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7日 星期六

簡樸生活


簡樸生活
「是的,一個人若知足,宗教的確可以使他富有。」(提摩太前書6:6)
 
  如果有人要送你一幅《蒙娜麗莎》,條件是不准賣掉,你要嗎?想到要維護名畫,還得應付慕名而來的藝術愛好者,大部分的人大概會委婉拒絕。擁有其他東西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買來卻用不到,還得悉心照顧,那真是自找麻煩。
  傅士德所寫的「儉樸生活真諦」一書中論到儉樸生活的舊約聖經根源時提到:「儉樸生活意味著回復賴靠上帝。像小孩子一樣,我們在信靠的精神中過活。我們所有的都是從上帝領受的禮物。」「我們必須對那偶像崇拜物件的貪婪心態存懼怕的心,因為一旦物件佔了居先的地位,徹底順服(上帝)便無可能。」上帝是慷慨的,所以我們也該以儉樸生活的結果慷慨的對待別人。「上帝對我們的極度慷慨釋放了我們,使我們對別人也可以那樣慷慨。由於他賜福給我們,便叫我們也能施予。」。
  馬太福音第六章,耶穌宣告上帝國已經臨到人間,我們可以在又新又榮耀的內在自由裡,去施捨、禱告、禁食,不用受挾制於別人的眼光。「不可為自己積聚財寶在地上,因為有蟲蛀,也會生銹,又有盜賊破門進來偷竊。要為自己積聚財寶在天上;那裏沒有蟲蛀,不會生銹,也沒有盜賊進來偷竊。你的財寶在哪裏,你的心也在那裏。」(馬太福音19-21)過著儉樸生活讓我們可以與窮人認同。耶穌又說「..你們要謹慎自守,躲避各樣的貪婪;因為,一個人無論怎樣富裕,他的真生命不在乎他有多少財產。」(路加福音1215)。儉樸生活可以有餘幫助缺乏的弟兄,因為「一個富有的人看見自己的弟兄或姊妹缺乏,卻硬著心不理,怎能說他愛上帝呢?」(約翰壹書3:17)
  早在十六世紀日內瓦的宗教改革家約翰.加爾文在《基督教要義》的教導中就提醒所有基督徒當度克己、默念來生的生活,加爾文本身更是一位簡樸克苦的人;同時代天主教耶穌會被差派到日本、中國宣教的傳教人員就對羅馬提出,要選派有學識、品德、耐苦一流的人,才夠資格遣至亞洲(特別是日本、中國)來傳福音。根據在印度宣教的屢屢挫敗宣教總部的反省: 「宣教師之所以不能在亞洲人中播下種子,主要原因是他們懷著優越感」,最大的弊端在於他們生活得太好、太舒服,「他們在照顧自己方面做得太周到,因此難以令印度人覺得他們是聖善的人」,因為亞洲的儒、釋、道、印度教等精神生活方式,莫不歸宗於簡樸、純真的原則上。
  當親人過世時,很多人都會不知所措,而基督徒遇到喪事時,會先找牧師,因為身為牧者有職責、也有義務,為安息的會友或是會友的親人辦理喪事。
