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3日 星期三

神真的會和我說話

神真的會和我說話(約翰福音一:14)
如果你是一個父母,那麼你應該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有他們獨特的性格,如果你想參與孩子的一切,就必須學習以他們的方式和他們一起。在屬靈的道路上,我們需要以一種最自然的方式來感受神的同在,並經歷靈性的成長。
神是無限的,祂能夠直接引導我們的思想。當我們相信神正在對我們說話時,就要毫不猶疑地回答「是」。每一次我們這樣做,下一次,就會更敏銳地聽到祂的聲音,我們的心思會更具有接收力、更轉向神的頻道。換句話說,當我們說「不」,我們可能就停留在自己的想法裡,使得自己在未來更不可能聽到祂的聲音。
神使用關係的方式:
神,經常使用其他人來幫助我們瞭解祂的心意,並分辨祂的聲音,特別是你對於聽到的聲音感到不確定時,找些信任的朋友一起討論,當然,有些時候,神也會透過比你更不聰明、沒有權勢的人來說話,神總是祝福那些知道自己有限的人,卻又不絕望的人。這條路的危險是:需要配合著分辯的恩賜,操練獨處和安靜對你的生命擴展有幫助,幫助你從沉溺於他人的想法中得到自由。
神使用服事的方式:
在你所看到的每個人身上,尋找、並聆聽神;而付出自己,使你摸著神,服事人群能夠幫助你在人群中找到神的心意,對神的愛與寬恕有更深的瞭解,在付出自我的過程中,要接受愛與給予愛其實是一樣重要的,熱心的服事者有時很難分辨是神的呼召,還是自己衝動的採取行動,有時需要鼓勵自己,花一些時間單獨省思以求平衡,也讓神有機會對我們行動的真實動機說話,記住,神給我們的恩典不是用善行換來的,要容許別人不一樣的成長方式。
神使用知識的方式:
這種類型的人是藉著持續把自己浸淫在偉大的書籍、深刻的思考,以及扎實的教導中。這條路的危險就是:變成只有頭腦,而沒有心。耶穌有件令人側目的事:祂總是行得正,卻從未用祂卓越的智慧傷害任何人。保羅寫著:「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唯有愛心能造就人」。
神使用敬拜的方式:
敬拜者喜歡在詩歌中尋找神同在的感覺,似乎這種敬拜的氣氛能夠讓他們內心被神所深深摸著,只是以經歷為基礎的人,總是在尋找下一次的敬拜高潮,只是這種危機是:把敬拜變成一種體驗,而不把神作為經歷的核心,過份依賴音樂,而產生特定的情感反應,在沒有音樂時,就不能達到敬拜的高潮。
神使用默想的方式:
這種特質的人喜歡不被打擾、需要有規律、被保護的獨處時間,在生活中會是個觀察者,喜歡沉浸在對神的愛慕中,通常他們擁有極大智慧及沉著鎮靜,通常自己獨自一人尋求神,喜歡放一下花或是燃燒的蠟燭在身邊,但當朋友或社會讓你失望時,你可能會退回自己的內心世界,所以,參與有意義的人際關係,以及正常的服事活動,會幫助你走入外在世界。
總結,瞭解自己與神的溝通模式,也接納自己的特質,意味著你必須忍住羨慕他人不同道路的試探,比方說,如果你是默想型的人,看到服事型的人受到許多人的讚賞,或者是默想型的人論斷服事型的人沒有花像他一樣多時間的獨處及安靜禱告,而產生了屬靈的驕傲等。
其實,沒有那一條方式比其它方式更優越,每一種尋求的方式都有我們需要參與的地方,沒有人可以忽略知識性的生活,或是選擇不敬拜,我們每一種人都可能落入過度膨脹自我,否定他人的試探。
教會生活就如同交響樂,不管是那一種樂器,我們都在演奏著同一首歌。

