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2日 星期五

聖誕心(以賽亞書40:3)



聖誕心(以賽亞書40:3)

    聖誕節讓我們想到什麼?針對這個問題,有位心理學教授問班上40多名學生,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從聖誕樹、聖誕卡、聖誕禮物到聖誕老公公......,獨獨缺少主角耶穌基督。很多人,尤其是非基督徒,在慶祝聖誕節時,優先想到的是聖誕大餐、聖誕老人......,有些人甚至以為聖誕節是慶祝聖誕老公公的生日。

  每年一到聖誕節,很多人,特別是小孩子,便從世界各地一百多個國家寫信到法國給Santa Claus。法國因此設置聖誕老人祕書處,動用60個義工,處理從四面八方飛來的80萬封聖誕郵件,用各種語言回答各個寄信人的問題。聖誕老人在聖誕節所扮演的角色很重要,聖誕樹、聖誕卡、各種聖誕商品這時也會過來參一腳。不過別忘了,聖誕節真正的、實在的主角是救主耶穌基督;祂用話再創造,用寶血洗淨我們,用復活的生命重生我們。 我們習慣在聖誕節寄卡片或者送禮物給親人好友。

  「禮物」和聖經所記載之耶穌降生的故事有關。東方三位博士來到救主誕生的馬槽,獻上黃金、乳香、沒藥給新生的王。所以說,聖誕節也是記念禮物的節日,因為耶穌是上帝賜給全人類上好的禮物;那是靈的 神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物質的禮物實化了上帝所賞賜的上好禮物,但救主耶穌基督才是這些有形禮物的真實內容。

    有個趣味寓言故事說,過度豐富的聖誕裝飾品反倒把聖誕節的主角遺忘了:在一個聖誕夜,富翁一家外出享用聖誕大餐,聖誕老人此時趁機進到富翁家裡,和屋內琳琅滿目的聖誕裝飾品討論,誰才是聖誕節的主角。高大的聖誕樹首先驕傲地發言:「各位你們瞧!各個商店、家庭客廳、教堂門口在聖誕節都有我聖誕樹的一席之地,主角當然是我。」過一會兒,聖誕卡也不甘示弱地說:「聖誕樹,你雖然高大並且到處有你的足跡,但是你的數量畢竟沒有我的多,況且我坐輪船、搭飛機飄洋過海來到這裡,學經歷比你完整豐富,主角要換我作。」精美的禮物在一旁也不甘寂寞地發言:「我才是主角,因為主人在我身上花最多金錢,也花很多心思包裝打扮我。」這時,有點年紀,社會地位崇高的聖經在壁爐旁邊開口了:「你們給我shut and up! 惦惦!當聖誕節的主角是要有憑有據的,也就是說,要有上帝的認證。各位不信請看在我這聖經裡面的記載:『可是天使對他們說:「不要害怕!我有好消息告訴你們;這消息要帶給萬民極大的喜樂。今天,在大衛的城裏,你們的拯救者─主基督已經誕生了! 你們會看見一個嬰兒,用布包著,躺在馬槽裏;那就是要給你們的記號。」(路二1012

    在慶祝聖誕節的同時,我們基督徒至少要想到兩件事:一、思念不在我們身邊的親人好友,可寄e-mail,寫卡片或送禮物給他們,表達你對他們的關心。二、想到不能和我們一起歡慶聖誕節的人。有些人可能沒有多餘的金錢可花費在慶祝上。有些人或許根本還不知道聖誕節的意義。我們除了自己歡喜慶祝外,也要想到,上帝藉這個節日要把救主降生這有福的大好消息賜給萬百姓。願我們都記念那些不能與我們一起歡慶聖誕節的人。

    希望這也是你每年慶祝聖誕節的課題:邀請未信者一同來參與我們的慶祝節目和聚餐,同享 神在耶穌基裡的所是、所作和所成就的一切。所以說,聖誕節若缺少了救主耶穌基督作為真實的內容,再多的聖誕樹、卡片、禮物、大餐、聖誕趴,這樣的聖誕節其實是虛弱、空洞,也是無意義的。

    聖誕節Christmas這個字是由基督Christ和崇拜聚會Mass這兩個字組成的。耶穌基督和敬拜基督這兩個字結合起來,就是聖誕節的中心。耶穌是在哪天降生的呢?在聖經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但一般教會普遍是以1225日來紀念耶穌基督的降生。在一年之中日間最短的是1222日,這是黑夜最長,陽光最短的一天。古人在這日之後就慶祝光復。後來,古羅馬人歸信基督之後,就將1225日改為慶祝那萬福之源,生命之光的耶穌基督,在這一段最黑最寒冷的時間慶祝聖誕並不意外,因為神把耶穌的光和溫暖送給我們。讓我們在聖誕節相信耶穌。接納他十架代死之功,使自己與神和好,再使自己得著神所賜給我們的新生命。

  因此在救主降生的聖誕節,我們更要想到很重要的三點:一、起初用話創造天地宇宙萬物的 神,2000年前,祂親自道成肉身,道,祂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六63),這話來到我們中間,祂親自成為罪身的形狀,在肉體中定了罪案(羅八3),祂捨去自己的命(約十18),一粒麥子在土裡死了(約十二24),為要叫我們得生命,而且得的更豐富(約十五10)。二、衪在馬糟裡降世為人,憐憫恩慈地賜給我們悔改的心,祂用血和水洗淨我們,用靈重生我們,讓人有新造的起頭,叫信衪的人有權柄作 神的兒女。衪更天天用話餵養我們,賜給我們完全的救恩。三、救主降生的好消息是給全人類的,因「 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臨到我們,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路一7879

  聖誕節前夕也就是俗說的平安夜,當晚,全家人會團聚在客廳中,圍繞在聖誕樹旁唱聖誕歌曲,互相交換禮物,彼此分享一年來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表達內心的祝福及愛。在這天晚上都會看到一群可愛的小男生或小女生,手拿詩歌彈著吉他,一家一家的唱著詩歌報佳音。到底佳音隊這種節日活動是怎麼來的呢?

  耶穌誕生的那一晚,一在曠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聽見有聲音自天上傳來,向他們報耶穌降生的好消息。根據聖經記載,耶穌來是要作世人的王,因此天使便透過這些牧羊人把消息傳給更多的人知道。

  後來人們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處報人傳講耶穌降生的消息,直到今日,報佳音已經變成聖誕節不可缺少的一個節目。

  通常佳音隊是由大約二十名青年人,加上一備裝扮成天使的小女孩和一位聖誕老人組成。在平安夜晚上大約是九點過後,開始一家一家的去報佳音。每當佳音隊去到一個家庭時,先會唱幾首大家都熟悉的聖誕歌曲,然後再由小女孩念出聖經的話語讓該戶人家知道今夜是耶穌降生的日子,過後大家一起禱告再唱一兩首詩歌,再由慷慨大方的聖誕老人派送聖誕禮物給那個家庭中的小廳子,整個報佳音的過程就完成了!整個報佳音的活動大約要持續到第二天凌晨四點左右才結束。

  聖誕詩歌很多,但有兩首是每年必唱的,否則缺少喜樂、和平、恬靜的氣氛。這二首歌就是「平安夜」與「普世歡騰」(Joy to the World!)。

    平安夜這首歌,「平安夜 聖善夜 萬暗中 光華射 照著聖母也照著嬰孩 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 靜享天賜安眠 靜享天賜安眠 平安夜 聖善夜 牧羊人 在曠野 忽然看見了天上光華 聽見天軍唱哈利路亞 救主今夜降生 救主今夜降生 平安夜 聖善夜 神子愛 光皎潔 救贖宏恩的黎明來到 聖容發出來榮光普照 耶穌我主降生 耶穌我主降生」

