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0日 星期五

抱怨的心態


抱怨的心態
「我們不可像他們當中一些人那樣試探基督:他們因試探他而被蛇咬死。我們不可像他們某些人口出怨言:他們因口出怨言而被執行毀滅的天使殺了。他們所遭遇的這些事都成為別人的鑑戒,也都記載下來,作為我們的警戒,因為我們正是處在末世的時代。」(哥林多前書10:9-11)
    我們大家都同意一件事,就是抱怨並不會改變任何事情。為什麼它會變成我們生活中一種習慣呢?原因是抱怨能滿足我們罪的本性。因為藉抱怨可以宣洩我們心中對環境或情況的不滿,使我們得到一時的快慰(耍嘴皮子)。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發現它很難抵擋。可是神叫在這方面肆意妄為的人的生活如同「像一塊乾旱、焦渴、無水的田地」(詩篇631)。畢竟有能力的人遇到問題找解決方法沒有能力的人遇到問題盡是埋怨。神看抱怨是很嚴重的事情,是忘恩負義。「以色列人離開何珥山,朝通往紅海的路走,為的是要繞過以東地區。在路上,人民不耐煩起來;他們攻擊上帝和摩西說:『為甚麼把我們領出埃及、要我們死在這沒有食物沒有水的曠野呢?我們再也嚥不下這難吃的東西了!』於是上主叫毒蛇進入人民中間;許多以色列人被毒蛇咬死了。人民來見摩西,說:「我們出惡言攻擊上主和你,我們犯了罪。現在求你禱告上主,使這些蛇離開我們。」摩西就為人民禱告。上主吩咐摩西造一條銅蛇,掛在柱子上,好使被毒蛇咬了的人因望見這蛇而活。於是摩西造了一條銅蛇,掛在柱子上。被毒蛇咬的人一看見這銅蛇就活了。」民數記(214-9