 在今日商業化的台灣社會,已經有許多「生命禮儀公司」推出「生前契約」等諸多吸引人的商品,甚至也有專門處理基督徒喪事的特約「牧師」、「聖歌隊」、「司琴」等,至於其他宗教的法師、道士就更不用說了。有一回就遇到一個禮儀公司,宣稱他們有專門配合的牧師,但深入瞭解後,才知是穿著牧師服的假牧師,這情況也發生在其他宗教上。許多訓練有素的禮儀公司,甚至還訓練會「祈禱」的「禮儀師」,這些人大部分不是基督徒,只是照平日訓練的台詞,口中唸唸有辭而已,如此根本是輕看上帝,把喪葬當成販賣商品一樣。
  我不會介紹會友應該採用哪一家禮儀公司,因為禮儀公司和教會一樣沒有一家是完美地。通常我們在事情發生時牧師就會和會友討論哪裡有基督徒的禮儀公司,他們可以自行決定並作選擇,牧師會幫忙聯絡,或是由他們自己直接跟禮儀公司聯絡。
  大體安頓妥當後,牧師會和遺族召開家族會議討論相關的入殮、告別、安葬禮拜等,並請喪家撰寫故人略歷,選定故人愛吟詩歌,預備故人更換的衣物等。這段期間,喪家再行與禮儀公司討論棺木、墓地、骨灰罈等事,通常那是喪家自己要去看、選擇,我都不會有任何意見;但必要時,我會給予協助和諮詢。
  牧者是必須要負起安排禮拜的責任。喪禮的禮拜仍然是「禮拜」,是在敬拜上帝,祂才是我們要敬拜的對象,是我們生命的主宰,是死人復活的盼望所在。因此,聖歌隊在婚喪禮拜中,都是以上帝為我們生命的主軸在選用適當的詩歌,這個認識是非常重要的。告別禮拜程序中若有眾多的聖歌隊其中會安排「讚美」和「慰歌」(婚禮則是祝歌)兩部分讚美是對神帶領獻上感恩在聖徒相同的原則下慰歌是安慰活著的人在主裡我們是有盼望的,神是我們永遠的依歸。」喪家不對唱讚美的聖歌隊行禮卻對慰歌者致意,也就是這個意思。
  禮拜場所的布置也以儉樸、莊嚴為主,因此基督徒不需以昂貴的花海來裝飾會場,會場中更不需要「輓聯」,以免發生輓聯寫著「駕鶴西歸」等不符合基督教信仰的字樣。台灣人特別喜歡在會場中掛上政治人物的輓聯,也曾有黑道大哥出殯,政治人物致贈「痛失英才」等不倫不類的輓聯。這些無非是虛榮心作祟,或是展示家世顯赫、撐面子。但這些都不是基督教的價值,因為人來到上帝的面前,不是在展示人的能力,而是要謙卑尋求上帝的赦免和接納,這也包括死去的人在內。
  我們都是出於塵土,也都歸於塵土。牧師在處理喪事是不收取紅包謝禮,因為主理禮拜是牧師的職責,整個治喪團隊是代表整個教會在服事司會、司琴者,都是在帶領眾人參與敬拜,也不應該拿喪家給的紅包。喪事如此,喜事亦然。基於主內一家,團契相愛互助的信仰態度,參與一切喪事禮拜的本堂牧師、長老、執事及事奉者婉謝任何謝禮。因為,在教會這個屬靈的家庭裡,「要跟喜樂的人同喜樂,跟哭泣的人同哭泣。」(羅馬書12:15)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一個基督徒的靈性狀態,不該只從外顯的讀經、禱告、聚會等例行事工去評估,還必需從內心對神的敬拜與信靠,以及對鄰舍的關懷與愛心,呈現他的信仰品質。簡樸生活並不必靠意志行使,而是親近神,我們的心也自然清醒,不為物役。原來聖神同在的靈修,會使基督徒的生命日趨專注、簡單,心靈單純時,慾望、控制慾、安全感就鬆了,愈來愈不在乎身外之物了。