  莫爾(Joseph Mohr, 1792-1848)出生奧地利薩爾斯堡,童年時是一個活潑的兒童合唱團的團員,1815年受封為羅馬天主教神父。

  1818年聖誕節前夕,在奧地利的阿爾卑斯山谷中,有一座新建的小教堂。 新到任的莫爾獨坐在教堂內,想到聖誕節來臨,教堂的風琴卻壞了,不能在午夜彌撒時,演奏原定的聖誕音樂,因此他必需寫下合適的詩歌作慶典之用。 那天下午,他跋踄山谷探訪一個工人家庭,他們新生一嬰孩,看到他們貧窮的家境,使他聯想到救主的誕生。 深夜他疲憊地獨坐在教堂,遠眺窗外,白雪皚皚暉映山壁,從悠靜的夜景中,他似乎看到當年救主降世的情景,於是他振筆疾書寫下了「平安夜」。 翌晨,莫爾就興沖沖地去找他的好友格羅伯(Franz X. Gruber 1787-1863)。格羅伯是當地小學的校長,也是教堂的風琴師。 他看了詩後,不禁歡呼:「這正是我們一直想要的聖誕詩,願我們的 神受讚美!」 立刻他腦中湧出了一個美妙的旋律來配合這詩,他們興奮地練習著,格羅伯用吉他來伴奏,當晚他們的合唱深深地感動了會眾。

  數月後,鄰村的樂師前來修理風琴,修畢請格羅伯試音,格羅伯就奏「平安夜」,樂師為美妙的音樂感動,央求格羅伯給他一份抄本。 他帶回家鄉後,把它當作民謠教孩童們唱。 在那村中有一個做手套的商人,他有四個女兒都具有優美的歌喉,常隨她們父親銷售手套四處演唱,漸成名為史氏四重唱(Strasser Quartet)。 有一次她們被邀請至德王御前獻唱,德王腓烈第四聽到「平安夜」後,大受感動,他命令全國,今後慶祝聖誕時,都要把「平安夜」放在第一首;他又想找作者,但無人知曉,於是他派宮廷詩班長查訪。 詩班長到各地圖書館查考,並向音樂家探詢,經年累月都不得要領。 多年後,有一天詩班長路過薩爾斯堡時,聽到一隻鸚鵡在唱「平安夜」,覺得奇怪,後來想到附近有一座小教堂,鸚鵡該是從那兒聽到學會的,於是追蹤而去,找到了格羅伯,但此時莫爾業已逝世。

  普世歡騰(Joy to the World)是最著名的聖誕頌歌之一,由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亨德爾譜曲,以撒華滋作詞。所要傳達的信息是歡樂和愛取代了罪與憂愁。這首聖詩被天主教(歌名譯為普天同慶)及新教許多教派所廣泛傳唱。

普世歡騰普世歡騰救主下降,大地迎接君王,惟願眾心預備地方,諸天萬物歌唱,諸天,諸天萬物歌唱。

普世歡騰主治萬方,民眾首當歌唱,沃野洪濤山石平原,響應歌聲嘹亮,響應,響應歌聲嘹亮。主藉真理恩治萬方,要使萬邦證明,上主公義無上榮光,主愛奇妙莫名,主愛奇妙莫名,主愛奇妙莫名。

  這首詩歌已成為慶祝聖誕不可分割的部分,詩詞是取材自《聖經》中的詩篇9849節的意譯98:4 普天下要向上主歡呼歌唱;要用詩歌高聲頌讚他。

98:5 要歌唱頌讚上主;要彈豎琴頌讚他。

98:6 要用號筒和號角,在上主─我們的王面前歡呼。

98:7 呼喊吧,海洋和其中的生物;歌唱吧,大地和地上的萬物。

98:8 江河啊,要拍掌;群山哪,要在上主面前一同歡唱,

98:9 因為他要來治理普天下。他要以公義統治世界;他要以信實對待萬民。」。原詩篇是以色列民慶祝從被擄之地的歸回。但作詞者華滋則給詩歌一個新的解釋,就是神對人的拯救,始自耶穌道成肉身,降生在伯利恆,是要除去世人的罪,領人與神和好。

  華滋(1674-1748)被稱為「英國聖詩之父」,因為他把十七世紀格律詩篇完美化,本色化,基督化,成為「新約的語言」,之後,他又以當代最有力的筆鋒,創作一種新的文學體裁,就是今天教會使用的會眾聖詩,他共寫了六千多首聖詩,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聖樂作家。

  作曲家梅遜(1792-1872)也許是美國最偉大,最多產的聖詩兼聖樂作家。他共撰寫了1126首聖樂,和改編了497首歌曲。他一生努力與劣等音樂對抗,成為美國聖樂教育界的中流砥柱。

  此曲易上口的原因,是它絕無僅有的旋律,一開始就是D大調音階由上至下一級級下降,然後再一級級回升,其樂趣就如現今所玩的「人流」一般,音樂趣意加上歌詞的重複,無怪是易上口和易朗頌唱。

   聖誕拐杖糖。傳說的拐杖糖是由一位希望見證耶穌的糖果商人所發明的。拐杖糖是硬的,正如耶穌基督是萬國的磐石。它是一個J的形狀的糖身,代表耶穌Jesus的頭一個字母或者是牧羊人的杖。白色代表耶穌的純潔。紅色的紋代表耶穌為我們犧牲所流的血。另外三條較細小的紋是他為我們受的鞭痕。有些拐杖堂上有綠色的紋是代表耶穌是神給我們的禮物。拐杖堂是用薄荷做的。因為薄荷是用牛膝草類也就是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兵丁以海絨浸了酸酒綁在牛膝草上送到他唇邊。而且牛膝草是代表潔淨和犧牲。耶穌是純潔的羔羊,他來是為世人的罪犧牲的。下回當您見到拐杖糖的時候請記住哦,耶穌基督是我們的好牧人,他是萬物的磐石,他並沒有犯罪,但是捨身流血為我們贖罪,好使得信他的人得永生。

2014年12月5日 星期五

心願



心願

「當時,在耶路撒冷有一個人,名叫西面。他是敬畏上帝的義人,一向盼望以色列得到拯救。聖靈與他同在;他得到聖靈的啟示,知道自己在離世以前會看見主所應許的基督。」(路加福音二:25-26)

 

  在舊約聖經中有許多關於彌賽亞的預言,所以人們一直盼望著這個救主的來臨。在進入聖誕的季節裡,耶穌已經把希望帶給了這個世界;給你,也給我。耶穌的降生,則完成了這些預言。因此,聖誕節象徵著盼望的實現,鼓舞著人們不要灰心,因為耶穌已將希望帶給了這個世界。

一、用心去營造

  按著聖經的記載,當時的父母必須把頭生的男孩獻給上帝,以記念出埃及時代上帝保守以色列人頭生的男孩。耶穌的父母也按例把耶穌帶到耶路撒冷獻祭,「凡頭生的男子必稱聖歸主」(2:23)。他們就在這裡遇到了西面。路加福音記載「在耶路撒冷有一個人,名叫西面;這人又公義又虔誠,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來到,又有聖靈在他身上」(2:25)。這樣的記載表示西面從不曾放棄,他相信這個「以色列的安慰者」耶穌必要來到,他耐心靜靜等候著。終於,他的心願達成了。因此,只要「有心」,我們也有機會得著那甜美的果實。

  有一個發生在聖誕節的故事,有本故事書<聖誕玫瑰>描寫一個小男生「安弟」的心願。

  寒風中,六歲大的安弟坐在公園中快一個鐘頭了,他想了又想,總是想不出該送他母親一份什麼樣的聖誕禮物。他邊想邊搖頭嘆息,「沒用的,即使我想到了又如何?我那來的錢買?」父親三年前過世,母親在醫院裡當夜班工人,養活四個小孩。安弟好希望能送一份禮物給辛苦的媽媽,但他根本無能為力。擦掉眼角的淚珠,安弟經過一間又一間的店舖,五彩繽紛的店窗內陳列著許許多多的商品,可是都不是他能夠負擔得起的。天色慢慢地昏暗下來,安弟只好轉身準備走回家去。

  忽然間,他的眼睛被一道閃光所吸引住,原來是一個小小的銅錢。此刻,安弟感覺自己是世上最富有的人,他拿著拾來的財富,馬上走進了第一間小商店。但他的興奮卻很快就被一個又一個的售貨員冷卻了,他們告訴他一個小銅錢買不到什麼東西。最後,他來了一間花店,店主問他需要些什麼,安弟把他的銅板拿出來,問道能否買一朵鮮花送給母親作聖誕禮物。店主看了一眼小男孩和他手上的那塊小銅錢,輕輕拍了一下男孩的肩膀說:「你等一下讓我看看能為你做點什麼。」安弟在等待期間,看四周美麗的花朵,他真希望母親也能擁有這其中的一朵。當最後的一個客上關上了店門離開時,空空的店裡就剩下了他一名小顧客,他開始覺得有些孤單和害怕。此時,店主突然又出現在櫃台後面。

