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5日 星期四

第一位國王


第一位國王(箴言十八:12)
掃羅是以色列的第一個國王。早期的掃羅:
  a.謙虛:撒母耳記上 9:21 記載掃羅瞭解自己是卑微的。他從撒母耳那裡已經稍微知道自己將被選為國王,但是當這件事發生時,他卻躲起來 (撒上 10:17-24)。他認為自己不配做一國之首 。
  b.穩健:掃羅就位時,有些流氓不服掃羅作王,掃羅卻沒有說甚麼。後來當掃羅以能力證明他足以當國王時,周圍的人提議要處死這些先前不服他的人,掃羅卻加以制止。
  c.有能力:住基列雅比的以色列人受到亞捫人的凌辱,掃羅知道以後,受到聖靈感動,將以色列人組織起來,前去應敵,結果大獲全勝。(這一戰奠定掃羅的地位)。
  掃羅王朝其實很簡單,他一直住在基比亞;有勇士跟隨他,以押尼珥為元帥,掃羅所用的強領絕大多數都是自己的親族。平常百姓各有自己的工作,只有遇到敵人侵擾,或有特別事故時,掃羅才招聚百姓和敵人打仗。以色列人在他的領導下,戰績輝煌,足以抵禦外患。
  掃羅受到撒母耳的提拔,被立為君王。在此之前,治理百姓之責由士師擔任。撒母耳把治理國事的責任交與掃羅,自己則專注於祭司的工作。沒想到掃羅做王才兩年,在與非利士人爭戰時,由於等不到撒母耳,擅自獻祭,而與撒母耳決裂。撒母耳在此預言掃羅的王位必不長久(撒上 13:8-15),這對掃羅的心理威脅很大。不過,他們仍然有一段相安無事的日子。掃羅也繼續帶領以色列人抵抗敵人。
  掃羅對亞瑪力人之役,表面上看起來是大獲全勝,其實,對掃羅王朝而言,這是致命的一擊。掃羅最大的問題是不順服,沒依照神的意思把亞瑪力人連同他們的牛羊牲畜全滅掉。他在面對撒母耳質疑時,首先是掩飾(13 節),等到不能掩飾時就謊稱,百姓要求留下最好的牛羊要獻祭給上帝(15 節)。最後雖然他承認自己有罪,卻未真心悔改,內心所盤算的是如何保全面子。
  掃羅失去撒母耳的支持,仍然得到百姓的擁戴,繼續做王。但是他的精神狀態卻一落千丈。聖經說有惡魔臨到他,甚至需要有人為他彈琴驅魔(撒上 16:14-23)。直到在基利波望眼非利士人的大軍,感到害怕心中大大發抖,尋求耶和華而神卻不藉著任何的方式回答他,逼他走頭無路,不得不去求問交鬼的婦人,這個動作卻也導致掃羅王朝的提早結束。
  掃羅做為以色列第一任國王,當王位穩固後,驕傲的心浮現出來,以為只要百姓擁戴他就好,凡事討好百姓,卻忘了一切其實出乎上帝、君王的權力也來自上帝、君王的作為不能違背上帝的旨意。
面對撒母耳先知的角色,掃羅感到厭煩,面對神的審判與撒母耳的宣告,似乎看不見掃羅有稍微收斂起自己的傲氣,反而企圖找出神的下一位宣召國王,想加以屠殺,挽回自己的王位,遺憾的是,神的旨意不是人能夠改變或是扭轉的,大衛被引介到掃羅面前時,掃羅原先對他實在是喜愛有加,因為大衛能夠為他安慰精神上的困擾,使他心裡得到舒暢(撒上 16:14-23)。
  掃羅對大衛態度之轉變在於以色列的婦女們迎接他們凱旋歸來時,歌唱說:「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掃羅嫉妒大衛得到更多的讚美,怕他就是撒母耳所預言的那位”比你更好的人”,對他的王位有礙,於是開始怒視大衛,甚至想要殺他(撒上 18:6-16)。後來他發現大衛不但有上帝的同在,還得到眾子民和王嗣的喜愛,讓掃羅更加擴大對大衛的追殺。
掃羅王敗落的原因,是從他沒有遵行揀選他的上帝之命令。掃羅王擔心民眾支持度,勉強地在開戰前獻祭,違反神的制度(唯有祭司可獻祭)。他完全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原則:神是輕慢不得的。當掃羅和上帝漸行漸遠,他的行為開始乖張、離譜,包括被惡魔侵擾、暴怒、疑心病重..掃羅的失敗總結來說:不是神離開了他,是他離開了神。

