三11)。這是表示喜樂。

2)冠冕是表示王族的尊貴:冠冕是君王或掌權者所戴,這些冠冕的質地各有不同,或黃金,或細麻布(參詩廿一3;耶十三18)。

3)桂冠:這是勝利者的徽號,運動者皆趨之若鶩(參提後四8)。

    基督徒的冠冕是一種嶄新的生活,透過耶穌基督,得更豐盛的生命。

面對試探




面對試探

雅各書1121:12 遭受試煉而忍耐到底的人有福了;因為通過考驗之後,他將領受上帝向愛他的人所應許那生命的冠冕。」

 

  「試探」的動詞 peiraz'o和合本翻譯成「試探、被試探、試驗、想要、引誘、誘惑」。

  「試探」的名詞 peirasmos '和合本翻譯成「試探、試煉、迷惑、磨煉、試驗」。

   可見試煉、試驗、試探的希臘原文都源自同一個字根︱

  試探和試煉在原文是同一個字。試探是需要抵擋而試煉是需要忍受。但雅各書1:12節中的「試探」是指試煉,而不同於雅各書1:13-16「人如果經歷這種試煉,不可以說:「上帝在試誘我」;因為上帝不受邪惡的試誘,也不試誘人。一個人受試誘,是被自己的慾望勾引去的。他的慾望懷了胎,生出罪惡,罪惡一旦長成就產生死亡。我親愛的弟兄姊妹們,不要被愚弄了!」中的試探。

  試探的來源是魔鬼,目的要人陷在罪中。試煉的來源是神,目的要人得益處。所以雅1:13節說,「神不能被惡試探,他也不試探人。」

 

試探的力量能使人心昏暗:

酒力(酒的力量)扭曲一個人的判斷(何西阿書4:11)。試探也同樣具有損害一個人判斷的力量。這個世界的神使用試探弄瞎不信福音者的心眼,以致他們不能看見基督的榮耀(哥林多後書4:4)。同樣,每一個試探都企圖奪去人清醒的理智和判斷力。試探以各樣的手段施展這力量,但我們只要思考其中三個最常見的手段﹕

(1)試探能夠猛烈地佔據一個人的想像和思想,使他無力顧及其他的事(人格扭曲)。當一個人遭受試探時,有許多的事情他可以思考,就能帶來緩解,但是試探是如此強大,它簡直能控制他的心靈和想像。他不能專注於那些能救他的事物。他好象一個被問題纏繞的人。解決這問題的方式很多,但他被問題本身牢牢地困住,以至他對每一個可解決問題的方法視而不見。

(2)試探能利用一個人的欲望和情感攪亂他的思想,阻礙他清醒地思考(說謊)

不管什麼時候,一旦一個人容許他的欲望或情感控制他的思想,他就會停止清醒地思考。試探常常會俘虜一個人的欲望和情感到這種程度,導致他再也無法控制住自己的理智。在他進入某一個試探之前,他能夠很清楚地看見,一些行為是錯誤的。不過,當試探臨到那人,並在他的欲望或情感上發揮作用時,他就不能再保持清醒的頭腦了。不久,他便想出法子為自己邪惡的行徑辯解。

(3)試探能挑旺人心邪惡的欲望,讓這些欲望支配他的頭腦(行為怪異)

惡欲如火。試探是使之燃燒和失控的燃料。人的理智常常能提醒他想到行事的後果,以勸服他約束他自己的惡欲。倘若試探的火開始點燃那惡欲,那麼理智就再也沒有力量約束它了。直到邪惡的欲望碰到一個特別與之相投的試探之前,沒有人知道它有多大的破壞力和威力。就連一個最正直的人也會被一個與試探相投合的惡欲所勝。想一想彼得的懼怕是如何迅速地驅使他去不認主的。

  試探扭曲了一個人良善的本質,帶領人遠離神的心意,足以毀滅一個人在表面的享樂中。

 

神要祂的百姓如何面對試探

一、在試煉中要喜樂 (1:1-11)

  雅各教導落在百般試煉中的信徒不單止要喜樂,而且是要有大喜樂。不要存有負面思想,單看着難處,經文的意思是鼓勵基督徒在試煉中不應自怨自艾,反倒應當以可以受試煉為大喜樂。用世人的字句,要勇敢面對。但神卻不是要基督徒認分的去接受總總的考驗,祂期待我們以受試煉為大喜樂,因為知道試煉最終的結果是使我們「完全」。「完全」有兩個意思:第一,沒有瑕疵;第二,沒有任何缺乏。「成全完備」就是第一個意思,「亳無缺欠」,就是第二個意思。