  在安弟的眼前,放著十二枝長莖的鮮紅玫瑰,還有翠綠的葉子襯托著許多小白花,全捆札成一束,上面綁了一個大大的銀絲蝴蝶結。安弟看著店主把花束放到長白盒子,「年輕人,總共是一塊銅錢。」店主向安弟伸開手掌。安弟遲疑地把銅板交給他,心想道,這會是真的嗎?其他人都不肯賣給他一塊銅錢的物品哩。感覺出安弟的猶疑,店主又說:「我剛好有些打折出售的玫瑰,一銅錢一打,你想要買嗎?」安弟把一個銅錢交給店主,並接過那束美麗的玫瑰,他高興得幾乎說不出話來。離去時,店主為他開門,並祝福說:「小朋友,聖誕快樂。」

  聖誕節總是給人美好的感覺,因為,耶穌已經把盼望帶給我們。我想,只要我們多用一些心思,生活總有奇蹟發生。有一個發生在日本的故事,描寫一個小女生和他父親的故事,據說後來日本電視台也為這個小女生製作了一個特別節目。小女孩的爸爸生病很重,已經快要死掉!小女孩也有病,只是沒有爸爸那麼嚴重。她爸爸自己快要死掉,還安慰他的小女兒說:「等病好一點,就帶你去環遊世界!」

  可是,這父親不久就死了,小女孩很傷心。不過,想起爸爸環遊世界的計畫還沒有實現,她就想了一個辦法,要替爸爸完成心願!她把她的小熊當成爸爸,然後在小熊的身上寫上爸爸和自己的名字,希望拿到這隻小熊的人,可以繼續交給下一個旅行的人,帶著小熊走下去。然後一個傳給一個,讓小熊可以去環遊世界!後來,那個電視節目的製作單位把小女孩請到節目中,讓小女孩接聽一個從德國打來的電話,讓對方親口告訴小女孩,現在小熊已經旅行了十七個國家,目前正在德國旅行,小熊很乾淨、也多了許多小裝飾。小熊平安,所以爸爸、女兒也平安!環遊世界的旅行會繼續走下去的,請小女孩放心。講完電話,小女孩整個人跪了下來,哭著感謝電話中的陌生人,還有替她實現心願的製作單位。小女孩的氣色很差,看來也好像快要不行了,但是,她的眼淚是……快樂的!

  「心願」是必須用心去營造。只要「有心」,我們就能相信「心願」終有實現的一天。就像聖經中,西面看見了嬰孩耶穌高興地說:「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話,釋放僕人安然去世;因為我的眼睛已經看見你的救恩,就是你在萬民面前所預備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榮耀」(2:29-32)

二、用行動去實現

  聖經上說,西面「得了聖靈的啟示,知道自己未死以前,必看見主所立的基督。」但更重要的是「他受了聖靈的感動,進入聖殿,正遇見耶穌的父母抱著孩子進來……。」(參路2:26-27)如果,西面對已知的感動置之不理,不進入聖殿,他花一生的時間來等候耶穌,到最後也是白費時間。但是,可喜的是,他能按著聖靈的感動,「進入聖殿」,使他一生的「心願」得到最大的滿足。可見,「心願」若不付諸行動,是不可能實現的。

  原名吳訥孫的鹿橋(1919)著有《未央歌》、《人子》、《懺情書》、《市塵居》等,更名列美國名人錄、世界名人錄。他在《人子》中有一篇故事,描寫一個旅人趕路回家的途中,偶然宿在一個幽谷,深夜忽然聽到小女孩們嘰嘰喳喳的喧鬧聲。原來,她們是一群小花仙子,正在興奮的討論著春天的使者會為她們帶來什麼顏色。這其中,只有一位幸運的花仙子可以自由選擇顏色。後來,中選的仙子焦急又興奮,她想著,一定一定不能辜負這個難得的機會,必須要開出一種很特別的顏色,和其他姐妹都不同才可以。於是,當其他仙子都紛紛準備著指定的顏色,只有中選的仙子謹慎思量再三,就是沒辦法做出決定。天漸漸的亮了,旅人看著陽光掃過幽谷,花朵像甦醒似的紛紛開了,色彩繽紛,其中,只有一朵花連花朵都來不及打開,就凋萎了。

  這故事不只是比喻把握機會的重要性,更指出,即使有再好的機會,若不能即時付諸行動,有再好的機會也是罔然!

  澎湖縣新任基督徒縣長陳光復,從政至今近30年,因著對家鄉的熱愛,14年前毅然決然返鄉,即便歷經2度縣長競選、1次參選立委失利,仍舊沒有離開澎湖,甚至舉家搬來澎湖,進而兌現競選諾言,在當地開設酒廠、免費英文班,終在今年3度獲政黨提名競選澎湖縣長,於九合一選舉中破天荒贏對手逾10個百分點!

  在澎湖「蹲點」14年的陳光復,這次當選,不僅改變長久以來的政黨色彩,更成為澎湖難得一見的基督徒縣長。競選當晚,他與妻小淚崩,感謝眾人肯定這些年來的堅持,陳光復臉書上也寫著:「十幾年來光復不曾放棄,一路走來鄉親沒有放棄過。」

堅持基督降世為人的初心 服務不同信仰的選民

  事實上,身為基甸會澎湖支會副會長的陳光復,在歷次投入澎湖的選戰中,屢屢因信仰身分遭到攻擊,就連這次選戰也不例外。陳光復說,擁有90座島嶼的澎湖,光是登記的廟宇就達200多家,未登記的小廟也有2300家,一般統計約為500間,密度高於全台。但,他並沒有因此隱藏神兒女的身分。

  篤信上帝的陳光復,在選戰中屢因信仰身分遭受攻擊,仍懷抱堅定的信念,謙卑尋求上帝。

  「我回來澎湖14年,都表明基督徒的身分。」秉持信仰原則下,為服務不同信仰的民眾,陳光復不論到廟宇或喪家場合,都以鞠躬致意代替上香膜拜。如此堅持信仰教導與顧及不同信仰民眾的用心,卻在上屆與此次選舉中遭受不實抨擊和謠言。

  澎湖因擁有眾多廟宇,縣府過往會提撥預算補助廟宇各類文化活動,但在選戰中卻傳出,身為基督徒的陳光復若當選,會刪除傳統宗教活動的預算,希望用此方法呼籲澎湖89成擁有傳統信仰的民眾,以選票抵制陳光復。

  周圍友人出於好意,建議陳光復「拿香跟拜」,燒香也無妨。「但我覺得在信仰上要分別為聖!聖經有說,要『分別為聖』。我對神都不忠貞,對人要如何忠誠?」即便抨擊耳語會影響選情,他依然堅持信仰,也請眾人尊重他的信仰。

  陳光復主動加入「新天地國家轉化聯盟」禱告網,該團隊也至澎湖吹角祝福。

  除了堅持信仰初衷,在「小蝦米對大鯨魚」的澎湖島上,陳光復要面臨對手黨長期執政、擁有的既定財力與勢力,在這些攻擊控告的選情中,他只能緊緊抓住神。身為馬公長老教會會友的陳光復,與全澎湖各教會牧長都相當熟識,因此謙卑尋求牧者遮蓋,為選情代禱。

  而其胞姊陳素蕙牧師與姊夫施淵泉牧師,同在高雄愛加倍靈糧堂牧會,時不時堅定他的信心。施淵泉更在選戰倒數前夕,至澎湖繞行全島行軍禱告。除了澎湖全島牧者及高雄跨海祝福外,陳光復也尋求「全國性」的禱告網,發動基甸會和7853新天地國家轉化聯盟代禱,7853團隊也在選前前去澎湖吹角行軍禱告。

  「這不容易,但我只知道要信仰、倚靠主。」每天起床和睡前,陳光復不可少的,就是詩篇23篇和主禱文的禱告。詩篇23篇,是陳光復最喜愛的聖經經文之一。這是由於3年前,在高雄愛加倍靈糧堂新春聚會時,所抽到的紅包金句,第5節為:「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

