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展望



展望

「策劃在人;但上主導引你的腳步。」(箴言16:9)

 

如何避免計劃將來所犯的錯誤﹕

 1. 錯誤一﹕計劃裏沒有神

 「有人說:「今天或明天,我們要到某某城去,在那裏住一年,做生意,賺大錢。」可是,聽我說, 你們應該這樣說:「如果主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做這事,做那事。」(雅各書4:13,15

 

2. 錯誤二﹕假設你能夠掌管明天

「不要為明天誇口,因為你不知道每天所要發生的事。」(箴言27:1

 

3. 錯誤三﹕拖延行善

「所以,那知道應該行善而不去行的就是罪。」(雅各書4:17

「你現在有力量幫助鄰人,就不要叫他等到明天。」(箴言3:28

 

加恩教會的展望:

  ()包容性:學習成為更能「實踐愛的誡命」的教會:如何塑造教會中會友與會友間有更和睦、更親蜜、更合乎主訓的關係。這將是我們現階段最重要的努力功課。會友人數的成長主要原因是本教會包容性強。

  「教會一家」為牧養的首要目標,我們加恩教會的特色就是許多進來的家人,都是透過第三者轉介進入的。與我們並沒有血緣關係,牧者往往要處理許多牧養的問題,如同消防員要到處滅火,大多數信徒卻閒置在旁,因為教會忽略了帶動信徒過團契的生活,信徒也不知道團契的真意,更不知道要追求「教會一家」的生活;結果有些人在路上碰面,只是點頭之交;有的甚至連招呼都沒有,如同陌生人,沒有親情的表現,這就是愛心失落的現象。

   教會被稱為神的家(提前三:15)。使徒行傳第二章記載,教會一開始就增添了三千門徒,不久又增加到五千以上(徒四:4),而且很快的各地也都設立了教會。保羅卻在以弗所書第三章第十五節說:「天上地下所有的家族都是從他而有的。」聖經始終沒有把教會看作機構。雖然教會發展到很大很多的地步時,聖經仍要保持教會是神的家的觀念,並以家的原則管理教會。

  “家”是個生命的“機構”。家有組織,有長幼,有權柄與秩序,卻也有骨肉之親的愛在“組織”與權柄之間調和。正常情形下,在家中最受敬重的人,不是最有錢最有權勢的人,而是生命最年長者。父親養育兒女是出於生命的愛,家主給僕人金錢是為付工價。兒女服事父母是出於孝心;僕人服事主人是因責任與僱價。這就是家與機構的不同。 

  人們常以教會迅速增長,不能再用“家”的方式治理為理由,卻不是聖經的主張。

 世俗觀念基本上是功利主義,講利益,講“現實”。世俗化的愛跟聖經所要我們宣揚神的愛絕不相同。但神的家乃是以活出神的愛,傳揚神的愛為宗旨的,全然是兩種不同的目標。

  “家”是因生命而聯繫在一起的,不是父母所生難以加入,由父母生的自然是一家人,同安樂,共患難,榮辱與共,不見風轉舵,不趨炎附勢。但神卻容許祂的家有時遭受若干程度的試煉,好把不同生命的荊棘顯出來,讓忠心有見識的管家知道怎樣行事。

  神的兒子們應當起來一同按真理建造神的家,不容世俗的功利思想,虛偽友情污染神家的純真;也不給魔鬼留地步,讓牠在神家中作佈散分爭的工作(箴六:16-18),使神的家真正成為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三:15

   為此在教會中要建立的觀念需要在小組中來推行藉著家庭小組的組成,由小組長引導信徒,從彼此認識、互相關懷。剛強的接納軟弱的,漸漸地,就能達到互信的地步,然後循序漸進,由小組長帶動小組的信徒,從最小的愛心做起,讓大家體認,你家的事就是我們大家的事,藉由代禱、互助,這樣就能感受「教會一家」的生活是最美、最令人感動的見證。

  教會推動家庭小組的查經,大家從神的話語中,樂於分享生活的經歷,就容易培養屬靈的感情,若是遇上極大的難題,經由小組團隊的代禱,就能克服難關,從事奉中經歷聖靈的大能,這樣的事奉讓人永不疲倦。家庭小組也最容易發揮團隊宣道與跟進的功能,倍增信徒更是指日可待,這時大家就能感受「教會一家」,的確是牧養的重要指標!

  ()注重服事:服事不能落入傳道人一個人的手中有些教會為了節省人事費喜歡聘請傳道師(實習牧師)來執行服事牧養行政工作但一般傳道師在三年左右就可以拿到牧師職,他的職分又提高了他的謝禮,在客中某教會就非常喜歡兩三年聘一位傳道師來推動教會,在不斷替換領袖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兩件重大的問題:1.傳道人不斷從頭學習的過程,與會友的關係不夠深入,以至於了解不夠,容易有衝突與誤會。2.常常更換領袖,以至於兄姊沒有歸屬感,當然事工也不能傳承延續下去。

  建立服事團隊的教會是重要的,若是一個人離開教會因此而倒閉,那是很失敗的,一個人在教會的影響力,常常起掘於你的付出。生命的成長也建立在無嚐得付出上,長才弟兄還沒受洗但他現在已經在服事,主日結束後在弟兄們回去,我相信神紀念在天。

   若教會生活已超過兩年的兄姊還懷著期待坐著等別人不斷來服務你,那就是屬靈的嬰兒我們希望每一位會友都能站起來在教會的各項事工上主動地參與服事。我們鼓勵每位會友參加禮拜、參與家庭小組、參加教會各項事工、積極投入教會的服事工作。在教會裡,你需付出的多,接受的少。

  常和不同教會的兄姊在聊天他們告訴我對教會的領袖和小組長的期待沒什麼?就是要能夠做事願意做事甘心做事!就像世間的選舉一樣要選出可為民眾服務的人並且要有信仰不能太世俗太勢利太傲慢還有服事的程度與能力不能太低

  為此在鼓勵眾信徒參與各項服事的中從生手到老鳥需要很多的磨練所呈現出來的又不能讓人感到太隨便太草率太無聊同工就必須要被要求委身要不斷的在私下練習與學習更好的服事技巧你的態度決定了你的高度你的努力決定了你的服事品質你有認真嗎?你有花時間嗎?因為需要很多無嚐的投入,「服事」需要付代價的才能看到那個質感