  「我們的盼望和喜樂,並所誇的冠冕是甚麼呢?豈不是我們主耶穌來的時候、你們在他面前站 立得住嗎?」(帖撒羅尼迦前書219

2017年5月18日 星期四

面對低潮


面對低潮(詩篇131:1-3)
「上主啊,我不敢再狂傲,也不敢再妄自尊大。我不敢再有大企圖,也不敢再做力所不及的事。我安適滿足。像斷奶的嬰兒倚偎在母親懷裏,我的心寧靜。以色列啊,要信靠上主,從現在直到永遠。」

在我們的信仰生活,是情緒支配信仰,還是信仰引導情緒?
當我們信心高的時候,我們的情緒是否也高?
當我們的情緒低的時候,我們的信心是否也低
當我們的情緒陷在低潮的時候,我們的信心發發生提昇的作用?
我們覺得麼時候上帝我們比較近?麼時候祂我們比較遠?
是在我們情緒高的時候,還是低的時候?

情緒是生命的表現,我們每天的情緒怎樣,我們的生活氣氛也就怎樣。情緒好的時候,我們就充滿活力、喜樂與盼望;情緒不好的時候,我們就覺得憂鬱、消沉、孤獨、甚至絕望。我們每天的情緒就像每天的天氣一樣,有陰晴,也有冷暖。所謂的「多愁善感」不只是指成天愁眉苦臉的人而言。嚴格的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多愁善感的人。如果你的感覺是活的話,我相信你每天有幾百個、幾千個感覺。這些感覺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淺地影響你的情緒。
有一次有人問馬丁路德說,「你是否覺得自己像基督徒?」路德回答說,「不,我並不『覺得』自己像個基督徒,但是我知道自己『是』一個基督徒。」我們『作』基督徒,『過』基督徒生活,不是憑感覺,而是靠信心。即靠賴耶穌基督,並祂恩典的信心。信心從來不以自己為中心,而以耶穌基督為中心;信心從不誇耀自己,它只誇耀耶穌基督和祂的十字架。
不要過分提昇信心而貶低情緒,也不要過度依賴情緒而忽略信心。成熟的信心知道怎樣接受多樣的情緒,也知道怎樣處理它們。成熟的信心乃是一種能超越情緒、不受情緒左右的信心。這種信心在必要的時候(像亞伯拉罕),能不顧情緒的干擾,而堅定不移地信靠上帝。信心是聽從的是上帝,而不是自己的情緒感覺。
但我們不會一下子成為信仰的巨人我們該如何處理情緒:
一、 學習認識你的情緒:不要老是想『控制』它,不妨學習跟它做朋友。情緒不是不速之客,它可能是你的朋友,不是你的敵人。它來的目的,是要告訴你一些信息,就是你裡面的感覺–你裡面真正的、你所忽視或你不願意面對的感覺。這些感覺告訴你你裡面的問題和需要。我們也可以說,你的情緒的反應與變化,往往可以使你知道許多你所不知道,關於你性格的事情。
二、 學習接受你的情緒:心理學家和精上帝治療家告訴我們,情緒的困擾以及對上帝的崩潰十之八九都由於長期壓抑所造成。情緒不是一樣壓抑下去就會不見的東西。你把一樣情緒壓抑下去,這只會增加一份儲蓄在你內心裏的壓力。壓抑不會解決你的問題,只會增加你的問題。經驗告訴我們,壓抑的情緒常常會尋找出口。常常會找到你意料不到的出口。一個人只能承受一定限量的情緒,超過那限量,人就會爆炸、崩潰。從心理衛生的觀點看來,壓抑是很不衛生的。醫生可以告訴我們大多數的心理疾病(困擾)都是從壓抑產生的。
