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0日 星期六

平凡中的喜樂


平凡中的喜樂(彭奕靈姐妹分享)
弟兄姐妹們平安,很高興在一次的在這裡和大家一同敬拜上帝,今天最主要是想和大家分享我在這裡所看到和所學習的,和你們相處的這段時間讓我很珍惜,我是第一次有機會到苗栗來實習,當然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客家的教會,對我來說有特別的意義的…雖然我的爸爸是客家人,但是因為媽媽是閩南人,加上從小生長的環境並不是客家庄,所以我不會講客家話,這是我的遺憾,來這裡就像找到了自己的根。

從我來到這邊將近八個月的時間,與大家相處就像是一家人,我的心很平靜,有一種特別的感受,對於客家人我也有一層新的認識,謝謝你們的接納和照顧,使我在這裡交到許多的朋友,更多從你們身上學習信仰的功課,,有的時候只是微小的舉動或是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很特別的是說 - 這個教會小小的,卻很有默契的在一起同工,我所看見的是那些忠心在神的家中,默默的付出的一群人,每個禮拜準時的來教會禮拜、發週報、練歌、參與小組、幫忙帶主日學一群很皮的小孩,到打掃教會、澆花、清理雜物、洗廁所。

這些的小事情看起來似乎微不足道,但是卻是很感動人心的,讓我想起耶穌所說的要在小事情上忠心,回來看看我們今天所讀的這個經文,一個短短的小插曲在聖經當中,這裡並沒有提到窮寡婦的名字,可能對我們來說這個寡婦所做的事情是我們平常不會去注意到的,一個穿著不起眼的婦人家,在聖殿角落中暗中所做的事情,但是耶穌是看人的內心,他看中婦人的心,她是那樣的忠心在神的面前,自己都不足了卻還是把養生的一切獻上了,這也說明了她對神的信心,因此他得到了耶穌的稱讚。

就是說,我同樣在加恩教會看見一個很樸實,很純真的畫面,那個對信仰的體會是深刻的,是用心靈和誠實在敬拜神,雖然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充滿著許多挑戰和困難,面對著兒女家庭的問題、自身健康的問題、經濟上的壓力、、、很多的問題,甚至懷疑過自己為什麼要信耶穌,這麼多生命中的難題要去面對;我們會抱怨,但是換一個角度想耶穌有應許風平浪靜嗎?牧師有說信耶穌就一帆風順嗎?我想更重要的是容許這些存在我們生活中的問題存在,我們是帶著我們的問題去面對人生,如今我們知道有一個力量可以幫助我們去勝過、勇敢的去面對人生的困境,羅馬書提到我們是為了榮耀神而活,而不是遇到困難就放棄的信仰。

那些我們看到在教會當中往往是不起眼的小角色,默默坐在角落、打掃教會、無條件的接待、或只是在背後付上代禱的勇士,在耶穌眼中那是寶貴的,那個服侍神的心是非常有重量的。加恩教會雖然長輩比較多,有時候我們會問到底有哪些東西可以奉獻給神?我們沒有很靈恩的表現、沒有很多的錢、更沒有很多的才能,又不像年輕人有體力可以去打拼,可是回頭去看看,在教會中都是年長者的信仰最為穩固、最持守信仰、最有信心的禱告、那個愛耶穌的心所散發出來是那樣的充滿喜樂、謙卑的發出來禱告是令我們感動的,因為他們是用生命在服侍上帝,教會中的長輩是我們信仰中,屬靈的學習典範。

腓力比書2:5這樣說:你們當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他本有上帝的形象,不以自己與上帝為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反到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這讓我們也學習耶穌他的樣式,在教會中我們學習成為那個甘願去付出的人,在加恩教會的這段相處時間中,我發現了那些忠心服侍的榜樣,真的是叫人感動的,就在很平凡的生活中,真實的呈現出來,當我回頭看看過去,牧師陪伴著我們走過了許許多多,就像耶穌也成為我們每一個人的朋友,參與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片段,一起成長一起歡笑,在這裡我感謝耶穌之外,也想謝謝在坐的每一位,或許我沒有辦法一一的感謝,但是相信在暗中查看的耶穌必會紀念你們的付出。

這裡我做了一段簡單的回顧,限於篇幅的關係沒有辦法很完整的把每一位都提出來請見諒,但是真心的想要向你們說聲謝謝!也願我們一同學習僕人的服侍,就像今天所說那個寡婦奉獻的心志。