  ()對外關心:教會不僅自身努力增長發展,對其他的教會或事工也都給予關心支持。全年總會所訂奉獻主日都樂意奉獻;其他教會的建堂募款也都開放前來募捐。歷年來教會對外奉獻及支出,每年大約佔經常費的10%左右(似乎是我們的十一奉獻)。牧師今年2014年代表加恩教會出任客中議長處理客中各項事宜每年年底我們事工最龐大:和活水教會(印尼新娘)和晨曦會辦理聖誕感恩禮拜聚餐費是加恩教會支出,為受刑人孩子所舉辦的天使樹。我們也與鄰居建立關係參與婚喪喜慶等事宜(畢竟基督教在客家庄實在不是很被了解)

  許多事工,不管是學校的彩虹媽媽或是社區的卡拉OK,他們需要的都是團隊服事,這些都是要兄姊們的投入,牧師一個人做不起來,未來教會會增聘一位教育幹事,是要來幫助各個小組的小組事工推動,教會若只有靠這四雙手是永遠無法突破百人的,一個人要照顧多少人能做多少事工是有限的,我們需要更多人力資源來使用,明年開始的兒童聖經小組就需要很多台車來接受小朋友,一個人要全擔一項服事扼是沉重的,在小組事工在成長前,你會先看到付出,像門徒小組江德聲執事所做的付出。問問我們自己,我是神所呼召出來的屬靈領袖嗎?我的生命有付出的恩膏嗎?

    ()富創意:加恩教會從創設到今我們的禮拜在眾教會來說是精簡的中(目前中會各個教會都已經簡化了),兒童野外主日學也做了將近四年(打了四年躲避球),很多的事工要能夠吸引人就要突破以現有的資源來研擬福音作戰策略別人成功的例子我們通常是無法套用加恩教會雖然是開拓十二年的教會但我們的會友年齡平均數是一般開拓五十年以上教會的比率長執平均年齡都過長事工的參予量不高但是他們有人生歷練,怎麼使用他們的才能在教會裡服事,又不造成壓力。

  教會的年長者眾多,每周的探訪佔了牧師很多的時間,這些其實慢慢可以分擔給長執,讓牧師有更多時間關心未開發的事工,我們需要禱告求智慧,有口才、有智慧、有耐心。

  事奉的心意要更新變化,就要在事奉上發揮創意;保羅把監獄當成宣道中心,這就是非常有創意的事奉。加恩教會大多數都是第一代對基督徒生活感到陌生特別在客家庄里感到孤單被孤立,我們怎麼利用這個弱點(特色)去推動我們的事工,未得之民那麼多,我們還有很多發展的空間,許多事工還在摸索中累積許多寶貴經驗,期更能有效服事上帝。

 

2014年11月20日 星期四

感恩節的感恩



感恩節的感恩

「要感謝上主,因他至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詩篇136:1)

 

  每逢11月第四個星期四,美國人民便迎來了自己最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感恩節。這個節日始于1621年。那年秋天,遠涉重洋來到美洲的英國移民,為了感謝上帝賜予的豐收,舉行了3天的狂歡活動。從此,這一習俗就沿續下來,並逐漸風行各地。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正式宣佈感恩節為國定假日。屆時,家家團聚,舉國同慶,其盛大﹑熱烈的情形,不亞于中國人過春節。

 

感恩節的起源,和英國基督教的宗教紛爭有關。大約在公元16世紀末到17世紀,英國清教徒發起了一場來勢猛烈的宗教改革運動,宣佈脫離國教,另立教會,主張清除基督教聖公會內部的殘餘影響。但是,在17世紀中葉時,保皇議會通過了,信奉國教法》,英王詹姆斯一世統治期,大英國教教會大肆迫害任何一個不認同它專制宗教權威和世事勢力的人,那些置疑主教權威,那些堅信崇拜自由的人無不被追,被捕,甚至為他們的所信被處死。

清教徒開始遭到政府和教會勢力的殘酷迫害,逮捕﹑酷刑,宗教審判,每時每刻都在威脅著清教徒。被逼無奈,他們祇得遷往荷蘭避難。但是,寄人籬下的日子不好過。在荷蘭,清教徒不僅沒能逃脫宗教迫害,而且飽受戰爭帶來的痛苦和折磨。更令他們難以忍受的是,遠在異國他鄉,孩子們受不到“英國式的教育,對故土的感情一天一天地淡薄下去。為了徹底逃脫宗教迫害的魔爪,為下一代保留住祖國的語言和傳統,他們再一次想到大遷徒。

天下雖大,何處是這群天涯淪落人的歸宿呢﹖想來想去,他們把目光投向了美洲。哥倫布在100多年前發現的這塊“新大陸”,地域遼闊,物產富饒,而且有很多地方還是沒有國王。沒有議會﹑沒有劊子手﹑未開發的處女地。“海闊憑魚躍,天高任烏飛。”只有在這樣的地方,他們才能輕輕鬆松地生活,自由自在地信奉﹑傳播自己所喜歡的宗教,開拓出一塊屬於清教徒的人間樂園。

1620年八月一號,五月花號啟航了,帶著一百零二位船客,其中四十位正是牧師威廉,布萊福特 帶領的分離派清教徒(PILGRIM又稱朝聖者,和以後大批移民新大陸的清教徒PURITAN英文名有所不同,這裡暫以大家熟知的清教徒稱之),在航程中,布萊福特主持制定一份共守合約(即著名的"五月花號公約"),擬定了無關人們的宗教信仰的,新移居團體中所有人合守的公正平等法律法令條例,這革命性的五月花協定的思想是從何而來的?正是從聖經而來,這群清教徒在新舊約教導中學習良多,他們視遠古的以色列人為榜樣,而且正是因為聖經經文裡列列記載了這些神聖先賢事跡,清教徒們也從不懷疑他們的實踐將會成功。

對航海來說,這艘有著浪漫名稱的船只未免太小了。由於形勢所迫,他們“選擇”的,又是一年中最糟的渡洋季節。不過,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為了找回失去的權利和自由,這群飽經憂患的人已經不顧一切了。海上風急浪高,五月花號就像狂風暴雨中的一片樹葉,艱難地向前漂泊著,幾乎隨時都有船毀人亡的危險。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船只沒有遇到任何損害,並在航行了66天後,于1121日安抵北美大陸的科德角,即今天美國馬薩諸塞州普羅文斯敦港。稍事休整後,五月花號繼續沿海岸線前進。由於逆風和時差,它沒有能到達預定的目的地──弗吉尼亞的詹姆斯敦,反而在聖誕節後的第一天,把他們送上了新英格蘭的土地。