『否決』情緒不等於『解決』。你不妨試著去認識(分析)你為什麼會有不愉快的情緒。情緒只是徵狀,如果能找出情緒背後的因素,這樣才能具體地來面對情緒的問題。
三、 不要壓抑情緒,也不要亂發洩情緒。所謂的「發洩」,是指不管環境許不許可、別人喜不喜歡,你想爆炸就爆炸。要別人去做你發洩的工具,你替罪的羔羊,這種出氣的方式不但不會減少你的問題,反而會增加別人的問題。
確實要把你們壓抑的情緒「舒放」出來,而不是發洩出來。我們應該怎樣把它舒放出來呢?舉出幾點作為您的參考。
a. 禱告:什麼是禱告呢?禱告就是真情的流露。上帝是你的朋友,你的天父。祂愛你,了解你,更願意幫助你。把你內心的感覺一五一十向祂訴說出來,不要制止你的眼淚,因為你的淚腺是上帝為你預備的。詩 34:18說:「上主親近灰心喪志的人;他拯救心靈被壓碎的人!」
b. 交通:如果你個人單獨的禱告不能卸去你心中的重擔,這時最好找一位你所認識、所信任的弟兄或姊妹,或長者,向他傾訴你心中的苦楚。對方的同理心和了解會減輕你許多一個人所不能擔當的重擔。「朋友乃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箴言17:17)跟他談完後,和他一起禱告,把你們所談的帶到主的施恩寶座前。「所以,我們應該大膽地來到上帝恩典的寶座前,好領受慈愛和恩典,作為我們及時的幫助。」(希伯來書4:16
c. 醫療:如果禱告和交通不能解決你的問題,可能表示你的問題比較複雜,因此,除了禱告交通以外,還需要心理輔導的專業人員(最好是基督徒)來幫助你。「在基列豈沒有乳香呢?在那裏豈沒有醫生呢?我百姓為何不得痊癒呢?」(耶利米書8:22)
四、要知道你是誰:「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約翰福音1:12)我們是上帝所創造,也被上帝的兒子用生命與寶血所贖回的人。上帝是我們親愛的天父,我們是祂所親愛的兒女。祂按我們的名呼召我們,我們是屬於祂的。我們的情緒不能改變祂跟我們的關係,也不能改變祂對我們的愛。我們的情緒是一個變數,但我與上帝的關係是一個常數。這個常數乃是我們情緒穩定或穩定情緒的磐石。認識了這點,你情緒的船就有一個壓艙的東西,因為整條船有了一個穩定的重心,所以船怎麼搖、怎麼晃,它都不容易翻。
信仰與情緒不是對立的,而是並行(相關)的。在我們日常的生活裡,兩者都是不可少的。如果我們能夠認識兩者之間的正當關係,而且在兩者間保持平衡和諧,這樣,我們的情緒生活和信仰生活,不但是穩定的,而且也是喜樂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德國科隆市的一個地窖裡的牆壁上寫著:「我相信太陽,即使在它不照耀的時間;我相信愛,即使在我感覺不到的時刻;我相信上帝,即使在祂保持沈默的時候。」