  沒想到,去年新春禮拜中他又抽中同一節經文,因此這條經文不僅成為陳光復從政生涯以來,決定出征「最後一戰」的動力,更是堅持下去的力量來源。

  2005年競選縣長失利,陳光復以微幅差距,小輸對手2個百分點,但仍不忘兌現競選承諾,2年後開設酒廠,創造澎湖就業機會。

  賣家產開設酒廠、英文班 只因愛澎湖這塊土地

  「這是我的最後一戰!」深耕澎湖14年來,陳光復參選3次,但之前即使落選了,仍兌現競選諾言,甚至因此把高雄房子賣掉。「若這次沒有當選,我的年紀、體力、錢財和服務的熱忱,如何經得起落敗?」顯見沒有退路的他,這次投入選舉,是抱定背水一戰的決心,也是從政生涯以來,最倚靠上帝的一次。

  事實上,曾經呼召全職的陳光復,就讀喜信聖經學院後,卻陰錯陽差走上政治這條路,家族中從未有政治背景,人生就此大轉彎,把信仰帶入職場。

  在高雄從政,曾擔任2屆市議員、2屆立委,後來因著「澎湖是父母出生的地方,父母健在時,常惦念家鄉」,離鄉背井打拚的陳光復,因心繫離島澎湖在就業、醫療和交通上相當匱乏,於是決定回饋鄉里,舉家回到澎湖定居。

  由於澎湖地形與氣候之故,擁有許多不利耕作的荒廢地,導致年輕人留在澎湖就業的意願不高。於是,陳光復兌現2005年時第2次競選縣長的諾言,於2007年前開辦「澎湖第一酒廠」,收購地瓜、南瓜、蘆薈和仙人掌,加工製成酒,活化土地再利用,及增加年輕人就業機會,創造在地產業發展。

  該酒廠首創的鹼性酒,取得台灣和大陸的專利,國際獲獎連連,打開海外市場。陳光復更善用酒廠盈餘,投入社會福利,照顧貧困弱勢。

  「我從小就是基督徒,出於服務人民的信仰」,在澎湖的這些年日,陳光復和妻子吳淑瑾開設免費的英文班,每年幫助28個班級的學童加強外語能力,7年來有逾3千名、近9千人次的孩童受惠,期盼離島的澎湖孩子從小就打下國際語言基礎,提升競爭力,未來與國際無縫接軌。

  透過酒廠和英文班回饋故鄉,讓陳光復可說是「傾家蕩產」。姊夫施淵泉做見證,2年前家有喜事,陳光復無法送紅包,只能以2箱農產品聊表心意。可見陳光復為澎湖付上代價,並非為了特定目的與利益,而是真正出於愛澎湖這塊土地、拯救靈魂的熱心!

  陳光復還善用酒廠盈餘,照顧社會弱勢,與妻子開設免費英文班,7年來嘉惠當地3千名學子。        

  感謝上帝,耶和華的熱心已成就這事!在陳光復當選後,有網友至他臉書留言:「我們不要媽祖神像,要加強交通便利,要有醫療資源,增加島上人民工作機會,縣長,麻煩您了。」他相信澎湖的屬靈空氣已被轉化、不再一樣!

  他說,選局過程中雖然艱辛萬苦,神天天用詩篇23篇安慰,並以約書亞記一章9節:「我不是吩咐你要堅強勇敢嗎?所以,你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慌;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

  之後,神讓他看見「新天地國家轉化聯盟禱告網」神迫切要基督徒都站起來有負擔參選,成為社會上的光和鹽,以公義、公平、仁愛的在位者,為神所用的器皿改變社會風氣。他完全相信這是神復興的時代的來臨。

  陳光復又說,他把最後的決定權交給神,雖然自己也是「基甸會聖經」澎湖分會的副會長,他仍不忘記要帶著慈心在島嶼上和每一位漁夫、婦女、兒童們在一起,將福音廣傳以愛來創造澎湖。陳光復的妻子吳淑瑾姊妹說,他們學習「憑著信心渡過約旦河,進入了迦南美地」,這一切榮耀都歸於主。

  在一個猶太人的節期,耶穌上耶路撒泠去,在一個叫畢士大的池邊躺著許多瞎眼的、瘸腿的、血氣枯乾的病人。據說,有天使會按時下池子攪動那水,水動之後,誰先下去,無論甚麼病都會痊癒。在那裏有一個人,病了三十八年。耶穌看見他躺著,知道他病了許久,就問他說:「你要痊癒嗎?」病人回答說:「先生,水動的時候,沒有人把我放在池子裏;我正去的時候,就有別人比我先下去。」耶穌對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吧!」那人立刻痊癒,就拿起褥子來走了 (參約5:1-9)

   我們看見,那病了三十八年的人沒有遲疑,立刻「拿起褥子來走了」。許多時候,人總是被自己限制,認為自己不可能,沒有辦法,結果正如自所預期的,「的確不可能成功」。

  「心願」若只是一個「夢想」、「理想」,只是一個想法,而沒有行動;我們永遠只是「等候」與「錯過」而已。

 

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展望



展望

「策劃在人;但上主導引你的腳步。」(箴言16:9)

 

如何避免計劃將來所犯的錯誤﹕

 1. 錯誤一﹕計劃裏沒有神

 「有人說:「今天或明天,我們要到某某城去,在那裏住一年,做生意,賺大錢。」可是,聽我說, 你們應該這樣說:「如果主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做這事,做那事。」(雅各書4:13,15

 

2. 錯誤二﹕假設你能夠掌管明天

「不要為明天誇口,因為你不知道每天所要發生的事。」(箴言27:1

 

3. 錯誤三﹕拖延行善

「所以,那知道應該行善而不去行的就是罪。」(雅各書4:17

「你現在有力量幫助鄰人,就不要叫他等到明天。」(箴言3:28

 

加恩教會的展望:

  ()包容性:學習成為更能「實踐愛的誡命」的教會:如何塑造教會中會友與會友間有更和睦、更親蜜、更合乎主訓的關係。這將是我們現階段最重要的努力功課。會友人數的成長主要原因是本教會包容性強。

  「教會一家」為牧養的首要目標,我們加恩教會的特色就是許多進來的家人,都是透過第三者轉介進入的。與我們並沒有血緣關係,牧者往往要處理許多牧養的問題,如同消防員要到處滅火,大多數信徒卻閒置在旁,因為教會忽略了帶動信徒過團契的生活,信徒也不知道團契的真意,更不知道要追求「教會一家」的生活;結果有些人在路上碰面,只是點頭之交;有的甚至連招呼都沒有,如同陌生人,沒有親情的表現,這就是愛心失落的現象。

   教會被稱為神的家(提前三:15)。使徒行傳第二章記載,教會一開始就增添了三千門徒,不久又增加到五千以上(徒四:4),而且很快的各地也都設立了教會。保羅卻在以弗所書第三章第十五節說:「天上地下所有的家族都是從他而有的。」聖經始終沒有把教會看作機構。雖然教會發展到很大很多的地步時,聖經仍要保持教會是神的家的觀念,並以家的原則管理教會。

  “家”是個生命的“機構”。家有組織,有長幼,有權柄與秩序,卻也有骨肉之親的愛在“組織”與權柄之間調和。正常情形下,在家中最受敬重的人,不是最有錢最有權勢的人,而是生命最年長者。父親養育兒女是出於生命的愛,家主給僕人金錢是為付工價。兒女服事父母是出於孝心;僕人服事主人是因責任與僱價。這就是家與機構的不同。 

  人們常以教會迅速增長,不能再用“家”的方式治理為理由,卻不是聖經的主張。

 世俗觀念基本上是功利主義,講利益,講“現實”。世俗化的愛跟聖經所要我們宣揚神的愛絕不相同。但神的家乃是以活出神的愛,傳揚神的愛為宗旨的,全然是兩種不同的目標。

  “家”是因生命而聯繫在一起的,不是父母所生難以加入,由父母生的自然是一家人,同安樂,共患難,榮辱與共,不見風轉舵,不趨炎附勢。但神卻容許祂的家有時遭受若干程度的試煉,好把不同生命的荊棘顯出來,讓忠心有見識的管家知道怎樣行事。

  神的兒子們應當起來一同按真理建造神的家,不容世俗的功利思想,虛偽友情污染神家的純真;也不給魔鬼留地步,讓牠在神家中作佈散分爭的工作(箴六:16-18),使神的家真正成為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三:15

   為此在教會中要建立的觀念需要在小組中來推行藉著家庭小組的組成,由小組長引導信徒,從彼此認識、互相關懷。剛強的接納軟弱的,漸漸地,就能達到互信的地步,然後循序漸進,由小組長帶動小組的信徒,從最小的愛心做起,讓大家體認,你家的事就是我們大家的事,藉由代禱、互助,這樣就能感受「教會一家」的生活是最美、最令人感動的見證。

  教會推動家庭小組的查經,大家從神的話語中,樂於分享生活的經歷,就容易培養屬靈的感情,若是遇上極大的難題,經由小組團隊的代禱,就能克服難關,從事奉中經歷聖靈的大能,這樣的事奉讓人永不疲倦。家庭小組也最容易發揮團隊宣道與跟進的功能,倍增信徒更是指日可待,這時大家就能感受「教會一家」,的確是牧養的重要指標!

