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6日 星期五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嗎?(創世記一:26-27)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嗎?(創世記一:26-27)
人有自我超越性:人照著上帝的形象創造(創1:26-27),上帝除了給人有一般的理性能力外,還賦予人靈性中的自我超越性,能超乎自己,以自我作為思考對象。這種超越性使人能跳出自然,成為一個有理性、有道德、有心靈的動物。
固然眾人都知道人生必有逆境,然一個人只要能通過挑戰的考驗,才會變得越發剛強,處處為晚輩著想,結果反倒讓他們高枕無憂,失去處理困境的能力,如果我們沒有機會處理小事情,一旦遇到稍大的問題,我們就會完全招架不住。如果我們明白這一點,我們就不會想逃避生命中的困境,反倒會歡迎它們的到來,因為這些困境終究可以增強我們的能力,使我們在生命中得勝。
喜樂不市來自逃避問題,也不是來自於讓別人替代你處理問題,喜樂源於克服困境,或是學會心存歡樂地與生活上的困境共存。
人是受造物:由於人是被造物,所以人也是軟弱、依賴和有限的,不能免於自然律的限制。肉體的受造性和精神的超越性,兩者統一在人的身上,既被捆綁,也是自由。由創世開始,我們就經驗到罪在存在上是不可避免的。但人常常將罪惡歸究於特殊的歷史因素或個別人物,其實歷史上一切的罪惡,都由人類本身的罪惡造成,不在人身上假定有罪惡的傾向,邪惡就無從了解。
罪部份來源於驕傲:人固有的自我中心,使人企圖用意志獲取超越人類限制的能力,或否定人類知識和觀點的局限性,妄想達到無限,自己成為上帝,結果攪亂了創造的和諧,所以真正的罪是不信和驕傲。創世記三章亞當和夏娃面對的試探:就是超越神給人定的限制,要像神一樣。以賽亞書14:12-15責備路西弗的錯誤在於想升到天上,野心要將自己的寶座高舉在神眾星以上。因為他不甘居於自己適當的地位,於是墜入罪中。
從宗教角度來說,罪是人違背神的意志,以無限的價值賦予有限的存在,企圖僭越神的地位。正如羅馬書1:18-23「……將不能朽壞之神的榮耀變為偶像,彷彿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
惟有上帝可滿足人的需要:精神的超越性給人意識上的絕對自由,這使人必須以無限的上帝為信仰的對象,而不能以人的想像所產生的上帝為滿足,因有限者始終會被精神所超越,無法滿足精神對無限性的需要。惟有從自我中心轉變為以神為中心,人才能獲得真正的滿足。
愛神才有能力愛人,所以愛主必須放在愛鄰舍之前。道德和宗教分屬兩個領域的事,兩者在實踐上具有相似的道德角色,但道德並不能取代宗教。學習信靠神,接受自己的有限性,坦然面對不安全感。神的庇佑乃自由生活必需的條件,若無信心,自由中所生發的憂慮,必引誘人去超越不能控制的勢力。故認識神是本性所必需。可能我們每一個都要像馬可福音那位父親說:「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可 9: 24),克服人性中的矛盾,肯定是一生的事,需要不斷尋求神的憐憫與幫助。

2010年2月19日 星期五

一點小信仰(使徒行傳二:16)