  有意思的是,在這次充滿危險的遠征中,所有探險者只有一人死亡。但由於旅途中誕生了一名嬰兒,使到達美洲的人不多不少,仍然是102名。移民都是虔誠的教徒,無不手劃十字,衷心感謝上帝的眷顧。

  現在,呈現在他們面前的,完全是一塊陌生的土地,蜿蜒曲折的海岸線,顯得沉寂﹑荒涼。因此,大約在一個月內,移民們不敢貿然靠岸,仍然以船為家。在此期間,他們派出了偵察隊,乘坐小船在科德角灣沿線尋找定居地。一天,正在大家焦急等待的時候,偵察隊返回來報告說,他們發現了一個適合移民們居住的﹑真正的“天堂”。“天堂”就是今天的普利茅斯港,這是一個天然的良港,非常適合五月花號停泊。港口附近有一個優良的漁場,可以提供大量的海產品。不遠處一片連綿起伏的小山,就像一道天然屏障,把這塊土地環繞起來。在明亮的陽光下,結了冰的小溪反射著晶瑩的光澤,可以為移民們提供充足的淡水。開墾過的肥沃農田,一塊一塊整整齊齊地排列著。除此之外,他們還看到了一片雖然殘破,卻足以遮風避雨,幫助他們度過嚴冬的房屋……看起來,一切都不錯,而且不能再好了。唯一令他們感到迷惘的是,這片到處都有人類生活遺跡的土地,竟然看不到一個人影,一縷炊煙,顯得是那樣荒涼,倒好似事先就為他們準備的一樣。後來才知道,這裡原來是一個相當繁榮的印第安村落。幾年前天花流行,全村人無一幸免,這才使它成了這群異國漂泊者的最佳避難所。

  幾天後,五月花號渡過了科德角灣,在普利茅斯港拋下了錨鏈。移民們劃著小艇登陸時,按照古老的航海傳統,首先登上了一塊高聳于海面上的大礁石。五月花號上禮炮轟鳴,人聲鼎沸,共同慶祝新生活的開始。後來,這塊礁石就被稱為“普利茅斯石”,成為美洲新英格蘭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的歷史見證。

  不過,對這些渴望幸福的移民來說,第一個冬天並不美好。從大西洋上吹來的凜冽寒風,像魔鬼一樣在空中嘶鳴,漫天的冰雪,無情地拍打著簡陋的住房。在這一片冰天雪地裡,移民們缺少必要的裝備,也缺乏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經驗。在繁忙勞動的重壓下,不少人累倒了,累病了,惡劣的飲食,難以忍受的嚴寒,使更多的人倒地不起。接踵而來的傳染病,奪去許多人的生命。一個冬天過去,歷盡千難萬險來到美洲的102名移民,只剩下了50個。幾乎每天都有人死去,幾乎天天都有一家或幾家在做喪事。剛剛踏上這片土地時的歡樂沒有了。每個人﹑的心頭,都被一種空前絕望的氣氛所籠罩。一個夢,一個剛剛開始的美夢,難道就這樣被打破了嗎﹖每個人都在思索著。

  就在移民們束手無策,坐以待斃時,第二年春天的一個早晨,一名印第安人走進了普利茅斯村。他自我介紹說,他是臨近村落的印第安酋長派來察看情況的。這是移民們來到美洲後接待的第一個客人。他們向客人傾訴了自己的來歷以及所經受的種種無以復加的苦難。印第安人默默地聽著,臉上流露出無限的憐憫和同情。事情就此有了轉機,幾天後,這名印度安人把他的酋長馬薩索德帶進了移民們的房屋。酋長是個慷慨熱情的人,他向移民表示了熱烈的歡迎,給他們送來了許多生活必需品作禮物。派來了最有經驗﹑最能幹的印第安人,教給移民們怎樣在這塊土地上生活,教他們捕魚﹑狩獵﹑耕作以及飼養火雞等技能。

  這一年,天公作美,風調雨順,再加上印第安人的指導和幫助,移民們獲得了大豐收,終於闖過了生活的難關,過上了安定﹑富裕的日子,就在這一年秋天,已成為普利茅斯總督的布雷德福頒佈了舉行盛典,感謝上帝眷顧的決定,這就是歷史上的第一個感恩節。

第一,雖然他們的船隻有180噸,但就算這麼個小船,也感謝神賜給了他們。第二,雖然船的速度很慢,但在到達目的地之前,感謝神賜他們順風,讓他們能夠一直前進。第三,航海中雖然有兩個人死了,但感謝神,讓一個孩子誕生了。第四,他們一個大帆被風吹斷了,但是感謝神沒有讓他們沉船。第五,雖然有幾個女孩子被捲進浪

濤,但感謝神,全都得救了。第六,因著印地安人的妨礙,他們沒能登陸,結果他們來到一些好心的住民,居住的地方登陸,為此而感謝。第七,雖然他們經過一些苦難的時間,但是感謝神,沒有讓他們一個人拋棄而回航。

當然,他沒有忘記為移民們排憂解難的真正“上帝”──熱情﹑好客﹑智慧的印第安人,特地邀請馬薩索德和他手下的印第安人前來參加節日慶典。印第安人欣然接受了邀請,提前送來了5只鹿作為禮物。11月底的一天,移民們大擺筵席,桌子上擺滿了自山林中打來的野味和用自產的玉米﹑甫瓜﹑筍瓜﹑火雞等製作的佳餚。慶祝活動一共進行了3天,白天,賓主共同歡宴,暢敘友情。晚上,草地上燃起了熊熊簧火,在涼爽的秋風中,印第安小伙子同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年輕人一起跳舞﹑唱歌﹑摔跤﹑射箭,氣氛非常熱烈。

 

  清教徒的生活在改善,但是他們仍是未達成功!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 因為現代美國歷史課程往往停留于此,感恩節在某些課本裡竟然被解釋成是清教徒為感謝印地安人的救命之恩的節日,而不是作為立基于新舊約的那種感恩的虔誠表征。