2009年5月21日 星期四

不要叫人小看你年輕


不要叫人小看你年輕(提摩太前書四:12)
勞倫斯弟兄(Brother Lawrence)相信:即使從事普通的勞力,這些事仍然有可能榮耀神。他住在十七世紀的一所修道院,絕大數時間都在廚房裡忙碌,當他做一些看似沒有屬靈意義的瑣碎工作時,他學習如何榮耀神。同夥的修士記錄他們之間的談話,這些談話成為靈性經典作品<與神同在>(The Practice of the Presene of God)的部份內容。
根據勞倫斯弟兄的看法,靈性的成長並不要求比較「屬靈」的職責取代日常的工作,而是有賴於改變我們對平凡的工作所抱持的態度。「我們的成聖並非由改變工作而決定,乃是為神的緣故做我們平常為自己所做的工作。來到神面前最佳的方法…便是做我們平常的工作,並沒有懷抱任何取悅人的想法,純粹為了愛神。」
我們的一生其實花了很多的時間在許多的瑣事上,起床、刷牙、折棉被、吃飯、開車、看報紙、看電視…,這些瑣碎事情看似不重要,卻又拼湊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在年少的時候,我們大部份人都期待作”大事”的時刻到來,但是當我們進入了”中壯年”時期,我們開始踏實,對許多事情我們失去了憧憬,接受現實大於突破現實,處於中壯年期的人大多傾向於追求穩定的生活。
其實,處理這些瑣碎事情就是我們的人生,就是我們的生活,在新約聖經裡所定義的「自由」,是傾向於受約束性的自由,這種自由藝術家或是運動員是最刻苦銘心的體驗著,為了要達到隨心所欲的「自由」前,他們必須先放棄自我意識,學習讓自己服從嚴格的訓練,才能獲得自由表現藝術與運動的最高水準,失去”自我性”的自由帶來”能力性”的自由。
這些都是在最小的地方操練起,在最單調無味,最沒有高潮迭起之處,周而復始,為此,神也呼召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相同的順服模式,例如:婚姻,發展深刻的友誼會影響我們追求異性與婚姻的決定,如果我們無法尊重與珍惜朋友,我們就比較不可能為自己找到適合的結婚伴侶,更遑論成為別人適合的結婚伴侶。
例如:職業,學習下功夫學習積極練習,這會確保你能夠進入狀況,如果無法下一番研究的工夫,我們將永遠不會成就夢想的事。無論我們住在何處和從事甚麼工作,這些訓練放諸四海皆準,順服是神在我們生命中的旨意,順服帶來自由。
許多時候,觀察那些能夠在家庭與工作或是社區中享受真正自由的基督徒,他們都是降服在「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的人,我們履行神的旨意,才能真正享受到自由與喜樂,許多年輕人一下子就想要為神成就大事,他們想要撇下生活中的瑣事,單單作一個”重大”的決定來改變自己一生,殊不知,挫折感不斷,真正的快樂不是完成某些偉大的事蹟,而是我們在生活中努力活得美好,尋求在每一步生活中實行神的旨意,這才有可能掌握到「喜樂」的秘訣。
踏實穩健的人,享受生活中所作的一切,他們讓這個世界持續運行,忠心服事的同工們、認真讀書的學生、負責任的上班族…任何的獎賞來自於花費數百個小時在例行的工作上,知名度與掌聲著實短暫,如果我們僅僅為那十五分鐘而活,人生算不上豐盛精彩,我們花費在讀書、練習、工作、服事與奉獻的時間最具有價值,每天做細微瑣碎事,將我們放置在實行神旨意的軌道上。
「不要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和純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前四:12)

2009年5月14日 星期四

堅持一生的道路


堅持一生的道路(林前十五:51-53)
你知不知道基督徒的一生是很難預測的,人生的規劃對我們來說,可能只是一個參考,因為我們不知道事情會如何演變,我們心中鋪設的既定道路,有如換季暖冬一樣瞬息萬變,所以明智之舉是在人生的路程中專心注視神。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裡,我們認為我們應該知道該走哪一條路,但至終卻作了截然不同的選擇,在人生旅程的每一階段,我們認為我們應該明白神在我生命中的旨意,可是神卻沒有照本宣科的依照我們的計劃進行。
傳統教導我們:神的旨意包含特定的道路,我們應該遵循,據以邁向未來。神清楚這條道路,祂鋪設這條路讓我們追隨祂的腳步,我們的責任就是發現這條路-神對我們生命的計劃。然而,令人遺憾地就是,這條路並非總是顯而易見,就算露出任何端倪,也總是朦朧不清。
往往我們以為我們的抉擇會攸關神的祝福,不管是學校、婚姻、事業…,似乎我們作出正確的抉擇,就會體驗祂的福份,同時獲致成功與快樂,如果作出錯誤的抉擇,就可能步入迷途,錯失神在我們生命中的旨意,永遠受困在複雜難解的迷宮中。
這種傳統的方式所引發的問題層出不窮,就拿其中一個問題來說,我們將注意力集中在看似重要的決定,然而這些決定的影響力可能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重要。例如:選擇適合的大學、工作、生涯或配偶,我們可能會再三深思熟慮,想到這些抉擇所衍生的後果何等重大,審慎思量情有可原。但是對於觀賞多少電視節目、多麼頻繁打電動聊天、多麼吝惜讚美孩子..我們對這些事情所付出的心思卻猶如九牛一毛。
然而,我們每天所做的鎖細抉擇往往具有累積的效果,這個影響遠超過我們偶爾所做的重大抉擇,有一位神學院的老師分享著:「當我處在醫學院與神學院的選擇時,我不斷禱告、尋求建議,並且反覆斟酌兩種選擇的利與敝,我不斷佇立在鏡子前面專注自我,同時又像一隻神態緊張的貓不斷來回走動…直到他的妻子告訴他:『誰真正在乎你作出甚麼決定?我只是想要我的丈夫回來!』他才錯愕的發現自己冷漠妻子、喪失研究興趣、忽略世俗責任,唯一關心的只有自己。」
確實有一些牧師和醫生都是惡棍,這兩種職業無法保證你成為好人,或擁有高貴服事品質。如何在任一種服事的領域中運作自如,端賴人格的特質、信念的深度與勝任的程度,這些特質都是經由日常的例行事務所歷湅培養,如果沒有專注於每天瑣細的抉擇-成為上進的學生、和顏悅色的丈夫、自律嚴謹的基督徒-那麼無論選擇哪一條路,永遠不會獲致生命中真正渴望的豐碩結果。
聖經中,神對於明天的旨意啟示得這麼少,但關於我們今天應該實行祂的旨意啟示得這麼多,那是因為神看重今日(當下)大過你對未來的憧憬,神不是隱藏祂的旨意,故意讓我們費力的去尋求,作父母的陪孩子玩躲貓貓,不是要讓真的孩子找不到自己,相反地,他會極盡所能的發出聲音讓孩子發現自己,並在這個過程中享受我們的喜悅。
耶穌只要求我們確定心中良善、動機單純、人生的基本方向正確、指向神的國度,當我們履行瑣細的責任,預備我們日後承擔重大的職責。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倘若你們在不義的錢財上不忠心,誰還把那真實的錢財託付你們呢?」(路加福音十六:10-11)
擷取:堅持一生的道路,Jerry L. Sittser著,美國麥種出版社。