  神不單在雅各書這樣勸勉我們,衪也在彼得前書兩次勸勉我們。第一次在彼得前書1:6-7,「因此,你們要喜樂,雖然現在因種種的試煉或許必須暫時受苦;這種經歷無非要證明你們的確有堅定的信心。甚至那能毀壞的金子也得經過火煉;你們的信心比金子貴重多了,更必須受考驗,好使你們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日子得到稱讚、光榮,和尊貴。」

  第二次在彼得前書4:12-13節,「親愛的朋友們,你們遇到火一樣的考驗,不要驚怪,好像所遇到的是很不平常似的。你們應該以分擔基督的苦難為一件樂事,好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得到充分的喜樂。」。

 

二、用智慧面對試探 (1:12-18)

    每個人都會受到試煉,也都會受試探,差別在於..撒但試探我們的目的,是摧毀我們,害我們跌倒。受試探本身並不是罪,否則耶穌就犯罪了。

  當年在伊甸園,亞當與夏娃向試探讓步,接著就互相責怪。耶穌受魔鬼的試探「他在曠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試探,並與野獸同在一處,且有天使來伺候他。」(馬可福音 1:13) 但祂每一次都得勝。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受到不同的試探。我們都得學習面對軟弱,也要學過如何因應。 你有軟弱嗎?你容易受到試探嗎?,是的。自認不會受試探的人肯定不在了,你一定會受到試探!

  那如何有智慧地面對試探?

  先來回答耶穌受過哪些試探呢?

馬可福音

10:2 有法利賽人來問他說:「人休妻可以不可以?」意思要試探他。

10:3 耶穌反問:「摩西的命令是怎樣說的?」

10:4 他們回答:「摩西准許丈夫寫一張休書給妻子,就可以休棄她。」

10:5 耶穌對他們說:「摩西給你們寫下這一條誡命是因為你們的心腸太硬。

10:6 可是太初,在創世的時候,上帝造人,有男的有女的;

10:7 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跟妻子結合( 有些古卷沒有「跟妻子結合」。)

10:8 兩個人成為一體。既然這樣,夫妻不再是兩個人,而是一體。

10:9 所以,上帝所配合的,人不可拆開。」

10:10 他們回到屋子裏的時候,門徒又問起這件事。

10:11 耶穌告訴他們:「任何男人休棄妻子,再去跟別的女人結婚,就是犯姦淫,辜負了妻子;

10:12 妻子若離棄丈夫,再去跟別人結婚,也是犯姦淫。」

 

馬可福音 12:15

我們該納不該納稅?」耶穌知道他們的假意,就對他們說:「你們為甚麼試探我?拿一個銀錢來給我看!」

12:15 耶穌看穿他們的詭計,就說:「你們為甚麼想陷害我?拿一個銀幣給我看吧!」

12:16 他們給他一個銀幣,耶穌問:「這上面的像和名號是誰的?」 他們回答:「是凱撒的。」

12:17 耶穌說:「那麼,把凱撒的東西給凱撒,把上帝的東西給上帝。」 他們聽了這話,對他非常驚訝。

 

  雅各書1:5「如果你們當中有缺少智慧的,應該向上帝祈求,他會賜智慧給你們,因為他樂意豐豐富富地賜給每一個人。」

1:7a「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

 

三、要用信心面對試探

  雅各書是一卷強調行為的書信,但重點不是要我們用行為來建立信心,而是要我們在行為上證明信心。信心從哪裡來的呢?信心並不是因為看了一段聖經覺得很有道理,或聽了一篇講道很受感動,就會產生。雅各告訴我們,信心是從各樣的試煉中長出來的;每一次我們遇見問題時,都要以為大喜樂,困難和問題是我們信心增長的機會,小的試煉長出小的信心,大的試煉長出大的信心來。上帝按照自己的旨意,藉著真理的話創造了我們。

  「你們所遭遇的每一個試探無非是一般人所受得了的。上帝是信實的;他絕不讓你們遭遇到無力抵抗的試探。當試探來的時候,他會給你們力量,使你們擔當得起,替你們打開一條出路。」(哥林多前書10:13)

  在挪亞的時代,人類罪大惡極、極其敗壞,甚至神後悔創造人類,要毀滅地上的一切。於是神指示挪亞造方舟。在那個敗壞、墮落的時代,挪亞能不畏世俗的眼光,堅持遵行神的命令,那是需要極大的勇氣。他的勇氣來自於:一、他確信自己聽到的是神的聲音;二、知道神與他同在;三、神給祂的命令非常清楚;四、他經歷到神的幫助。挪亞因著這些原因,在那邪惡的世代成為中流砥柱,順服神的命令,也保全了自己全家的性命。