  這裡是被遺漏的部份:清教徒們與他們倫敦贊助商簽署的原始合同中,要求清教徒們每樣出產都歸入一個公共貨棧,集體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擁有一份公共份額,所有他們清理出來的土地和建造的房屋也是集體共同擁有,布萊福特,也是殖民地新總督,意識到這種形式的集體主義讓清教徒們代價不扉且極具毀滅性,不亞于第一個嚴峻寒冬對他們的摧殘,而那一寒冬已奪去如此多的生命,他于是決定采取另一個大膽的行動,布萊福特給每個家庭劃出一塊地,讓他們自己管理操作,因而釋放了市場經濟的能量。

  清教徒們發現無獎勵就不能指望人們仍能工作杰出。那布萊福特下的人們下一步是如何試驗的呢?他們把原先免費福利事業解套,運用分散資本打包給各資本所有人(資本家)的方式,讓每家都分得自己的一片地,而且可以任意操作,所得出產可拿到市集出售。結果如何呢?“這可是非常的成功,”布萊福特寫道,“那可讓每一雙手勤奮不已,栽種下的玉米量史無前例。”讀讀創世紀裡41章裡約瑟和法老的故事吧。聽了約瑟的建議,(4134)法老在七個豐年中減稅至20%,“全地出產極豐。”(4147)

  不久,清教徒們發現他們的收成自己根本吃不了。他們于是設了交易所和印第安人交換財物。利潤讓他們還清了欠倫敦的贊助商的債務。普萊矛斯定居的成功和繁榮吸引了更多的歐洲人而開始了那場後被稱作“偉大的清教徒移民”活動,被普萊矛斯成功而吸引來新大陸的人中,有一位叫湯瑪斯。霍克的人在康乃迪克州建立了自己的領地。那裡成為第一個正式憲治的區域,而且是世上可知的最自由的社會。霍克的領區受康州基本法令限制,這法令對政府許可權有著嚴格的限制。這基本法是極具革命性的且是如此成功,以至麻塞諸塞州移用了其中人身自由的部份,包括98條單獨成立的個人權益保護條例。如‘書面征稅’,‘法律訴訟程式’,‘陪審團審訊制’以及對‘粗暴,不尋常懲罰’的禁止令,  這一切聽起來很耳熟嗎?應該是。這些思想和概念直接引入了美國憲法裡的民權法案。然而,至今,這些早期新英格蘭的朝聖者和清教徒還經常被誹謗成燒女巫的和被描繪成蠢貨。其實正相反,正是他們對多元化和自由崇拜的執著才讓這些理想在美國人的生活中賦予了實質。

  從“五月花號”抵達北美,到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結成政治實體獨立,歷史行進了近一個半世紀。在這近一百五十年的歲月裡,儘管北美殖民地的成員中不乏投機家企圖利用契約奴的勞動,建立封建貴族的等級社會,但是,這種企圖始終為清教徒們所抵制。馬克斯•韋伯在他著名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指出:“在北美殖民地,投機家企圖利用契約奴僕的勞動建立種植園以過上封建貴族的生活的願望,與清教徒們明確的中產階級世界觀形成鮮明的對照,貫穿了北美殖民地的早期歷史。在清教所影響的範圍內,在任何情況下清教的世界觀都有利於一種理性的資產階級經濟生活的發展(這點當然比僅僅鼓勵資本積累重要得多)。它在這種生活的發展中是最重要的,而且首先是唯一始終一致的影響。”

  清教在北美早期殖民過程中,生髮出的一種英雄主義精神和包容矛盾世界的理念,成為新國家——美國文明的內核。自然,此後新國家的文明還須經歷曲折的考驗,如第二次對英戰爭(1812年),南北戰爭(1861年)。但是,它已有自身的個性,其內核是宗教精神和自由意識,其表現為多元、平等、開放和寬容。

 

  美國人過感恩節主要是家人團聚﹐然後是大家一起享受一頓豐盛的節日晚餐。家人不住在一個城市的都要在感恩節前回家團圓。跟中國人過春節差不多。新聞媒體報導說﹐感恩節假期也是美國航空公司最緊張的時候﹐飛機幾乎班班客滿﹐還常常會出現班機誤點等的情形。可是﹐為了和家人團聚﹐共度節日﹐人們大概也是心甘情願的。

  每逢感恩節﹐美國人家家戶戶都要吃火雞。火雞都已經成為感恩節的象征了。另外他們通常還吃一些傳統的菜餚﹐例如西葫蘆﹑奶油洋蔥﹑土豆泥﹑南瓜派等等。

  今天,在美國人心目中,感恩節是比聖誕節還要重要的節日。首先,它是一個長達4天的假日,足以使人們盡情狂歡﹑慶祝。其次,它也是傳統的家庭團聚的日子。感恩節期間,散居在他鄉外地的家人,都要趕回家過節,這已經成了全國性的習俗。此外,美國人一年中最重視的一餐,就是感恩節的晚宴。在美國這個生活節奏很快,競爭激烈的國度裡,平日的飲食極為簡單。美國的快餐流行世界,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但在感恩節的夜晚,家家戶戶都大辦筵席,物品之豐盛,令人咋舌。在節日的餐桌上,上至總統,下至庶民,火雞和南瓜餅都是必備的。這兩味“珍品”體現了美國人民憶及先民開拓艱難﹑追思第一個感恩節的懷舊情緒。因此,感恩節也被稱為“火雞節”。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真實的公義者



真實的公義者

我又聽見從祭壇發出聲音說:「主─全能的上帝啊,你的審判的確是真實公義的!」(啟示錄16:7)

 

神是有位格性的義者

    「我聽見那管理水的天使說:「昔在、今在的至聖者啊,你是公義的審判者。」( 16:5)當摩西年老的時候,申命記第三十三、三十四章記載他苦口婆心地把神的命令、神的道德法則、神律法中間要人遵行的原理提出來,提到:上帝自稱「我是公義的上帝」、「我是公平的上帝」。所以,在基督教信仰、在聖經啟示中我們看見:義不單單是一個理想,對義的了解乃是一種對位格的認知,這是基督教信仰很特殊的地方。對位格的義的認知,是使我們能夠在所有宗教中間超然脫出,把那個最基本、最高超的真理向世界宣揚的原因我們的上帝是有位格的上帝。「後來,我看見天開了。看哪,有一匹白馬,騎馬的那位稱為「真實」和「可靠」;他根據正義來審判和作戰。」( 19:11)

  甚至人人都虛謊,上帝還是真實的;正像聖經所說:你發言的時候無懈可擊;你受指控的時候必然勝訴。」( 3:4)神的義不需要透過人的罪才彰顯出來﹔神的義也不需要透過對罪人的責備才奠定起來。神就是那位義者

    到底是人裡面有的東西?或者是人外面要追求的東西?在所有文化、宗教裡面所討論的,與基督教所討論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相信有一位公義的上帝,這和所有的宗教所提的是不一樣的。

  希臘人對偉大人格所提到的四個重要的道德基礎:第一,他是一個勇敢的人﹔第二,他是一個智慧的人﹔第三,他是一個公義的人﹔第四,他是一個懂得節制的人。他們雖然探討理想中偉大的人格應當是怎樣的,但在他們神話中的神卻根本沒有這些東西!在希臘文化裡的神,一點也不談公義,一點也不談節制。當他們有權勢的時候,他們便能夠為所欲為,但這些之所以可以成為比人更高的神(神話中在奧林柏斯山上指揮萬有的神明)他們之所以那麼高超,只不過是因為他們有超人的力量而已!