  ()注重服事:服事不能落入傳道人一個人的手中有些教會為了節省人事費喜歡聘請傳道師(實習牧師)來執行服事牧養行政工作但一般傳道師在三年左右就可以拿到牧師職,他的職分又提高了他的謝禮,在客中某教會就非常喜歡兩三年聘一位傳道師來推動教會,在不斷替換領袖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兩件重大的問題:1.傳道人不斷從頭學習的過程,與會友的關係不夠深入,以至於了解不夠,容易有衝突與誤會。2.常常更換領袖,以至於兄姊沒有歸屬感,當然事工也不能傳承延續下去。

  建立服事團隊的教會是重要的,若是一個人離開教會因此而倒閉,那是很失敗的,一個人在教會的影響力,常常起掘於你的付出。生命的成長也建立在無嚐得付出上,長才弟兄還沒受洗但他現在已經在服事,主日結束後在弟兄們回去,我相信神紀念在天。

   若教會生活已超過兩年的兄姊還懷著期待坐著等別人不斷來服務你,那就是屬靈的嬰兒我們希望每一位會友都能站起來在教會的各項事工上主動地參與服事。我們鼓勵每位會友參加禮拜、參與家庭小組、參加教會各項事工、積極投入教會的服事工作。在教會裡,你需付出的多,接受的少。

  常和不同教會的兄姊在聊天他們告訴我對教會的領袖和小組長的期待沒什麼?就是要能夠做事願意做事甘心做事!就像世間的選舉一樣要選出可為民眾服務的人並且要有信仰不能太世俗太勢利太傲慢還有服事的程度與能力不能太低

  為此在鼓勵眾信徒參與各項服事的中從生手到老鳥需要很多的磨練所呈現出來的又不能讓人感到太隨便太草率太無聊同工就必須要被要求委身要不斷的在私下練習與學習更好的服事技巧你的態度決定了你的高度你的努力決定了你的服事品質你有認真嗎?你有花時間嗎?因為需要很多無嚐的投入,「服事」需要付代價的才能看到那個質感

  ()對外關心:教會不僅自身努力增長發展,對其他的教會或事工也都給予關心支持。全年總會所訂奉獻主日都樂意奉獻;其他教會的建堂募款也都開放前來募捐。歷年來教會對外奉獻及支出,每年大約佔經常費的10%左右(似乎是我們的十一奉獻)。牧師今年2014年代表加恩教會出任客中議長處理客中各項事宜每年年底我們事工最龐大:和活水教會(印尼新娘)和晨曦會辦理聖誕感恩禮拜聚餐費是加恩教會支出,為受刑人孩子所舉辦的天使樹。我們也與鄰居建立關係參與婚喪喜慶等事宜(畢竟基督教在客家庄實在不是很被了解)

  許多事工,不管是學校的彩虹媽媽或是社區的卡拉OK,他們需要的都是團隊服事,這些都是要兄姊們的投入,牧師一個人做不起來,未來教會會增聘一位教育幹事,是要來幫助各個小組的小組事工推動,教會若只有靠這四雙手是永遠無法突破百人的,一個人要照顧多少人能做多少事工是有限的,我們需要更多人力資源來使用,明年開始的兒童聖經小組就需要很多台車來接受小朋友,一個人要全擔一項服事扼是沉重的,在小組事工在成長前,你會先看到付出,像門徒小組江德聲執事所做的付出。問問我們自己,我是神所呼召出來的屬靈領袖嗎?我的生命有付出的恩膏嗎?

    ()富創意:加恩教會從創設到今我們的禮拜在眾教會來說是精簡的中(目前中會各個教會都已經簡化了),兒童野外主日學也做了將近四年(打了四年躲避球),很多的事工要能夠吸引人就要突破以現有的資源來研擬福音作戰策略別人成功的例子我們通常是無法套用加恩教會雖然是開拓十二年的教會但我們的會友年齡平均數是一般開拓五十年以上教會的比率長執平均年齡都過長事工的參予量不高但是他們有人生歷練,怎麼使用他們的才能在教會裡服事,又不造成壓力。

  教會的年長者眾多,每周的探訪佔了牧師很多的時間,這些其實慢慢可以分擔給長執,讓牧師有更多時間關心未開發的事工,我們需要禱告求智慧,有口才、有智慧、有耐心。

  事奉的心意要更新變化,就要在事奉上發揮創意;保羅把監獄當成宣道中心,這就是非常有創意的事奉。加恩教會大多數都是第一代對基督徒生活感到陌生特別在客家庄里感到孤單被孤立,我們怎麼利用這個弱點(特色)去推動我們的事工,未得之民那麼多,我們還有很多發展的空間,許多事工還在摸索中累積許多寶貴經驗,期更能有效服事上帝。

 

2014年11月20日 星期四

感恩節的感恩



感恩節的感恩

「要感謝上主,因他至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詩篇136:1)

 

  每逢11月第四個星期四,美國人民便迎來了自己最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感恩節。這個節日始于1621年。那年秋天,遠涉重洋來到美洲的英國移民,為了感謝上帝賜予的豐收,舉行了3天的狂歡活動。從此,這一習俗就沿續下來,並逐漸風行各地。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正式宣佈感恩節為國定假日。屆時,家家團聚,舉國同慶,其盛大﹑熱烈的情形,不亞于中國人過春節。

 

感恩節的起源,和英國基督教的宗教紛爭有關。大約在公元16世紀末到17世紀,英國清教徒發起了一場來勢猛烈的宗教改革運動,宣佈脫離國教,另立教會,主張清除基督教聖公會內部的殘餘影響。但是,在17世紀中葉時,保皇議會通過了,信奉國教法》,英王詹姆斯一世統治期,大英國教教會大肆迫害任何一個不認同它專制宗教權威和世事勢力的人,那些置疑主教權威,那些堅信崇拜自由的人無不被追,被捕,甚至為他們的所信被處死。

清教徒開始遭到政府和教會勢力的殘酷迫害,逮捕﹑酷刑,宗教審判,每時每刻都在威脅著清教徒。被逼無奈,他們祇得遷往荷蘭避難。但是,寄人籬下的日子不好過。在荷蘭,清教徒不僅沒能逃脫宗教迫害,而且飽受戰爭帶來的痛苦和折磨。更令他們難以忍受的是,遠在異國他鄉,孩子們受不到“英國式的教育,對故土的感情一天一天地淡薄下去。為了徹底逃脫宗教迫害的魔爪,為下一代保留住祖國的語言和傳統,他們再一次想到大遷徒。

天下雖大,何處是這群天涯淪落人的歸宿呢﹖想來想去,他們把目光投向了美洲。哥倫布在100多年前發現的這塊“新大陸”,地域遼闊,物產富饒,而且有很多地方還是沒有國王。沒有議會﹑沒有劊子手﹑未開發的處女地。“海闊憑魚躍,天高任烏飛。”只有在這樣的地方,他們才能輕輕鬆松地生活,自由自在地信奉﹑傳播自己所喜歡的宗教,開拓出一塊屬於清教徒的人間樂園。

1620年八月一號,五月花號啟航了,帶著一百零二位船客,其中四十位正是牧師威廉,布萊福特 帶領的分離派清教徒(PILGRIM又稱朝聖者,和以後大批移民新大陸的清教徒PURITAN英文名有所不同,這裡暫以大家熟知的清教徒稱之),在航程中,布萊福特主持制定一份共守合約(即著名的"五月花號公約"),擬定了無關人們的宗教信仰的,新移居團體中所有人合守的公正平等法律法令條例,這革命性的五月花協定的思想是從何而來的?正是從聖經而來,這群清教徒在新舊約教導中學習良多,他們視遠古的以色列人為榜樣,而且正是因為聖經經文裡列列記載了這些神聖先賢事跡,清教徒們也從不懷疑他們的實踐將會成功。