2009年6月16日 星期二

教會禮拜更新(一)


教會禮拜更新(一) 我們誠實並嚴肅的問自己,當我們要離開教會的時候,是否能夠比剛進來的時候,擁有更多的喜樂與力量? 一個能激勵人的禮拜,不在於是採取傳統禮拜儀式或聖靈充滿自由的方式。感動人的詩歌,差別不在於是快節奏的讚美或是柔慢的敬拜詩歌甚至傳統莊嚴的聖詩。靈性表達的形式並不是絕對的,兄姐的預備心與崇拜者的生命才是關鍵。然而,一個乾枯的禮拜會使人的心靈冰冷,使靈命窒息。一個具有靈命的禮拜,既使是無聲的儀式,也會使人心門敞開大得激勵。 神是個靈,敬拜者以「心靈」與「真實」來敬拜祂。神允許我們以自己的心靈,自由自在的敬拜祂。「更新教會禮拜」最重要的是活化參與敬拜者自己的心。而不是在於,儀式的改變與否,是否需要敬拜讚美,要唱什麼詩歌?更新禮拜最重要的是禮拜者心靈的潔淨與熱忱。當一群基督徒敞開心門,預備朝見神聖的神,神必然主動的充滿在禮拜中。 教會的禮拜可以沒有敬拜讚美,可沒有攏長的禮儀,但是決不能沒有上帝同在。一個沒有上帝的禮拜,是空虛的、是沒有生命氣息的表演。然而基督徒或教會應該努力去除橫梗在自己與神之間的阻礙,不論有形無形的理由。
此外,在崇拜中音樂能夠刺激感官,使人產生情感;能更加深入的去體會詩歌中的內容,帶領人進入崇拜神的渴慕,表達出理性分析中所無法帶出感性的深度。縱然,有時我們得不到這些效果,這是因為我們往往不知道禮拜到底是在做什麼,有時禮拜的各項程序無法配合,缺乏邏輯的進展;有時選的詩歌並不適合,或未能唱出其韻味與風格;有時祈禱缺乏切身實際的體驗,以致流於八股儀式,無法感動人。
長老教會的禮拜是以講道為中心。這在理論上似乎沒有什麼不對,然而禮拜應該是以敬拜上帝為中心;宣揚上帝的話語只是禮拜的一部份,並非全部。因此,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禮拜的意義。
共同的禮拜是在感謝與讚美神,禮拜是敬拜服事的一種,基督徒與其他宗教其中一種不同之處是,其他宗教的信徒在敬拜他們的神的時候,多半是在求告、許願;然而基督徒則是因為在生活中的體驗,而在禮拜中獻上感謝的祭,這也就是為什麼禮拜大都是以讚美感謝的詩或祈禱為開始。
基督徒的禮拜也是學習更深的認識神,透過分享或是解釋聖經的話語中,肯定上帝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禮拜是誠實地面對上帝,坦誠覲見上帝,將真正的自我完全不遮掩地排列在上帝的面前。當我們與真理相遇時,就會發現我們自己的不完美,認識自己才能夠瞭解神的恩典。
聖餐也是靈性培養的過程。大部份我們在領受聖餐的過程,我們會為耶穌的犧牲而感動落淚,當我們深深融入聖餐的宴席時,我們得到醫治與接納。領受聖餐也帶來喜樂,藉著我們的信,基督已與我們合而為一,使我們領受從主來的勇氣與能力,這也是很喜樂的事。
有時我們在祈禱時,對上帝說得太多、太快,表面上看來似乎很會祈禱,但其實都是一些沒有經過思考的形式或毫無意義的八股文。禮拜的目的不是在使人得到一時的安慰,或鼓勵人懷抱天真的盼望,逃避現實。
人們在禮拜中是否能夠感受到盼望,與會眾參與的程度有關。參與的程度低,自然就會減少盼望的感受。有時在禮拜中,會眾只是被動地在「坐禮拜」,缺乏積極的參與,所有動作都是牧師、司會、詩班在替他們作,會眾只是在聽、看,效果當然很低。禮拜就像是在演戲給上帝看,所以會眾必須同心一致,積極地參與其中,如此認真用心地唱歌、祈禱才會有活力。如果把禮拜當成有趣的娛樂,以滿足人為考量,當然會變成以人為中心的禮拜。