  無論我們是誰、身分地位如何,神都被神使用。神既呼召,必會用各樣方式鼓勵我們、挪走我們的懼怕,賜我們勇氣能面對各種挑戰,就如同祂使用基甸率領300人打敗龐大的敵軍。不要害怕,只要向神祈求,祂必賜鼓勵我們,給我們証據看見祂的能力與同在。

 

.勒住舌頭 (1: 26-27)

   哥林多前書(1012)「所以,誰自以為站得穩,誰就該小心,免得跌倒。」

   如果你今天剛經歷了一場風暴,這時候最要注意的就是好好勒住你的舌頭,不要讓負面具破壞性的話語從口中溜出來。聖經上說:(箴言18:20-21)「你的話句句有後果;你可能倚賴它為生。你的話可保命,也可喪生;信口開河,後果由你自取。」換句話說,你以言語創造了一個或善或惡的環境,而且你要生活在其中。如

  果你總是在絮絮叨叨地念著、埋怨著人生待你如何苛刻、你生活在一個如何悲慘的世界,這時候你就是被試探著只是一再用自己的話語去反複描述一個不利的情境。但是上帝要你做的是,去改變這個不利於你的情境。不要去討論問題,要討論解決之道。

 

彼得前書 3:10 「因為 經上說:人若愛生命,願享美福,須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

詩篇 39:1 「我曾說:我要謹慎我的言行,免得我舌頭犯罪;惡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要用嚼環勒住我的口。」

 

 操練節制(雅119-20)(1)要快快的聽:不是要我們去聽閒話,而是要我們去聽 神的話,因為 神的話能帶給我們信心的確據。快快的聽,也是要我們去聽別人心裡想講的話。『聆聽』能使我們安靜下來,真正的去了解別人。事實上,如果我們每一個人肯花一點時間去聽別人到底想說些什麼,這個世界上的誤會與衝突,可以至少減低一半;

  2) 慢慢的說:中國話說『禍從口出』,多少次我們所惹上的麻煩不都是因為說話不小心。有人說,上帝給我們兩隻耳朵、一張口,就是要我們多聽少說;不是不說,而是要有選擇性的說。 以弗所書4章告訴我們『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弗4:29);

  3)慢慢的動怒:曾經有一位心理學家說「怒氣乃是人片刻的瘋狂,如果你不控制感情,感情就要控制你」。許多時候,當我們在發脾氣時,以為我們是在為 神發義怒。可是在 雅1章20節中告訴我們『人的怒氣,並不成就 神的義。』所以箴言說:『人有見識,就不輕易發怒,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 (箴19:11

 

五、要行道 (1:19-25)

  一個真實的信心是需要被試驗的,否則我們還以為自己很剛強。當試煉來臨時,我們才發現,原來我們過去所倚靠的事物是那樣脆弱;我們才能除去信心的雜質,單單來倚賴神。

  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但是,嚴密查考那完整又使人得自由的法則而謹守的人,不是聽了就忘掉,而是切實行道的人;這樣的人在他所做的事上一定蒙上帝賜福。」(雅各書1:25)

  (雅各書1:26-27)「誰自以為虔誠,卻不管束自己的舌頭,便是欺騙自己;他的虔誠毫無價值。

1:27 在父上帝眼中,那純潔沒有缺點的虔誠便是:照顧苦難中的孤兒寡婦和保守自己不受世界的腐化。」

 

六、生命的冠冕

  對雅各來說,試煉是信徒必經之路。一個人要成材成器、要擔大任,一定要磨練過才會成熟老練。雅各要我們用喜樂的態度來迎接每一個試煉。因為試煉使受考驗的人信心更堅強,生命得到粹煉。

  所以雅各說:不要把試煉當作不幸,反而應該當作祝福,這是神帶領我們得冠冕的一種方法。

  正確地面對試驗的人,在今生及來世皆有喜樂。

(一)以今生來說,他的人生更有價值,他是dokimos,他成為一毫無雜質的貴重金屬;他性情中的弱點皆被煉掉,而變得更剛強,更純潔。

(二)以來世來說,他必獲生命的冠冕;這裏包含多方面的思想,在古代世界裏,冠冕(stephanos)起碼有3個意思:

1)花冠:在喜樂時節,或婚姻筵席上,人皆戴桂花冠(參賽廿八1-2;歌三11)。這是表示喜樂。

2)冠冕是表示王族的尊貴:冠冕是君王或掌權者所戴,這些冠冕的質地各有不同,或黃金,或細麻布(參詩廿一3;耶十三18)。

3)桂冠:這是勝利者的徽號,運動者皆趨之若鶩(參提後四8)。

    基督徒的冠冕是一種嶄新的生活,透過耶穌基督,得更豐盛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