對航海來說,這艘有著浪漫名稱的船只未免太小了。由於形勢所迫,他們“選擇”的,又是一年中最糟的渡洋季節。不過,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為了找回失去的權利和自由,這群飽經憂患的人已經不顧一切了。海上風急浪高,五月花號就像狂風暴雨中的一片樹葉,艱難地向前漂泊著,幾乎隨時都有船毀人亡的危險。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船只沒有遇到任何損害,並在航行了66天後,于1121日安抵北美大陸的科德角,即今天美國馬薩諸塞州普羅文斯敦港。稍事休整後,五月花號繼續沿海岸線前進。由於逆風和時差,它沒有能到達預定的目的地──弗吉尼亞的詹姆斯敦,反而在聖誕節後的第一天,把他們送上了新英格蘭的土地。

  有意思的是,在這次充滿危險的遠征中,所有探險者只有一人死亡。但由於旅途中誕生了一名嬰兒,使到達美洲的人不多不少,仍然是102名。移民都是虔誠的教徒,無不手劃十字,衷心感謝上帝的眷顧。

  現在,呈現在他們面前的,完全是一塊陌生的土地,蜿蜒曲折的海岸線,顯得沉寂﹑荒涼。因此,大約在一個月內,移民們不敢貿然靠岸,仍然以船為家。在此期間,他們派出了偵察隊,乘坐小船在科德角灣沿線尋找定居地。一天,正在大家焦急等待的時候,偵察隊返回來報告說,他們發現了一個適合移民們居住的﹑真正的“天堂”。“天堂”就是今天的普利茅斯港,這是一個天然的良港,非常適合五月花號停泊。港口附近有一個優良的漁場,可以提供大量的海產品。不遠處一片連綿起伏的小山,就像一道天然屏障,把這塊土地環繞起來。在明亮的陽光下,結了冰的小溪反射著晶瑩的光澤,可以為移民們提供充足的淡水。開墾過的肥沃農田,一塊一塊整整齊齊地排列著。除此之外,他們還看到了一片雖然殘破,卻足以遮風避雨,幫助他們度過嚴冬的房屋……看起來,一切都不錯,而且不能再好了。唯一令他們感到迷惘的是,這片到處都有人類生活遺跡的土地,竟然看不到一個人影,一縷炊煙,顯得是那樣荒涼,倒好似事先就為他們準備的一樣。後來才知道,這裡原來是一個相當繁榮的印第安村落。幾年前天花流行,全村人無一幸免,這才使它成了這群異國漂泊者的最佳避難所。

  幾天後,五月花號渡過了科德角灣,在普利茅斯港拋下了錨鏈。移民們劃著小艇登陸時,按照古老的航海傳統,首先登上了一塊高聳于海面上的大礁石。五月花號上禮炮轟鳴,人聲鼎沸,共同慶祝新生活的開始。後來,這塊礁石就被稱為“普利茅斯石”,成為美洲新英格蘭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的歷史見證。

  不過,對這些渴望幸福的移民來說,第一個冬天並不美好。從大西洋上吹來的凜冽寒風,像魔鬼一樣在空中嘶鳴,漫天的冰雪,無情地拍打著簡陋的住房。在這一片冰天雪地裡,移民們缺少必要的裝備,也缺乏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經驗。在繁忙勞動的重壓下,不少人累倒了,累病了,惡劣的飲食,難以忍受的嚴寒,使更多的人倒地不起。接踵而來的傳染病,奪去許多人的生命。一個冬天過去,歷盡千難萬險來到美洲的102名移民,只剩下了50個。幾乎每天都有人死去,幾乎天天都有一家或幾家在做喪事。剛剛踏上這片土地時的歡樂沒有了。每個人﹑的心頭,都被一種空前絕望的氣氛所籠罩。一個夢,一個剛剛開始的美夢,難道就這樣被打破了嗎﹖每個人都在思索著。

  就在移民們束手無策,坐以待斃時,第二年春天的一個早晨,一名印第安人走進了普利茅斯村。他自我介紹說,他是臨近村落的印第安酋長派來察看情況的。這是移民們來到美洲後接待的第一個客人。他們向客人傾訴了自己的來歷以及所經受的種種無以復加的苦難。印第安人默默地聽著,臉上流露出無限的憐憫和同情。事情就此有了轉機,幾天後,這名印度安人把他的酋長馬薩索德帶進了移民們的房屋。酋長是個慷慨熱情的人,他向移民表示了熱烈的歡迎,給他們送來了許多生活必需品作禮物。派來了最有經驗﹑最能幹的印第安人,教給移民們怎樣在這塊土地上生活,教他們捕魚﹑狩獵﹑耕作以及飼養火雞等技能。

  這一年,天公作美,風調雨順,再加上印第安人的指導和幫助,移民們獲得了大豐收,終於闖過了生活的難關,過上了安定﹑富裕的日子,就在這一年秋天,已成為普利茅斯總督的布雷德福頒佈了舉行盛典,感謝上帝眷顧的決定,這就是歷史上的第一個感恩節。

第一,雖然他們的船隻有180噸,但就算這麼個小船,也感謝神賜給了他們。第二,雖然船的速度很慢,但在到達目的地之前,感謝神賜他們順風,讓他們能夠一直前進。第三,航海中雖然有兩個人死了,但感謝神,讓一個孩子誕生了。第四,他們一個大帆被風吹斷了,但是感謝神沒有讓他們沉船。第五,雖然有幾個女孩子被捲進浪

濤,但感謝神,全都得救了。第六,因著印地安人的妨礙,他們沒能登陸,結果他們來到一些好心的住民,居住的地方登陸,為此而感謝。第七,雖然他們經過一些苦難的時間,但是感謝神,沒有讓他們一個人拋棄而回航。

當然,他沒有忘記為移民們排憂解難的真正“上帝”──熱情﹑好客﹑智慧的印第安人,特地邀請馬薩索德和他手下的印第安人前來參加節日慶典。印第安人欣然接受了邀請,提前送來了5只鹿作為禮物。11月底的一天,移民們大擺筵席,桌子上擺滿了自山林中打來的野味和用自產的玉米﹑甫瓜﹑筍瓜﹑火雞等製作的佳餚。慶祝活動一共進行了3天,白天,賓主共同歡宴,暢敘友情。晚上,草地上燃起了熊熊簧火,在涼爽的秋風中,印第安小伙子同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年輕人一起跳舞﹑唱歌﹑摔跤﹑射箭,氣氛非常熱烈。

 

  清教徒的生活在改善,但是他們仍是未達成功!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 因為現代美國歷史課程往往停留于此,感恩節在某些課本裡竟然被解釋成是清教徒為感謝印地安人的救命之恩的節日,而不是作為立基于新舊約的那種感恩的虔誠表征。

  這裡是被遺漏的部份:清教徒們與他們倫敦贊助商簽署的原始合同中,要求清教徒們每樣出產都歸入一個公共貨棧,集體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擁有一份公共份額,所有他們清理出來的土地和建造的房屋也是集體共同擁有,布萊福特,也是殖民地新總督,意識到這種形式的集體主義讓清教徒們代價不扉且極具毀滅性,不亞于第一個嚴峻寒冬對他們的摧殘,而那一寒冬已奪去如此多的生命,他于是決定采取另一個大膽的行動,布萊福特給每個家庭劃出一塊地,讓他們自己管理操作,因而釋放了市場經濟的能量。

  清教徒們發現無獎勵就不能指望人們仍能工作杰出。那布萊福特下的人們下一步是如何試驗的呢?他們把原先免費福利事業解套,運用分散資本打包給各資本所有人(資本家)的方式,讓每家都分得自己的一片地,而且可以任意操作,所得出產可拿到市集出售。結果如何呢?“這可是非常的成功,”布萊福特寫道,“那可讓每一雙手勤奮不已,栽種下的玉米量史無前例。”讀讀創世紀裡41章裡約瑟和法老的故事吧。聽了約瑟的建議,(4134)法老在七個豐年中減稅至20%,“全地出產極豐。”(4147)