一點小信仰(使徒行傳二:16)
神職人員某些方面類似推銷員,第一天敲客戶的門,客戶說他不需要;第二天敲門,客戶說不要再讓我看到你;第三天敲門,客戶說你滾遠一點,一口口水吐在臉上,推銷員會說「一定是下雨了」,明天鐵定還會再來。
路易斯(Lewis)是一位猶太教的拉比,他對自己的信仰不是沒有懷疑過,當他四歲的女兒突然猝死,他簡直不知道該怎麼面對?會眾也想知道,面臨這樣突如其來的遭遇,拉比怎麼看,他還對上帝懷抱信心嗎?人們以為拉比會請長假,但拉比沒有。那個週五他就上台講道,他講著講著,講到自己剛死去的女兒,他引用經典,最後告訴大家,這麼美好的孩子,認識她四年,好過從來不曾認識她...
亨利.柯文頓(Patricia Hermann)是「手足守護會」的牧師。他作奸犯科,基督十戒他每一戒都犯,但最後卻成為牧師..以前的他,不但又偷又搶,更是吸毒和販毒。有好幾次差點要丟掉生命,他向主禱告,但是事情過後他又依然如故。有一次在緊要關頭,上帝救了他,於是他開始回轉,不但戒毒也遠離那些惡事。後來他成為牧師,一個月領三百美元的薪水。雖然跟以前相較,他的收入不成正比;但是他卻依然滿有愛心,讓街頭上的遊民有可以吃,有地方可以睡。只是他所待的教堂非常簡陋,不但屋頂有個大洞;連瓦斯公司也雪上加霜,在寒冷的冬天裡斷電,讓他們只能吹暖風扇。雖然環境如此的險惡,但是柯文頓牧師和會眾們卻仍然持守對上帝的信心,繼續仰望與等候。後來,米奇的慈善組織捐了塊大塑膠布,可以蓋住天花板的破洞。有人開始捐衣服、食物,還有金錢。雖然遊民們無法奉獻,但是這間教會的人數卻不斷地成長。
信仰究竟是什麼?是一堆的教條和規定,還是流於形式的儀式?我想是將信仰生活化,在平常的日子裏實踐信仰的真諦。信仰讓我們的信心成長,也讓我們看見了「希望」。「孩子剛生到世間,總把手握的緊緊的,為什麼呢?因為嬰兒不知道更好的辦法,他只想抓住所有的東西,他想要說:全世界都是我的。」「但是老年人去世的時候,他怎麼做?他把手攤開。為什麼?因為他學會了這一課。」哪一課?他張開空空的手。「我們什麼也帶不走」
信心就在於行動之中。看一個人,要看的是他做了什麼,而不僅是他相信了什麼。我們都是彼此生活的一部份。如果有人即將失足,別人可以拉住他。這就是團契生活的重要觀念。若是今天你失去工作了,若能有一個為上帝工作的人坐在你家餐桌旁鼓勵你,那該多好?不是嗎?
「有那麼多人假籍上帝之名發動戰爭。」人之間的種族、地位不是神所區分的,是人喜歡透過上帝之名在行自我傲慢之實,很多所謂的憂鬱症其實是不滿足,人喜歡把標準設到不可能達成的高度,或者希冀不勞而獲,內在與現實的矛盾把自己逼瘋。但藥丸改變不了結構上的根本問題。渴求不可能擁有的東西,在鏡子裡找尋自我的價值,兜攬了一件又一件的工作卻仍然不明白為什麼沒有滿足感…。其實幸福的秘訣在於要滿足,要感恩,為你所擁有的一切,為你獲得的愛,為上帝給你的一切,覺得感恩。
路易斯拉比講了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一個無神論的醫生,失去了自己的弟弟。他前往安慰這位醫生,結果醫生說:「我嫉妒你!」「你為什麼要嫉妒我?!」拉比對醫生的反應感到奇怪。「因為如果你失去你愛的人,可以咀咒上帝,你可以咆哮。你可以怪罪他。你可以要求知道原因。但我不相信上帝,我是個醫生,卻救不了自己的弟弟!」他含著淚水。「我能怪誰?!」他一再重復著。「沒有上帝,我只能怪我自己。」
 其實,一個人真正重要的,不是選擇「哪一個」宗教,而是選擇一個「信仰」(它所意含的生命)。
(擷取:一點小信仰 米奇.艾爾邦著 大塊文化出版)

2010年2月11日 星期四

用祝福來著色(民數記六:27)