    在基督教的思想裡,在聖經中所提到的神,乃是那位公義的上帝,是義的本體。「主啊,誰敢不敬畏你?誰不頌讚你的名?只有你是神聖的。萬國都要來,在你面前敬拜,因為你公義的作為已經彰顯出來。」( 15:4)「審判」與「公義」這個詞是跟神接連起來,「世界的審判者一定是公正的。」(創十八:25)他是公義的上帝,所以,他憑公義審判世界,全世界都要伏在他的公義之下。「如果我們向上帝認罪,他是信實公義的,他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所犯的各種過錯。」(約壹 1:9)

 

人是有神形像的位格

  「你們曉得基督是公義的;所以,你們應該知道,遵行公義的人就是上帝的兒女。」(約壹 2:29)人的義以及人對義的觀念,正是神形象樣式的一個記號。人有追求神的義的可能,是因為義的上帝把人造成有義的形像﹔因為人是按照神的形象樣式被造的。神是義的本體,我們是義者所造能明白義的個體。人是神的形像,人像神,神是義,所以人就有義的形像。因為神位格已經把「義」的形象樣式放在我們裡面,我們才能產生對這方面的追求。使我們一生一世,坦然無懼地在他面前,以聖潔和正直事奉祂。」( 1:75)

 

自義是罪的開端

    「「你們這班偽善的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要遭殃了!你們連調味的香料,如薄荷、大茴香、小茴香等物都獻上十分之一給上帝,但是法律上真正重要的教訓,如正義、仁慈、信實,你們反而不遵守。( 23:23)

  如果你把達到的義(善行禁食禱告奉獻守主日),當作是可以驕傲的本錢的話,你正在犯罪,這個叫做「自義」。聖經中自義是一種罪,你為自己所達到的義、為自己義的成就而誇自己的時候,就變成罪的開端。「我告訴你們,你們一定要比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更忠實地實行上帝的旨意才能夠進天國。」」(太五:20)為什麼呢?因為這些法利賽人並不是沒有義﹔他們有了義,卻忘記了與義本體的對交關係,而變成自義。

    自以為義的人,是神所不悅納的﹔自義的人在神面前是罪的開頭。神就厭棄那些忘記對交關係的位格。凡是一個人有義的成就,卻忘記了與義的源頭應該產生對交關係,這個人就落在危機的中間,這觀點是聖經和其它宗教很不同的地方。

    為什麼耶穌責備最厲害、最頻繁的,是那些比別人更有超然宗教地位的人?很奇怪!耶穌很少責備:「你們這些強盜有禍了!」「你們這些妓女要受咒詛了!」耶穌卻說:「你們這些假冒為善的法利賽人有禍了!」「你們這些文士有禍了!」為什麼「人人都說你好的時候,你就有災禍了」呢?因為根本上這種人是到處討好人的人,是一個沒有立場的人,而今天很多基督徒很願意作這樣的人,甚至很多所謂很偉大的教會領袖,也盼望作一個人人都說他好的人,真替他擔憂!(信仰在某些程度上是有張力的)

 

義的意義與表達

 1.希伯來文的「義」 -- 正、直

    在舊約希伯來文裏面,義有兩個意義:第一個意思就是正(right),第二個意思就是直(straight);所以,義就是對的事情,義就是正的事情,義就是直的事情。當我們看見:神是義者,神要我們作義人,神要使我們稱義,他要把我們帶到一個很正直,很有能力,很實在的那種人生地位的中間。

  為何魔鬼希望我們不斷注意別人的事?因為魔鬼知道我們不能改變他們什麼魔鬼使我們不斷注意別人的事以免我們警覺到自己的行為根據希臘原文字典公義相仿於神的能力與權柄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公義勇敢無懼如同獅子

  當神顯明,對付我們的老我時說:「你不夠成熟,自私又自我中心,你靈命並未真正成長,你所關心的僅是自己的渴望,我要在你裡面動工,我要在你裡面動工,勝過滿足你的渴望,當你長大了,這一切都要給你,我也很樂意釋放給你,我樂於賜福我的孩子,但我不會給你太多事物,使你愈來愈屬肉體。」神要為我成就諸般美好的事,使我們能勝過魔鬼,但我們必須長大,捨己與釘死肉體的教導,使我們脫離肉體的挾制與軟弱。「這恩典訓練我們棄絕不敬虔的行為和屬世的私慾,在世上過著自制、正直,和敬虔的生活」(提多書 2:12)

 

2.希臘文的「義」 -- 公正、無罪

    在希臘文被引用作為新約的字乃是 dikaiosume。這個字在希臘文中是與法官、法院、法律界的行動有關係的。當一個法官在法院中間判斷這是對的,沒有犯法的,可以釋放的,或者可以被肯定是與法律沒有抵觸的時候,這個判斷為「公正」、「無罪」的這方面,稱為義。稱義就是:「對義者的宣佈」,或者說:「宣佈人無罪」,這叫做稱義。在新約裏面就是不違背律法,在神的審判之下顯為公正,是沒有犯法的,這叫做義。

    一個義人是公正的人,在他處世的態度,待人的表現裏面,我們看見義。人第二方面的表現,就是:以公正來處理與他人的關係。在義人的眼中沒有貧富、高低、貴賤這些其他的物質因素,來影響他怎樣以公正處理人的事。所以,義人是存心正直的人、義人是態度公正的人,這是義的第二方面的意義。而你把這個字和「公」連在一起的時候,就是「公義」,就是「非常正直」的意思。所以義第二個層次,就是外延方面的表現,叫做「公正」。