2009年5月8日 星期五

求祢救我的孩子


求祢救我的孩子(馬可福音七:24-30)
猶太人一向自視甚高的民族優越感歧視外國人,在他們的心目中,外國人是不潔的,他們不是上帝的選民。馬可七:25-26「有一個女人,他的女兒被污靈附著。她聽見耶穌的事,立刻來見他,跪在他腳前。這女人是一個外國人,生在敘利亞的腓尼基。她求耶穌把她女兒身上的鬼趕出去。」 馬可福音書清楚的指明這位婦人是個「外國人,生在敘利亞的非尼基。」依照馬太福音第十五章的描述,這個外國女人來求見耶穌基督的時候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吧!」她向耶穌基督祈求時,並沒有「立刻」得到耶穌基督的回答,而是她那不放棄的喊叫聲逼得門徒不得不想趕走她,這才向耶穌請求希望能夠趕走她。然而也因為她的行為讓她贏得和耶穌對話的機會。她向耶穌基督祈求醫治她那被鬼附著得病的女兒。鬼使她的女兒「痛苦不堪!」 這位敘利亞的腓尼基婦人,應該不只是她的女兒痛苦而已,而是連她當母親的也是身心都跟著受折磨。
馬太福音第七章六節:「不要把神聖的東西丟給狗,牠們會轉過頭來咬你們;不要把珍珠扔給豬,牠們會把珍珠踐踏在腳底下。」聖物與狗是個對比語句,珍珠與豬也是對比語句;只是,耶穌基督用這樣的句子應該是在表明先後次序,就是他的工作是先從猶太人開始,然後才是外國人。這種也是整個拯救史的順序。第廿八節:那女人回答:「是的,主啊,可是桌底下的小狗也吃孩子剩下的碎屑呀!」 她明白耶穌基督的意思,但是,她不認為這樣就可以放棄希望,她再度提出她的看法,她認為就算是猶太人優先,也應該有特例。她已在表明自己並沒有要求優先,但是總該給個機會吧。這位婦人的信心就在這裡充份顯露出來。當她在要求「剩下的碎屑」時,充分顯示出她的謙卑與期盼的態度,只要給她一個小小的恩典,她必能得著滿足的心態。這位婦人最聰明的地方是她知道上帝的恩典只要一點點,就足夠她受用終生,不用多,只需要一絲絲就夠了。 「不放棄機會」在信仰上是一門很重要的功課。此外,這婦人也有非凡的信靠與信任,耶穌只是一句話:「你可以回家去了;鬼已經從你女兒身上出去了。」她沒有疑惑,她就相信了耶穌的話,就回家去。沒有懷疑,這是多麼重要的信仰課程啊!耶穌基督連去看一下也沒有的「隔空醫治」神蹟,就真的發生在這敘利亞婦人的女兒身上。 在這婦人身上有兩個重要的功課讓我們學習:其一、不要放棄,繼續禱告。其二、憑著信心,接受應許。「眼雖未看見,心卻相信」是這位婦人得著耶穌稱讚的原因:「婦人,你的信心真大,照你所想的給你成就吧!」(太十五:7)每位母親都是敘利亞的婦人,要用這樣的方式去守護你們的家人,妳們也可以從神領受莫大的祝福,因為神憐憫每個忠心的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