2009年6月6日 星期六

預備未來


預備未來(腓立比書四:6-7)
無論我們對未來的計劃多麼信誓旦旦,未來所留給我們的絕不只是盼望而已,它可能帶來措手不及與無法扭轉的改變。我們可以參與未來,但是我們無法加以掌控,我們就是無法得知未來將如何演變。
過去所發生的一切,現在都成為事實;現在正發生的一切也是事實。但是未來的一切尚未發生,那不是事實,只是可能。未來不易捉摸且難以記取,未來會讓我們大感意外,正當我們認為自己的人生正按部就班往前行時,我們可能經歷悲劇;正當我們認為不會從盤旋下墜的處境中抽離時,歡愉的時刻可能就在咫尺之間;正當我們認為永遠受困在一成不變的例行事務中,我們可能發現機會。
我們對於未來的不安感,通常產生兩種的回應方式:恐懼和憂慮。這兩種方式中,恐懼更深地植基於真正的現實,我們往往害怕特定的對象或情況-例如:不在掌控中的陌生人、拒絕或死亡,我們害怕所知道的一切。恐懼具有明確、靈敏與即時的特質,恐懼也顯示出奇的理性,至少對感受到恐懼的當事人而言是如此。
只是,恐懼不都是壞事,它可以成為健康的反射作用,對我們有所助益,它可以讓我們更謹慎、專注,恐懼使我們預備對抗與挑戰未來,似乎有預備心,我們比較能夠接受苦難的熬練,克服恐懼的祕訣不是否認或排除,而是妥善地駕馭,換句話說,我們應該恐懼正確的事物,適當的比例有所幫助。我們應該害怕失去孩子、甚至害怕工作失敗、害怕疾病、甚於害怕痛苦、害怕地獄、害怕死亡,但卻不過頭去恐慌,反而有些擔憂讓我們更珍惜現在的機會。
路加福音十二:4-5「耶穌說:『我的朋友,我對你們說:那殺身體以後不能再做甚麼的,不要怕他們。我要指示你們當怕的是誰,當怕那殺了以後又有權柄丟在地獄裡的。我實在告訴你們:正要怕祂』。」
我們應該最怕神,因為唯有祂對生死掌握終極與決定的權柄。如果我們越敬畏神,就愈不害怕其他事物(羅八:31-39),恐懼與憂慮都可以帶來屬靈的操練,是信靠神的盼望或是傾向於絕望。恐懼如果像蒸騰的熱氣(焦慮),憂慮則似降低的溫度(沮喪),過度的憂慮癱瘓我們的信心,而不是使我們明智,對嚴肅的事情保守以待,憂慮常是為人父母的天職。
然而,憂慮引發三個問題:第一,憂慮植基於不真實,是憂慮尚未存在的事實,這些可能發生,也可能不會發生。憂慮全然無中生有,全憑想像與猜測,憂慮可能侵蝕心靈、解離心思、僵化創意、虛耗精力。第二,憂慮導致舉棋不定,懸而未決的停滯在原地。第三,憂慮造成心神不安,妨礙我們將時間與精力投資在最重要的”現在”,如果我們憂慮那些不能掌控的事情,我們就會對能夠掌控的事情少了一份準備。
未來屬於神的,祂掌管一切,絕對不要對祂心懷二意,憂慮未來並不會改變未來,也無法幫助我們做出美好的抉擇,在以弗所書五:15-16;腓立比書四:4-7中,保羅勸告我們善加利用時間,是做為對抗邪惡的一種方式。行事為人要謹慎,不要像愚昧人,卻要像聰明人。
不管是恐懼或是憂慮,我們都當盡量作人能夠完成的部份,其他的,都將交在神的手中,我們為恐懼或是憂慮的事情禱告,我們也操練自己活在盼望與平安中,透過恐懼與憂慮反而拉近我們與神之間的關係,禱告是唯一能夠改變這個世界的辦法,明天能夠循著截然不同的軌道前進,是因為有人正在禱告,禱告要求謙卑、恆切和忍耐,神會垂聽我們的禱告,並從不同的既定方向中改變未來,這乃是千真萬確的。
「要相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