2009年9月3日 星期四

不要成長得比恩典所容許的更快


不要成長得比恩典所容許的更快(路加福音10:38-42)
當馬利亞對自己生命所堅持的選擇-「坐在主的腳前」,說明了她與耶穌是拉比和門徒的關係。在耶穌之前,沒有一個受人尊敬的拉比會讓一個婦人靠得如此之近,耶穌既然接受一個未婚婦女馬大的接待,而且,家中還有一個未婚的姐妹馬利亞,這不是一位拉比該有的行為。
馬大邀請耶穌到她們家,是想要與耶穌同在,這是她最初的想法。但她卻因為要接待耶穌的壓力,使自己無法和耶穌同在。使我們不能和耶穌同在的最大阻礙,是「分心」。
當馬大無法忍受,她去找耶穌。耶穌慈愛喊著她的名字:「馬大、馬大…」,當耶穌喊你的名字兩次時,就要小心!通常祂呼喊某人的名字是要他們特別注意(路22:31,徒9:4),精確診斷她的狀況「因忙碌而分心」;使她的心無法平靜地與耶穌同在。耶穌回答她:「不可少的只有一件」。
馬大和馬利亞的故事所要教導的,其實和我們大多數人所想的不一樣,若要神同在就必須放下手邊一些待辦事項,那麼應該會有很多人偷笑,這真的是「上好的福份」,麻煩的是,在聖經裡,耶穌提到許多關於「做」的要求:差遣七十二人去傳福音、把產業交給三個僕人管理的故事、作在我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作在主的身上….
許多人以為馬大受耶穌的責備是因為她的服事工作,其實不是,耶穌到馬大家來,是要來服事他們,而不是要受他們的服事,馬利亞抓對了耶穌的意思,而馬大卻為了忙碌而分了心,什麼使我們無法生活在神的同在中?我們不會故意選擇和祂保持一定距離,阻隔我們的常是一些隱藏的、難以捉摸的小事。我們好意地邀請耶穌進到家中,但最後我們失去祂的同在----不是因為我們拒絕祂,而是我們被生活淹沒,分心了。
同樣在廚房裡工作,勞倫斯弟兄卻沒有分心,他的一生默默無聞,他從未被推舉為主教,他一直都待在廚房裡工作,但在他周圍的人感受到他如泉湧般的生命,吸引他們想要效法他的方式去認識神,他說:「我堅持我的工作如同在祂神聖的同在之中,我讓自己單單專注於神、單單喜愛神;我認為這是神真實的同在。」他學習使自己的工作成為坐在主腳前的操練。
勞倫斯弟兄曾經有十年的時間,他為自己與主同行得不夠好,感到憂心,甚至懷疑自己正走向地獄,失去了救贖。直到,他停止了期待更快的成長方式,他接受了自己的遲緩,反而開始每一刻都活在恩典中,他說:「不需要作甚麼偉大的事,為了神的愛,我在鍋中翻轉我的蛋捲…」。「坐在耶穌腳前」並不是意味著被動等待。耶穌渴望我們是活潑的、有選擇的、冒險的、能夠擴張境界的,以及能夠行動的。這也承認祂此時此地就與我們同在。
馬大生氣是因為馬利亞靠耶穌太近,而自己卻離貴賓很遠,耶穌從來不會否定我們的認真付出,當耶穌再到伯大尼時(約翰福音12:1-8):「逾越節前六日,耶穌來到伯大尼,就是他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之處。人在那裡給耶穌預備筵席;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穌坐席的人中。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屋裡就滿了膏的香氣。有一個門徒,就是那將要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說:這香膏為什麼不賣三十兩銀子賙濟窮人呢﹖他說這話,並不是掛念窮人,乃因他是個賊,又帶著錢囊,常取其中所存的。耶穌說:由他吧!他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
馬大仍然在廚房忙碌著,而馬利亞卻「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忙亂煩擾與上好的福份,分別不在於事工乃在於經歷,在事奉裏,你可以是馬大也可以是馬利亞。可以經歷與耶穌同在,也可以經歷忙亂煩擾。馬大有沒有更愛神,更努力服事神,抓住與神在的感動,經文內沒有很明顯的表達,不過筆者揣測有,因為她仍然是忙碌的,在忙碌中,她也經歷了神的愛,以至於她願意繼續付出,而馬利亞呢?她這次不是在耶穌的腳前聽到,她是用每個女人都似為尊嚴的髮絲去服事她主人的腳。
用神給你的帶領,用你的本我,照著你與神之間的往來,持續地向耶穌學習更完全地像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