 

3.有真理

    「義」與「真理」是不能分開的。義與真理的結合,就使義變成不是空洞和虛幻理想裏面的名詞,而是生命中有內容的實質。所以,一個義人是個有真理的人;一個義人是個循著真理的原則,以真理來灌滿其生命內涵的人。

    我們不需要害怕神,但我們需要敬畏神,我們需要敬重神,神說的話句句是真。順從神的誡命,必然蒙福。神說,「你們要把十分之一的全數送到聖殿,使聖殿裏有豐富的食物。我是上主─萬軍的統帥;試試我,你們就會看見我打開天上的窗戶,把各樣好東西豐豐富富地傾倒給你們。我不容昆蟲毀壞你們的農作物,你們的葡萄樹將結滿葡萄。」(瑪拉基書3:10-11)

   你若遵行神的吩咐,將對你的人生形成保護,你若奉獻出百分之十,所留下來的百分之九十,將蒙神大大賜福。比原來的百分之百收益更多,不明白為何我們知道應當奉獻,卻不願遵行。我們相信什一奉獻的真理,卻不遵行!

  此外別把所有錯誤完全歸咎於魔鬼,魔鬼不會比神更大!我相信我們的問題,是雙重的,我相信人們陷於兩種極端,一方面是過於注重教條,他們知道如何上天堂,卻不知道在世上如何生活,不知道如何活出吸引人的生命,讓人們願意和他們一起上天堂。

   另一方面是,在許多情形中,我們只講憐憫的信息,卻不說罪的後果,我喜愛教導恩典、憐憫、饒恕,因為人們喜歡聽,那也是很好的信息,我們需要聽到,神愛我們,祂無條件地愛我們,當我們犯錯時,祂有恩典和憐憫來幫助我們,我們需要這方面的真理。但我關切的是,這方面的教導已經甚多,敬畏神的教導卻嫌不足,人們並不真正敬畏神,人們不再敬畏神的告誡!

 

4.清心聖潔

    義就是從他生命的本質來看,是聖潔的。在義的「聖潔」這方面,我們可以說,「專一性」、「單純性」與「聖潔」是不能分開的;所以,保羅說:「我愛你們到了嫉妒的程度,像上帝對你們一樣。因為你們好像貞潔的童女,我只把你們許配給一個丈夫,就是基督。我只怕你們的心被腐化,放棄了對基督純潔專一的愛,像夏娃被蛇的詭詐所誘惑一樣。」(林後十一:2-3)。所以,純潔、單一的心,就是聖潔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單一的方向、專討主的喜悅,這個聖潔也就是義的歸回。

   聖經說:人是看外貌的,耶和華是看內心。這句話告訴我們:基督教的倫理哲學是以動機為出發點,而不是以外面的行為為出發點。

    因為基督教的動機倫理是我們對道德的認知,或者說:基督教的倫理哲學是神動機的倫理哲學。所以,一個人內心如何,我們要下一個決心先認識它、先對付它、先改正它,否則從外面的改變,不能解決真正的問題,這個叫做治標不治本。所以,聖經清楚地讓我們看見:基督徒對道德的認知,是從內心開始的﹔人的心如何,他的外在也如何。你要保守你的心過於保守一切,因為你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同樣,外表看起來你們十分公正,內心卻裝滿著虛偽和邪惡。」( 23:28)無論你求甚麼,你都得先接受神的調整。

  「你們要先追求上帝主權的實現,遵行他的旨意,他就會把這一切都供給你們。」(馬太福音6:33)告訴神你的需要提出你的請求聖經說,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但別妄求先尋求神的國,神的義尋求更好的行為讓神將你所要的加給你你甚至不必過度祈求情緒的醫治受傷的人經歷各種傷痛花時間參加好些機構努力想得痊癒我相信你也許需要一些醫治但你可知你還需要什麼?我說,你若想得痊癒 你必須去幫助比你更痛苦的人你必須為別人的生命有所付出

   在這些事上取得平衡你可以祈求升遷但要先求神的義你可祈求成功但要先求神的義你若想,你可祈求結婚但先求神的義你可祈求孩子改變但先求神的義。一個人只試圖改變表面而不理會內在,那麼他注定要失敗。這個個人的醒察是道德上的責任問題。我們必須有有意識的去清潔我們的思想、心、意志和生活。我們必須警醒而不要讓聖靈擔憂。

 

5.真理不妥協

  威嚴的反面就是妥協。不合真理或者向非真理開大門,為惡者留地步,這個心中的狀態與外面的行為,就是妥協的精神,這是不義。所以,義是正直、公正、真理、聖潔和威嚴﹔而罪是彎曲、偏私、虛謊、污穢和妥協。

  教會領袖若發生外遇,是可以獲得立即的饒恕,但不能在兩週內就復職。你可以領受神愛的更新, 但你不能立即執掌權柄,因為你已失去眾人的敬重。

  

 

 

 

 

 

A.位格(Person -  拉丁文是 personae subsistentia (存在),希臘文是 hypostasis,指的是非物質的實存個體(non-material substantive entity),由三個重要的元素組成,即理智、情感和意志。所以,人有位格,天使有位格,動植物沒有位格,桌椅沒有位格。

 

B.本體或本質(Substance- 拉丁文是 Substantia,希臘文是 homoousios,就是獨一,不可分割的質性。

 

2014年11月7日 星期五

基督徒的愛情觀



基督徒的愛情觀

  我禁不住發抖;你使我心裏渴望愛情,如趕戰車上陣的勇士等待戰鬥。(雅歌6:12)

 

認識愛情

 • 喜歡與愛。 我對他的好感可能只是一廂情願,或僅止喜歡欣賞,這種感覺卻可對著任何人發出,這種關係可以與任何人建立;愛情並非如此簡單,她尚有一條遙遠的路要走。

  有位受歡迎的兩性專家分享:我在1979年認識她時,正處於一個感情的低潮期。我在大學一年級時,在營會遇見一個女孩,心儀對方的氣質,就自認是「上帝給的那一位」。以後三年,不想別的女孩,不與其他女孩交往,等到大學四年級向對方告白,對方已有男友。

  怎麼自認的「上帝旨意」,會這麼不準?是自己的一廂情願,還是上帝跟一個純情男開玩笑?