  不久,清教徒們發現他們的收成自己根本吃不了。他們于是設了交易所和印第安人交換財物。利潤讓他們還清了欠倫敦的贊助商的債務。普萊矛斯定居的成功和繁榮吸引了更多的歐洲人而開始了那場後被稱作“偉大的清教徒移民”活動,被普萊矛斯成功而吸引來新大陸的人中,有一位叫湯瑪斯。霍克的人在康乃迪克州建立了自己的領地。那裡成為第一個正式憲治的區域,而且是世上可知的最自由的社會。霍克的領區受康州基本法令限制,這法令對政府許可權有著嚴格的限制。這基本法是極具革命性的且是如此成功,以至麻塞諸塞州移用了其中人身自由的部份,包括98條單獨成立的個人權益保護條例。如‘書面征稅’,‘法律訴訟程式’,‘陪審團審訊制’以及對‘粗暴,不尋常懲罰’的禁止令,  這一切聽起來很耳熟嗎?應該是。這些思想和概念直接引入了美國憲法裡的民權法案。然而,至今,這些早期新英格蘭的朝聖者和清教徒還經常被誹謗成燒女巫的和被描繪成蠢貨。其實正相反,正是他們對多元化和自由崇拜的執著才讓這些理想在美國人的生活中賦予了實質。

  從“五月花號”抵達北美,到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結成政治實體獨立,歷史行進了近一個半世紀。在這近一百五十年的歲月裡,儘管北美殖民地的成員中不乏投機家企圖利用契約奴的勞動,建立封建貴族的等級社會,但是,這種企圖始終為清教徒們所抵制。馬克斯•韋伯在他著名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指出:“在北美殖民地,投機家企圖利用契約奴僕的勞動建立種植園以過上封建貴族的生活的願望,與清教徒們明確的中產階級世界觀形成鮮明的對照,貫穿了北美殖民地的早期歷史。在清教所影響的範圍內,在任何情況下清教的世界觀都有利於一種理性的資產階級經濟生活的發展(這點當然比僅僅鼓勵資本積累重要得多)。它在這種生活的發展中是最重要的,而且首先是唯一始終一致的影響。”

  清教在北美早期殖民過程中,生髮出的一種英雄主義精神和包容矛盾世界的理念,成為新國家——美國文明的內核。自然,此後新國家的文明還須經歷曲折的考驗,如第二次對英戰爭(1812年),南北戰爭(1861年)。但是,它已有自身的個性,其內核是宗教精神和自由意識,其表現為多元、平等、開放和寬容。

 

  美國人過感恩節主要是家人團聚﹐然後是大家一起享受一頓豐盛的節日晚餐。家人不住在一個城市的都要在感恩節前回家團圓。跟中國人過春節差不多。新聞媒體報導說﹐感恩節假期也是美國航空公司最緊張的時候﹐飛機幾乎班班客滿﹐還常常會出現班機誤點等的情形。可是﹐為了和家人團聚﹐共度節日﹐人們大概也是心甘情願的。

  每逢感恩節﹐美國人家家戶戶都要吃火雞。火雞都已經成為感恩節的象征了。另外他們通常還吃一些傳統的菜餚﹐例如西葫蘆﹑奶油洋蔥﹑土豆泥﹑南瓜派等等。

  今天,在美國人心目中,感恩節是比聖誕節還要重要的節日。首先,它是一個長達4天的假日,足以使人們盡情狂歡﹑慶祝。其次,它也是傳統的家庭團聚的日子。感恩節期間,散居在他鄉外地的家人,都要趕回家過節,這已經成了全國性的習俗。此外,美國人一年中最重視的一餐,就是感恩節的晚宴。在美國這個生活節奏很快,競爭激烈的國度裡,平日的飲食極為簡單。美國的快餐流行世界,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但在感恩節的夜晚,家家戶戶都大辦筵席,物品之豐盛,令人咋舌。在節日的餐桌上,上至總統,下至庶民,火雞和南瓜餅都是必備的。這兩味“珍品”體現了美國人民憶及先民開拓艱難﹑追思第一個感恩節的懷舊情緒。因此,感恩節也被稱為“火雞節”。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真實的公義者



真實的公義者

我又聽見從祭壇發出聲音說:「主─全能的上帝啊,你的審判的確是真實公義的!」(啟示錄16:7)

 

神是有位格性的義者

    「我聽見那管理水的天使說:「昔在、今在的至聖者啊,你是公義的審判者。」( 16:5)當摩西年老的時候,申命記第三十三、三十四章記載他苦口婆心地把神的命令、神的道德法則、神律法中間要人遵行的原理提出來,提到:上帝自稱「我是公義的上帝」、「我是公平的上帝」。所以,在基督教信仰、在聖經啟示中我們看見:義不單單是一個理想,對義的了解乃是一種對位格的認知,這是基督教信仰很特殊的地方。對位格的義的認知,是使我們能夠在所有宗教中間超然脫出,把那個最基本、最高超的真理向世界宣揚的原因我們的上帝是有位格的上帝。「後來,我看見天開了。看哪,有一匹白馬,騎馬的那位稱為「真實」和「可靠」;他根據正義來審判和作戰。」( 19:11)

  甚至人人都虛謊,上帝還是真實的;正像聖經所說:你發言的時候無懈可擊;你受指控的時候必然勝訴。」( 3:4)神的義不需要透過人的罪才彰顯出來﹔神的義也不需要透過對罪人的責備才奠定起來。神就是那位義者

    到底是人裡面有的東西?或者是人外面要追求的東西?在所有文化、宗教裡面所討論的,與基督教所討論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相信有一位公義的上帝,這和所有的宗教所提的是不一樣的。

  希臘人對偉大人格所提到的四個重要的道德基礎:第一,他是一個勇敢的人﹔第二,他是一個智慧的人﹔第三,他是一個公義的人﹔第四,他是一個懂得節制的人。他們雖然探討理想中偉大的人格應當是怎樣的,但在他們神話中的神卻根本沒有這些東西!在希臘文化裡的神,一點也不談公義,一點也不談節制。當他們有權勢的時候,他們便能夠為所欲為,但這些之所以可以成為比人更高的神(神話中在奧林柏斯山上指揮萬有的神明)他們之所以那麼高超,只不過是因為他們有超人的力量而已!

    在基督教的思想裡,在聖經中所提到的神,乃是那位公義的上帝,是義的本體。「主啊,誰敢不敬畏你?誰不頌讚你的名?只有你是神聖的。萬國都要來,在你面前敬拜,因為你公義的作為已經彰顯出來。」( 15:4)「審判」與「公義」這個詞是跟神接連起來,「世界的審判者一定是公正的。」(創十八:25)他是公義的上帝,所以,他憑公義審判世界,全世界都要伏在他的公義之下。「如果我們向上帝認罪,他是信實公義的,他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所犯的各種過錯。」(約壹 1:9)

 

人是有神形像的位格

  「你們曉得基督是公義的;所以,你們應該知道,遵行公義的人就是上帝的兒女。」(約壹 2:29)人的義以及人對義的觀念,正是神形象樣式的一個記號。人有追求神的義的可能,是因為義的上帝把人造成有義的形像﹔因為人是按照神的形象樣式被造的。神是義的本體,我們是義者所造能明白義的個體。人是神的形像,人像神,神是義,所以人就有義的形像。因為神位格已經把「義」的形象樣式放在我們裡面,我們才能產生對這方面的追求。使我們一生一世,坦然無懼地在他面前,以聖潔和正直事奉祂。」( 1:75)

 

自義是罪的開端

    「「你們這班偽善的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要遭殃了!你們連調味的香料,如薄荷、大茴香、小茴香等物都獻上十分之一給上帝,但是法律上真正重要的教訓,如正義、仁慈、信實,你們反而不遵守。( 23:23)

  如果你把達到的義(善行禁食禱告奉獻守主日),當作是可以驕傲的本錢的話,你正在犯罪,這個叫做「自義」。聖經中自義是一種罪,你為自己所達到的義、為自己義的成就而誇自己的時候,就變成罪的開端。「我告訴你們,你們一定要比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更忠實地實行上帝的旨意才能夠進天國。」」(太五:20)為什麼呢?因為這些法利賽人並不是沒有義﹔他們有了義,卻忘記了與義本體的對交關係,而變成自義。

    自以為義的人,是神所不悅納的﹔自義的人在神面前是罪的開頭。神就厭棄那些忘記對交關係的位格。凡是一個人有義的成就,卻忘記了與義的源頭應該產生對交關係,這個人就落在危機的中間,這觀點是聖經和其它宗教很不同的地方。