用祝福來著色(民數記六:27)
「不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倒要祝福;因你們是為此蒙召,好叫你們承受福氣。」(彼前三:9)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蒙受這個呼召,就是「成為一個祝福者」。 要做到不心存報復、不刻薄嘲諷回去、只能祝福惹毛自己的對方,這呼召還真難,很少人做得到。多少婚姻有問題、親子關係有問題、甚至是辦公室關係緊張,不就是因為缺少「祝福」?我們平凡人頂多做到「不心存報復、不刻薄嘲諷回去」,並且躲離對方遠遠的。因為按著我們的習性,我們通常選擇「公平」對待(以牙還牙)。
如果反過來收起自己的傷害,並且要祝福對方,真是困難。但是這竟是上帝對我們每一個基督徒的呼召:「你要成為一個祝福的人」或「你的職責就是祝福。」 因為上帝就是那位賜祝福的神,祂樂於看到我們被祝福後,過一個豐盛的生命。沒有得著祝福的生命就像是被咒詛的人生。我們知道祝福的相反就是咒詛,失去了祝福或沒有被祝福,有如遭致咒詛。
1965年東歐共產國家羅馬尼亞實施一胎化的節育政策,多生的孩子必須送到孤兒院去。孤兒院為安全起見,把幼兒都綁在搖籃或椅子上。因為缺乏愛及擁抱,大部分孩子活不過12歲。1980年美國雷根政府時代,人權組織機構便去領養了不少幼兒,至今20餘年,他們大部分仍是心靈破碎,情緒不穩定。
Bill Wilson是紐約Brooklyn(布魯克林區)Metro Inner City Sunday School的創辦人,(1979年成立) ,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主日學,每星期平均服事兩三萬個學童。小時候,他的母親把他丟棄在街角,他媽媽告訴他坐著等她,結果等了三天,她卻沒有回來,後來一對基督徒夫婦把他抱起來,給他東西吃,然後把他送到一個兒童福音營,在那裡一次聚會中牧師呼召說﹕如果你需要耶穌,到前面來吧﹗當時,他不明白牧師的話,可是他心中知道,他需要一些東西,所以他就到前面跪下,當晚,他獨自邀請耶穌進入他的心中。
假如今天你看見別人有需要而你又有能力幫助他們,那便是神給你的呼召。因為當年有人關心他,所以今天他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兒童主日學牧師,專門關心貧民區那些孩童,他說﹕那三天裡,有很多路人和車子經過,但你知道有幾個人停下來嗎﹖只有一個,但這就夠了,你說一個人能夠帶來改變嗎﹖當然可以﹗神也一樣要使用你成為別人的祝福 !
教會不是站在高處吟唱詩歌,並盼望優美的歌聲能夠改變這個世界,如果你真的想要改變這個世界,讓歌聲傳到那在谷底的人,我們就必須走下來、走出去,到痛苦、憂傷、煩惱的人身邊,伸出援手,拉起世人。那麼耶穌基督就會藉著教會作祂自己的工作,這需要的人就會以跳躍代替跛腳,以讚美代替乞討,以致周圍看見的人就稀奇、驚訝,我們的教會就是要讓世人稀奇、驚訝。
彼得說 “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他把耶穌的大能帶給需要的人,今天我們不只是把耶穌介紹給周圍的人,在金錢和物質上我們都比彼得還富足,我們可以比彼得做得更多。
我們基督徒蒙召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要去祝福別人、要成為別人的祝福。當我們成為別人的祝福時、我們也領受福氣。我們越是去祝福別人、我們也越多領受從神而來的福氣。
創世記12:3,27:29 神對亞伯拉罕說: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為你祝福的、願他蒙福!
這是神祝福的法則、也是神祝福我們的目的、就是要我們成為別人的祝福 !

2010年2月3日 星期三

愛與接納自己(以弗所書四:17-24)