  其實答案很簡單,任何有氣質的女孩,都會有許多男生追求,自己沒有去追求,只在一邊單相思,是斷送機會。誰說上帝給的那位,婚前不能有任何異性喜歡?誰說別人不能去追求?但是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就是搞不清,攪在情感裡,腦筋像漿糊,走不出低潮。

  我對信仰很追求,在教會擔任許多服事,走不出這種幼稚的情感,更自覺羞愧。自己像隻小蚯蚓在吹大牛,牛皮破了,原來自己只是愛哭泣的小蚯蚓。這時有位老姐妹,我都稱她尹媽媽。她的家有個禱告會,邀我參加。不再是追求服事,而是我的療傷處。療傷,是更深信仰的面對。

  離主近的人也會失敗,也會跌跤,但是意義不同、功課不同。

  有一天,我問她:「像我這麼認真信仰的人,怎麼會走不出這段感情的泥沼?」她說:「有人在一樓摔一跤,爬到三樓也摔一跤。這一跤與那一跤相同嗎?」我說:「相同。一樣會摔跤,幹嘛還要上三樓呢?」

  她靜靜地對我說:「不相同。三樓離主更近,離主近的人也會失敗,也會跌跤,但是意義不同,所學的功課不同,將來的體會也不同。不要因為跌跤,而輕視自己,否定過去的一切。主耶穌愛你,祂有美意。」

 • 接納與愛。 經過時間的考驗與沉澱,愛的情愫方才開始。兩人發展已至另一境界,欣賞他的優越,領略他的好,但也接納他的不足與缺欠。這乃意味著彼此的了解與感情已有相當的深厚基礎,在互信的基礎上互諒,在相知的基礎上也相信相愛相惜。

 • 委身與愛。 委身是愛的表白與確認,委身的愛使二人深相契合,兩人願意廝守終身,一起生活。這樣的委身沒有壓力,是心甘而情願,是愛情發展自然的結果。

在出埃及記二十一章,提到一個希伯來奴僕服事他的主人六年以後,第七年就可以自由了。他若單身進來,就可以單身出去;他若有妻子,他的妻子就可以同他出去。不過他若是作奴僕的年間,主人給他妻子,等他自由的時候,他的妻兒就必須留下,因為那是他主人的財產,他只能獨自出去。然而,倘若奴僕明說,我愛我的主人和我的妻子兒女,不願意自由出去;他的主人就要帶他到審判官那裏,又要帶他到門或門框那裏,用錐子穿他的耳朵,他就永遠服事主人。

  這裏我們看見,愛,是這個男人犧牲一己的自由,繼續作奴僕服事人的根基。

   愛情使人盲目,我們若愛別人,眼睛本來就不會看得太清楚。看得太清楚,算得也太清楚的人,不可能為他人犧牲。但你知道兩個人一旦在一起,犧牲就已經開始了嗎?生活習慣要犧牲,時間要犧牲,理念和品味要犧牲,甚至連飲食的口味、人際的關係也要犧牲,很多事情都得彼此遷就甚至是牽制。但這就是愛。愛要求我們犧牲;沒有犧牲,就沒有真實的愛。

• 盟約與愛。 步向紅地毯的這端,輕輕的一句「我願意」,慎重而堅定的,這是在人在神面前立下的永恆的盟約(箴二 17,瑪二14)。這約與天地同長久,因有天地同證;這約與生命同長久,因是生命的盟約。步下紅毯,生命盟約開始踐履,漫長而甜蜜婚姻之路也才啟幕。

  台北市一名消防安檢工人昨攜妻至文化大學城區部進行養護工程時,不慎弄倒重九十公斤的二氧化碳鋼瓶,導致其他十餘支鋼瓶如保齡球般傾倒,男子慘遭兩支鋼瓶壓傷在地、動彈不得,由於現場瀰漫窒息氣體,傷者不顧自身安危叫一旁老婆:「不要過來,妳快走!」最後消防人員將他救出已身亡,妻子在醫院見屍痛哭,「現在我什麼都不要,只求老公能活過來!」你能不能在關鍵時刻,像那個工人一樣為妻子犧牲。

 

愛的深度

  1)情感的交流: 男愛女,女戀男,這是愛情的原動力;愛情是心靈的互動,愛情的表達則是互吐情衷,表達愛意,分享喜怒哀樂,(創三 16;箴五19)。

  2)靈裡的感動: 亞當初見夏娃了,頭一句話:「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創二 23)。 乃因他們有相同的生命本質及愛的本質,故除了愛意的交流,彼此間尚存有靈裡的感動。想必是因亞當深切明白神旨意的配合欣喜接受,而從內心發出如此親密之語。

  3)生命的碰觸: 內在深層的接觸與契合,是生死與共,分享生命。雅歌言,愛情如死之堅、眾水不能滅,大水也不能淹沒(歌八 67)。從救贖觀點看,男女親密之愛乃為一同承受生命之恩,二人要牽手進天國(彼前三7)。

  主日上午,有一對夫婦去聚會,下午回來以後,妻子一邊打開冷氣,一邊告訴丈夫說:「今天我和某某姊妹說了很多話。」

  丈夫有點累,不想知道,但他的妻子堅持告訴他,於是他只好打開耳朵,聽她說了許多,內容無非是某某姊妹很軟弱,某某弟兄太驕傲,某某長老沒有好好牧養人。

  最後,妻子問丈夫說:「你怎麼看?」

  她的丈夫表情嚴肅地說:「為甚麼要談那些閒話呢?我們談話要小心。甚麼樣的人,就會看見甚麼樣的人,聽見甚麼樣的事,說出甚麼樣的話。活在靈裏的人,說的便是建造人的話、叫人生長的話;活在肉體裏的人,說的便是拆毀人的話、叫人死亡的話。積極的人說積極的話,消極的人說消極的話。」

  作妻子的嚇了一跳,因為她丈夫很少這麼嚴厲地回話。她小心翼翼地問說:「你是吞了炸彈呀?」

  丈夫好像也發現自己太強硬了,於是笑了笑,伸手摟住她的腰說:

 「對不起,我剛剛態度不對。我是說,一個喜歡狗的人,就會注意到滿街上都是狗。一個喜孜孜的孕婦,就會看見街上有很多小孩和娃娃車。」  「嗯。最近我就常看到很多小孩。」