    為什麼耶穌責備最厲害、最頻繁的,是那些比別人更有超然宗教地位的人?很奇怪!耶穌很少責備:「你們這些強盜有禍了!」「你們這些妓女要受咒詛了!」耶穌卻說:「你們這些假冒為善的法利賽人有禍了!」「你們這些文士有禍了!」為什麼「人人都說你好的時候,你就有災禍了」呢?因為根本上這種人是到處討好人的人,是一個沒有立場的人,而今天很多基督徒很願意作這樣的人,甚至很多所謂很偉大的教會領袖,也盼望作一個人人都說他好的人,真替他擔憂!(信仰在某些程度上是有張力的)

 

義的意義與表達

 1.希伯來文的「義」 -- 正、直

    在舊約希伯來文裏面,義有兩個意義:第一個意思就是正(right),第二個意思就是直(straight);所以,義就是對的事情,義就是正的事情,義就是直的事情。當我們看見:神是義者,神要我們作義人,神要使我們稱義,他要把我們帶到一個很正直,很有能力,很實在的那種人生地位的中間。

  為何魔鬼希望我們不斷注意別人的事?因為魔鬼知道我們不能改變他們什麼魔鬼使我們不斷注意別人的事以免我們警覺到自己的行為根據希臘原文字典公義相仿於神的能力與權柄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公義勇敢無懼如同獅子

  當神顯明,對付我們的老我時說:「你不夠成熟,自私又自我中心,你靈命並未真正成長,你所關心的僅是自己的渴望,我要在你裡面動工,我要在你裡面動工,勝過滿足你的渴望,當你長大了,這一切都要給你,我也很樂意釋放給你,我樂於賜福我的孩子,但我不會給你太多事物,使你愈來愈屬肉體。」神要為我成就諸般美好的事,使我們能勝過魔鬼,但我們必須長大,捨己與釘死肉體的教導,使我們脫離肉體的挾制與軟弱。「這恩典訓練我們棄絕不敬虔的行為和屬世的私慾,在世上過著自制、正直,和敬虔的生活」(提多書 2:12)

 

2.希臘文的「義」 -- 公正、無罪

    在希臘文被引用作為新約的字乃是 dikaiosume。這個字在希臘文中是與法官、法院、法律界的行動有關係的。當一個法官在法院中間判斷這是對的,沒有犯法的,可以釋放的,或者可以被肯定是與法律沒有抵觸的時候,這個判斷為「公正」、「無罪」的這方面,稱為義。稱義就是:「對義者的宣佈」,或者說:「宣佈人無罪」,這叫做稱義。在新約裏面就是不違背律法,在神的審判之下顯為公正,是沒有犯法的,這叫做義。

    一個義人是公正的人,在他處世的態度,待人的表現裏面,我們看見義。人第二方面的表現,就是:以公正來處理與他人的關係。在義人的眼中沒有貧富、高低、貴賤這些其他的物質因素,來影響他怎樣以公正處理人的事。所以,義人是存心正直的人、義人是態度公正的人,這是義的第二方面的意義。而你把這個字和「公」連在一起的時候,就是「公義」,就是「非常正直」的意思。所以義第二個層次,就是外延方面的表現,叫做「公正」。

 

3.有真理

    「義」與「真理」是不能分開的。義與真理的結合,就使義變成不是空洞和虛幻理想裏面的名詞,而是生命中有內容的實質。所以,一個義人是個有真理的人;一個義人是個循著真理的原則,以真理來灌滿其生命內涵的人。

    我們不需要害怕神,但我們需要敬畏神,我們需要敬重神,神說的話句句是真。順從神的誡命,必然蒙福。神說,「你們要把十分之一的全數送到聖殿,使聖殿裏有豐富的食物。我是上主─萬軍的統帥;試試我,你們就會看見我打開天上的窗戶,把各樣好東西豐豐富富地傾倒給你們。我不容昆蟲毀壞你們的農作物,你們的葡萄樹將結滿葡萄。」(瑪拉基書3:10-11)

   你若遵行神的吩咐,將對你的人生形成保護,你若奉獻出百分之十,所留下來的百分之九十,將蒙神大大賜福。比原來的百分之百收益更多,不明白為何我們知道應當奉獻,卻不願遵行。我們相信什一奉獻的真理,卻不遵行!

  此外別把所有錯誤完全歸咎於魔鬼,魔鬼不會比神更大!我相信我們的問題,是雙重的,我相信人們陷於兩種極端,一方面是過於注重教條,他們知道如何上天堂,卻不知道在世上如何生活,不知道如何活出吸引人的生命,讓人們願意和他們一起上天堂。

   另一方面是,在許多情形中,我們只講憐憫的信息,卻不說罪的後果,我喜愛教導恩典、憐憫、饒恕,因為人們喜歡聽,那也是很好的信息,我們需要聽到,神愛我們,祂無條件地愛我們,當我們犯錯時,祂有恩典和憐憫來幫助我們,我們需要這方面的真理。但我關切的是,這方面的教導已經甚多,敬畏神的教導卻嫌不足,人們並不真正敬畏神,人們不再敬畏神的告誡!

 

4.清心聖潔

    義就是從他生命的本質來看,是聖潔的。在義的「聖潔」這方面,我們可以說,「專一性」、「單純性」與「聖潔」是不能分開的;所以,保羅說:「我愛你們到了嫉妒的程度,像上帝對你們一樣。因為你們好像貞潔的童女,我只把你們許配給一個丈夫,就是基督。我只怕你們的心被腐化,放棄了對基督純潔專一的愛,像夏娃被蛇的詭詐所誘惑一樣。」(林後十一:2-3)。所以,純潔、單一的心,就是聖潔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單一的方向、專討主的喜悅,這個聖潔也就是義的歸回。

   聖經說:人是看外貌的,耶和華是看內心。這句話告訴我們:基督教的倫理哲學是以動機為出發點,而不是以外面的行為為出發點。

    因為基督教的動機倫理是我們對道德的認知,或者說:基督教的倫理哲學是神動機的倫理哲學。所以,一個人內心如何,我們要下一個決心先認識它、先對付它、先改正它,否則從外面的改變,不能解決真正的問題,這個叫做治標不治本。所以,聖經清楚地讓我們看見:基督徒對道德的認知,是從內心開始的﹔人的心如何,他的外在也如何。你要保守你的心過於保守一切,因為你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同樣,外表看起來你們十分公正,內心卻裝滿著虛偽和邪惡。」( 23:28)無論你求甚麼,你都得先接受神的調整。

  「你們要先追求上帝主權的實現,遵行他的旨意,他就會把這一切都供給你們。」(馬太福音6:33)告訴神你的需要提出你的請求聖經說,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但別妄求先尋求神的國,神的義尋求更好的行為讓神將你所要的加給你你甚至不必過度祈求情緒的醫治受傷的人經歷各種傷痛花時間參加好些機構努力想得痊癒我相信你也許需要一些醫治但你可知你還需要什麼?我說,你若想得痊癒 你必須去幫助比你更痛苦的人你必須為別人的生命有所付出

   在這些事上取得平衡你可以祈求升遷但要先求神的義你可祈求成功但要先求神的義你若想,你可祈求結婚但先求神的義你可祈求孩子改變但先求神的義。一個人只試圖改變表面而不理會內在,那麼他注定要失敗。這個個人的醒察是道德上的責任問題。我們必須有有意識的去清潔我們的思想、心、意志和生活。我們必須警醒而不要讓聖靈擔憂。

 

5.真理不妥協

  威嚴的反面就是妥協。不合真理或者向非真理開大門,為惡者留地步,這個心中的狀態與外面的行為,就是妥協的精神,這是不義。所以,義是正直、公正、真理、聖潔和威嚴﹔而罪是彎曲、偏私、虛謊、污穢和妥協。

  教會領袖若發生外遇,是可以獲得立即的饒恕,但不能在兩週內就復職。你可以領受神愛的更新, 但你不能立即執掌權柄,因為你已失去眾人的敬重。

  

 

 

 

 

 

A.位格(Person -  拉丁文是 personae subsistentia (存在),希臘文是 hypostasis,指的是非物質的實存個體(non-material substantive entity),由三個重要的元素組成,即理智、情感和意志。所以,人有位格,天使有位格,動植物沒有位格,桌椅沒有位格。

 

B.本體或本質(Substance- 拉丁文是 Substantia,希臘文是 homoousios,就是獨一,不可分割的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