愛與接納自己(以弗所書四:17-24)
往往我們就像馬戲團裡被鐵鍊鎖住的大象一樣,你一定很好奇,這麼小的鍊子怎能捆住強而有力的大象呢?當大象小的時候,他沒有能力掙脫鍊子取得自由,之後,他就知道鍊子的強度是超過他的力量,而且一直記得這件事,結果大象現在雖已長大且力大無窮,卻無法掙脫鍊子,且也不再做任何嘗試,這是牠的錯誤自我形象綑綁者牠,而非鏈子綑綁住牠,這何嚐不是我們生命的寫照呢?生命中似乎有太多失敗捆綁著我們,以至於我們到現在還是有很多錯誤的劃地自限。
1929加州大學橄欖球員雷格在參加玫瑰盃比賽,球賽進行到上半場的第二局時,他搶到敵方──喬治亞隊的一個失誤球,便立刻往邊界區域跑,但他跑錯方向了,頓時,他的隊友們都嚇呆了,所以他的隊友在後面追他,在雷格替對方得分之前,將他撲倒,把失誤球追回。接下來,雷格的隊友們必須用背部將球踢回自己的球門線,但卻被對方攔截踢回他們的球門,進兩分。上半場格雷他們輸了,因為這兩分。在上半場結束後,加州大學的隊友們無精打采的返回休息室,球員及觀眾都在猜想的著,雷格將如何面對加州大學的教練。在休息室中,雷格頹喪的坐在角落,雙手摀著臉,嚎啕大哭。而教練一句話都沒有說,也沒有任何的精神訓話,其實,他也不能說什麼;在下半場開始前,他只說了一句話:「打上半場的球員要繼續打下半場。」當球員們走向門外時,只有雷格仍坐在角落不動。教練走過去,平靜地對他說:「雷格,你沒聽到我說的話嗎?打上半場的球員要繼續打下半場。」雷格回答說:「教練,我不去,我已經害了你、加州大學以及我自己,我無法面對會場的觀眾!」教練拍拍他的肩膀說:「雷格,起來吧,只剩下半場了!」於是雷格再次出去迎敵──更努力地。事後,連喬治亞的隊員都說,他們從未看過那樣賣力的球員。
這個了不起的教練讓我想起了上帝。我這一生犯了無數錯誤,做了太多不完美的事,上帝卻一再饒恕我並且讓我再三嘗試,我拿著球往錯誤的方向跑,我跌倒了,並且懊悔不已,羞愧不敢再露面,但神藉著他的兒子來找我,屈身對我說:「起來吧,比賽只剩半場而已。」我們在上帝的心目中是無價的,如果我們把自己擺在天平的一邊來秤秤看我們的價值,你知道天平的另一邊應該擺什麼,應該擺上帝的兒子,也就是說我們和上帝的兒子是同等價值,是無價的,即便我們是不完美的。我們每一個人的價值是上帝在造我們時就賦予我們的。
什麼是自我形象?自我形象是:你怎麼看你自己;自我形象不是:別人怎麼看你。常常我們會發現,別人看我們、跟我們看自己,有很大的差距。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有些人,你覺得他很帥、很棒、很有才華,但是他卻一點都不這樣覺得,甚至覺得自己長得很不好看、一點才華都沒有!我相信一定有,對不對。甚至可能你就是這樣的人,在別人的眼中,你唱歌很好聽、你很有才華、你很漂亮,但是你卻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你怎麼看你自己,就是你的自我形象。
你的自我形象好似一副眼鏡,透過它,你看這個世界、看你自己。根據你透過這個眼鏡所看到的,你選擇你認為適當的行為來面對不同的情況。如果你的眼鏡扭曲了實情,你的行為和真實的情形將無法一致。如果這個眼鏡是墨鏡的話,你就會覺得為什麼這個世界總是這麼黑暗;如果這個眼鏡的度數不對,你就會覺得這個世界是如此的模糊!
每一個人大部分的自我形象,乃是由自我過往一切的經驗(包括成就、挫折、榮譽、屈辱...等等),以及他人對自我的看法等所形成;尤其在童年時期,那些我們生命中的重要人物(如:父母、老師、長輩等等)對我們的看法,更有力地形成了我們對自我的信念。也就是說,我們從小到大所經歷的一切經歷,形成了一幅自我形象的畫像,也許我們並不能完全了解這一幅自我的畫像,然而這幅畫像卻是完整且詳盡的擺在那裡!
然而基督徒的自我形象呢?1.安穩在聖父裡的歸屬感2成為聖子所賦予的價值感3聖靈所帶來的成就感;這三點能夠重新調整我們在世上的位置,讓我們能夠昂首闊步,成為新造的人。

2010年2月2日 星期二

Praise Worship(1/7)

Check out this SlideShare Presen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