願主讓我們在信仰裡天天成長、成熟。讓我們因為信靠祂,就在一切環境、一切心情下都能去敬拜祂、讚美祂,靠祂過得勝的生活,使祂的榮耀彰顯在我們身上,阿們。

2017年5月11日 星期四

為信心穩固而祈禱


為信心穩固而祈禱(詩篇40:1-2)
「我耐心等候上主;他就垂聽我的呼求。他從泥沼和深坑中把我拉上來,把我安置在磐石上,使我步履穩妥。」
  什麼不是信心?
  信心不是一種情緒,如:「我今天覺得上帝很好。」
  信心不是盲從——不是違反理性、違反事實的行動
  信心不是念力,當你使用時就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有一對父母 (Larry and Lucky Parker) 聽到一些基督徒說,只要他們有信心,他們患糖尿病的兒子就會得醫治,所以他們不讓兒子注射胰島素。結果,他們的兒子病情告急,去世了。他的父母竟不辦葬禮,反而舉辦復活大會。他們以為只要單純地、毫無懷疑地、努力地相信,配合「對」的字詞,信心的力量就會使他們的兒子從死裡復活。這對父母後來被控告誤殺和虐待兒童。為什麼?因為他們對「信心」擁有錯誤的認識。
  信心不是大小與多寡的問題;信心乃是關乎你信靠的對象。
  假設在哈爾濱的初冬,我站在一個已結冰的湖邊,湖面上的冰很薄,但我充滿信心,開始走在湖面上。不幸的是,即使我有堅強的信心,我還是掉入冰冷的湖水中。不管我有多大的信心,只要湖面的冰是薄薄的,我還是會跌入水中,因為這薄薄的冰層不可靠。
  假設又過了幾個月,進入嚴冬了,湖面已結成厚厚的冰,我又站在湖邊。由於上回的經驗,我變得小心翼翼了,我不確定這個冰層是否可以承擔我的體重。雖然和初冬時的我比較,這時候的我顯得「缺乏信心」,但當我戰戰兢兢的向前走,每走一步,信心就加增一些。最終我會平安地走過這湖面。幾個月前和幾個月後的我有什麼差別呢?就是信心的對象改變了。
  信心的對象的確很重要。但還有一點很重要……信靠的程度,取決於我對信心對象瞭解的程度。打個比方,若有個人很害怕飛行,他買了飛行保險,還沒起飛就已經扣好安全帶,仔細聆聽機上服務人員的緊急狀況指示。他對這架飛機好像沒什麼信心。然而,當飛機不斷往前飛時,這位乘客開始改變了,他開始揭開安全帶享用午餐,接著就和旁邊的乘客有說有笑。為何他有這種改變呢?難道36000英呎的高空含有更多信心嗎?當然不是的,而是因為當他越瞭解他信心的對象(這架飛機),他就越可以信靠它。
  基督徒的生命也是如此,我們越認識上帝,就越能信靠他。學習信靠他的話語,而不是憑你的感覺。花時間讀聖經,求上帝讓你看見他自己,讓你更認識他。慕迪 (D. L. Moody) 說過:「以前我常求上帝給我信心,有一天我讀到聖經《羅馬書》第十章17節說:『可見信是從聽而來的,而聽是從基督的話語來的。』於是我開始讀聖經,而我的信心也從此不間斷地加增。」
  大衛王也曾經為自己的信心能夠穩固祈禱我對上主說:你是我的主;你是我一切幸福的源頭。(詩篇16:2) 是我們禱常用的文,大的心有所,他首先承神在他心中的位置,是主宰,是首要的位置,之後就生出感恩,我的所有好都不在神之外。同也引到我常常算主的恩典,我的每一個進步,每一心願的成,每一小小的收,每一次喜都有神的與和同在。那,我的心鬆,也不點點而感到傲了,更不小小的失而氣
  「上主啊,你是我一切福份的源頭;你掌握我的生命。(詩篇16:5)產業常常使我們覺是我努力得的,有想到是因有了神的?大就想到了,他成以色列的王,土,富,軍師,良他都有,但他知道一切都是神所的,而且他知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的道理,所以大知道他到他的後代,包括主耶也是出於大的家之中,都是因主在持守,他與人所立的.然我們遺忘,但主不他所立的。最後,主在十字架上完成了神所立的,那生命之。所以,我有的一切包括我的生命,都在神的福之中,每一天他都會為持守。
  「古人能夠贏得上帝的贊許就是由於他們相信上帝。」(希伯來書11:2)亞伯拉罕的一生跌蕩起伏,並不是一帆風順,一開始他的信心是起起伏伏,時強時弱的,好幾次他似乎信心盡失。他有成功,也有失敗,既有靠著神的恩典用318個人擊退了五個王的輝煌時刻,更有為了保取自己的性命、不惜用謊話把妻子推到火坑裡的很不光彩的時候。他是一個真實的人,真實地一如你我,在信靠跟隨神的路上跌跌絆絆,甚至是一度或數度喪失信心,離開神而我行我素。
  在許多人生的挑戰中亞伯拉罕逐漸將信心建立在神的信實上。經過許多危險的試探後他是真實的相信神愛他神將妻子還給他,從埃及法老(創世記12)和基拉爾王亞比米勒的手中(創世記20)神將兒子還給他在獻祭的祭壇前(創世記22)。在異邦裡上主使亞伯拉罕成為富翁強似一個國家。

  信心就是在許多的考驗中滋生出來的恩典。也在許多發生的事情上讓我們更清楚我們所信的神是誰?基督徒是很普通的人使我們能夠發揮超越自己能力的極限那唯有靠著加給我們力量的神「使我們勝過世界的,是我們的信心。」(約翰一書5:4b)我們常常不是沒有能力是沒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