   我們在愛中成全了對方,也造就了自己。   

  戀愛與婚姻是兩個人共同成長,共同學習與對方共走一生,還以為在買電腦或挑豬肉,只想選了一個完全適合自己,而自己不需要付代價的異性。

  哪一個真實的戀愛不需要付代價?不需要碰到雙方的激烈衝突?不需要頭破血流的?難道看到異象的人就能免去嗎?聖經中唯一知道上帝要他娶誰的就是「何西阿」。他是一帆風順?婚姻幸福美滿?不需要付代價?所以尋找另一半時,眼光要放遠,因為接下去的日子就是激烈的互相掙扎成長,在他最不可愛的時候,還有什麼是支持您可以繼續走下去的呢?那就是你要評估這人可不可以共走一生的重要標準。決定了就要負責任,努力談下去,沒有一個不負責任的戀愛會有好結果的。

 

認識婚姻

  婚姻的目的。聖經中第一件婚姻的記錄:創世記第二章18節提到上帝造女人是要成為男人「相配的幫手」。和合本翻譯是「造一個配偶幫助他」,而新譯本翻譯成「相配的幫手」,現代中文譯本翻譯成「合適的伴侶來幫助他」。希伯來文「幫助」的原意,是「平行的互補」的意思(沒有當奴隸苦苦成全那樣的意思)。

  一、 神設立婚姻。 愛情的結果是為建立婚姻,婚姻是愛情的方向與目標。因此之故,神設立了婚姻。為此,愛情得以持續發展,因之愛情得到保障。神定婚姻制度,以使愛情得著規範;神指示婚姻之道,教我們去經營愛情。

  二、神撮合婚姻。 祂親自當婚姻的介紹人;祂亦是婚禮的主持人兼主婚人,並且祂是婚姻的見證人(瑪二 14),婚姻不只是兩人間的男歡女愛,神也未任由我們孤獨走來,在人類的愛情婚姻中神並未缺席,祂投以熱愛與關注。

  三、婚姻的功能與目的。 現代的婚姻常令人搖頭慨歎,乃因婚姻的功能與目的漸漸被曲解,焦點被模糊。親子、夫妻、手足之間不要只有講道理,更要有愛。也許我們的話是對的,但是我們的態度可能很不甜美,結果說了對的話卻「殺死」了對方。不要這樣。既是家人,就要在愛裡彼此牧養,相互扶持。甚麼時候我們的享受不夠,我們對另一半就會非常「勇於批判」,這樣感覺就不好了喔。

  在神面前不要輕視你的配偶, 常有男女在結婚後, 才發現對方的某些特點是自己所難以容忍, 是自己所輕視的。這時你就要學習敬拜神, 總要記得, 神所量給的是「配偶」, 不是「如意」的人, 但卻是最能與你相配的。

1)衍傳--宗族、信仰、事奉(創一28,瑪二15,書廿四14/18)。

2)互助--生活、工作、信仰(創二18,傳四9/12,箴卅一1011)。

3)分享--愛情、成就、體驗(箴五15/19,傳四9,彼前三7)。

4)成聖--身體、心理、靈性(林前七2913/16,彼前三1)。

5)奧秘--頭與身體;夫與妻;基督與教會(林前十一2/12,弗五22/33)。

 

2014年11月4日 星期二

法規與教會與中會



法規與教會與中會

不論在總會通常年會 或是總委會 法治委員是一定坐在台前 監督整個議會規則與流程 為甚麼? 因為長老教會的精神是議會制 既然是以開會來尋求神的心意 它就不能在混亂中 沒有秩序下完成

教會或是終會 法規的規則大約佔了三分之一 大部分不在法規內的如中委長老人數 (教會長執數) 長執的背景與恩賜 牧者受選中委的年資 都不在這規範裡 一個成熟的中會或教會 它在運行的過程中 不能處於家庭經營模式太久(很隨興 很自由 很方便) 在客中中區會裡的年資 我想沒有其他牧者比我更多年 我發現我們常常要去處理好幾屆以前所做的決議案 有些我們必須去收拾後果或是改正 或是取消 當然其中也不乏有些好的方向與目標 才有今日的客中

一個牧者若不了解法規 在我看起來 那是不可思議的 身為長老教會的牧者 在神學院裡 現在都要上法規 用神的道來治理與法規的遊戲規則(牧師任期 長老任期 懲戒 申訴 小會 長執會)我很想像一個牧者把長老教會帶到浸信會 帶到靈糧堂 帶到完全像地方教會的模式 我們都在改革沒錯 但不是把我們宗派的特質給完全抹殺 我們沒有比這從改革宗加爾文 慈運禮等人更聰明更博學 在承繼這些信仰前輩們的腳蹤時 我們必須時時看中歷史 並在歷史的事件裡 避免同樣的錯誤 並起記起那美好的事

一個中會要成熟 在各方面的表現都要跟著進步 不管是硬體(中會辦公室 設備) 軟體(各小會推薦的人才 長執的素質也影響你們的聘牧 牧師的特質也影響教會的基督徒) 我們在共同信仰 不同特質下要配搭 我們需要有運行的遊戲規則-法規 任何事工要能夠傳承 不是太多人為的天馬行空 而是要有一步步的步驟和運作機制

客中的致命傷就是牧者迭替太快 我進客區第二年就受選為中委 在客中十三年至少也有8年在中區委會 見過太多的同工來來去去 客中的謝禮在長老教會的中會裡算是數一數二的 但似乎謝禮也沒有留住多少能長期在此地奮鬥的牧者 中委會的生態更是常常做大幅度的變化 當然旗下的教會與部會 我們常常都是在黑暗摸索中前進 不用說 很多都是在累積錯誤經驗 但是共同常犯的最大通病就是照人的意思(裡面有沒有神的旨意 我不知)而不看法規 到底怎麼處理教會內的許多紛亂 與中會內對中會對總會怎麼聯繫 我們都是在茫然中

大部分我們的方法是問那些看起來年資很深的牧者 可是牧者在中會的年資是有限的 除非你和我一樣是問題小孩(很多疑問與看法的人) 否則中會從上去到下來(就任到離開)很少人待滿4 在霧沙沙似懂非懂地結束中會的服事

各教會的代議長老 眾教會也以傾向有空的年長者為眾 但整個中會要能夠往現代化往年輕化,我們需要有新的血脈進入

熟讀法規 是長老教會治理者 需要的 不管是帶領新的人 決定許多事物 在脫離主觀與人為的性格軟弱裡 它都很重要 要讓眾教會的服口 讓事物能夠照著井然運作 讀法規是你是我的責任 神呼召我們是以長老教會牧者與長老的身分受選 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