一. 抱怨是我們選擇的心態
    不是抱怨選擇我們,乃是我們選擇抱怨。有些人臉上經常帶著怒氣,好像總是別人總欠他什麼。他可以選擇溫柔和藹,笑臉迎人,可惜他不願這樣。(民數記111)說,“眾百姓發怨言”,他們不應該把指頭指向別的地方,應該指向他們自己。我們知道,後來以色列人有十二個探子去窺探迦南地,十二個人回來,其中兩個人選擇了神、信心、積極的心態,結果這兩個人,迦勒和約書亞,進了迦南美地;另外十個探子,選擇了自己、選擇了對現實環境的妥協、選擇了消極悲觀的態度。所有的以色列人聽了這十二個探子的報告,他們以多數決來投票,結果神使他們落在曠野,倒斃在曠野。
    心態是由你自己選的,你必須為你自己選擇的心態負責任,你不能怪罪環境或其他人。環境或其他人雖然對你有影響,但不能決定你的心態。你的態度由你自己掌控。妥協環境或是挑戰現況是你的危機也同樣可能是你的轉機。迎戰機會或是放棄機會看各人的心態。以色列人在埃及習慣呼求上帝的解救但遺憾的是我們從頭到尾沒有看到他們為自己的新生活有所奮鬥與感恩。當這一代結束後下一代被教育出來的似乎就對面對迦南這一樣困難的土地搶奪戰充滿著抱負與野心他們沒有退縮他們放膽去挑戰。到底是出埃及時的條件好還是在曠野生活這40年所受的熬練磨出的吃苦態度來的好?
    一個人的態度是怎樣形成的?是由他的思想的形式以及他過生活的方式決定的。面對舊一批出埃及的以色列人他們習慣制式化的生活他們被關在牢籠裡每天只要完成主人要求的工作他們就有飯吃生活就能夠過得去但尊嚴、自由、個人財產是犧牲了!他們是受到不平等的苛薄待遇而想離開埃及,畢竟那裏他們不受認同、沒有公平的對待!但要建立自己的王國在地上,就需要和別人爭奪土地所有權,這個辛苦的過程若沒有信心,只有抱怨,祝福不會從天上降下來的。埃及人有幾方面懼怕以色列人:1‧害怕以色列人生養眾多,人數比埃及人多,身體強壯國家被以色列人所代替。2‧害怕以色列人聯合敵人,離開埃及地就沒有外勞替他們做粗重的工作。3‧害怕以色列人的結果就加重擔苦害他們,但是以色列人卻越發繁盛。
    以色列人並不是在民數記11章裏面突然成為抱怨的人。當他們在埃及人手下被奴役、做磚塊的時候,在任何事情上就經常持抱怨的心態。也許你會說,因為他們生活很艱苦才抱怨。當以色列民受欺壓時也許會失去信心,以為上帝忘記了他們,不再施恩與他們和照顧他們,也許他們會灰心失望...或許許多以色列民已經隨從埃及人所拜的偶像,如同以西結書20:6-8節所述:「那時,我應許要領他們出埃及,帶他們到我為他們選定那塊流奶與蜜的肥沃土地,是世界上最富饒的土地。我命令他們拋棄他們所愛的那些可憎恨的偶像,不可拜埃及的假神來玷污自己,因為我是上主─他們的上帝。但是他們背叛我,不聽從我。他們沒有拋棄那些可惡的偶像,也沒有放棄埃及的假神。那時,我想叫他們在埃及嘗到我的烈怒。」錯誤的心態很難改變,因為已經變成習慣,這種思想傾向深植在人的心中,有時自己很難發現。當一個人習慣於以這種有害的心態來看待生命和環境的時候,抱怨變成一種自動化的反應,變成生活的常態了。
    當我們的生命依據神的教導來做態度的選擇,我們就能進入神的應許之地,得到持久的喜樂。以色列人整個世代,離那流奶與蜜之地只有幾十哩路,最後卻死在迦南美地之外。他們為什麼死在曠野?因為他們埋怨神。埋怨神是很大的罪,而且他們拒絕神給他們進迦南的呼召。
    (民數記141-4)「以色列全會眾整夜悲歎哀號。他們埋怨摩西和亞倫說:『我們寧願死在埃及或死在曠野!上主為甚麼領我們到那地方去?我們一定會被殺死,我們的妻兒一定會被擄去。我們回埃及去不更好嗎?』他們彼此說:『我們來選一個領袖帶我們回埃及吧!』」
    (民數記1429-30)「你們都要死;你們的屍體要倒臥在曠野。因為你們埋怨我,你們當中二十歲以上的人,沒有一人能進入那地。我曾答應讓你們住在那裏;可是除了迦勒和約書亞,沒有一人可以進去。」
     (民數記16:12-15)「摩西打發人去召以利押的兒子大坍、亞比蘭。他們說:『我們不上去!你將我們從流奶與蜜之地領上來,要在曠野殺我們,這豈為小事?你還要自立為王轄管我們嗎?並且你沒有將我們領到流奶與蜜之地,也沒有把田地和葡萄園給我們為業。難道你要剜這些人的眼睛嗎?我們不上去!』摩西就甚發怒,對耶和華說:『求你不要享受他們的供物。我並沒有奪過他們一匹驢,也沒有害過他們一個人。』」摩西也不能進入迦南的的原因也是抱怨「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拿著杖去,和你的哥哥亞倫招聚會眾,在他們眼前吩咐磐石發出水來,水就從磐石流出,給會眾和他們的牲畜喝。」於是摩西照耶和華所吩咐的,從耶和華面前取了杖去。摩西、亞倫就招聚會眾到磐石前。摩西說:「你們這些背叛的人聽我說:為你們使水從這磐石中流出來嗎?」摩西舉手,用杖擊打磐石兩下,就有許多水流出來,會眾和他們的牲畜都喝了。耶和華對摩西、亞倫說:「因為你們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為聖,所以你們必不得領這會眾進我所賜給他們的地去。」(民數記20:7-12)
  後來他求耶和華開恩讓他進入「那時,我祈求上主:『至高的上主啊,我知道你向我顯示的不過是你偉大、奇妙作為的開始。天地間沒有其他神明能夠做你所做的大事!上主啊,求你准我過約旦河,去看看那邊肥沃的土地、壯麗的山區,和黎巴嫩山。』「但是由於你們的緣故,上主向我發怒,不聽我的祈求。他對我說:『夠了,夠了,不要再提起這件事!你上比斯迦山頂去,從那裏眺望東西南北四方。你要仔細觀望,因為你不能渡過約旦河。(申命記3:23-27)
    聖經講的很清楚,以色列人不能進迦南美地抱怨是主因。他們離應許之地那麼接近,卻只有看到屬血氣的態度體驗不到他們信仰的本質。我們今天也一樣,我們離信仰的生活也那麼接近,只要我們做一些改變,就可以過上神所應許的那種信心與喜樂的生活。這就看你怎樣選擇,你是否拒絕向神抱怨?是否信靠神?其中的障礙就是你的思想形式。雖然是多年形成的心態,但是靠著神,還是可以改變的。

二.抱怨是罪
    罪的意思是“Missing the mark, 就像射箭偏離了目標,錯失神聖潔的標準和神公義的要求。換句話說,不合神的旨意、不遵從神的話語,就是罪。抱怨就是罪,所以抱怨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情。也許你會認為,偷竊、說謊、褻瀆才是罪,我抱怨幾句又能傷了誰呢?為什麼要把抱怨與罪劃等號呢?其實,抱怨首先傷到你自己。抱怨可能導致發怒、苦毒、甚至負面思想,抱怨對你有害無益。而且,當神聽到我們的抱怨的時候,也是傷害神。因為抱怨乃是對神的主權發出疑問。“神哪,你為什麼這樣做?為什麼讓這件事臨到我?”其實就是在說,“神哪,你有機會讓我的滿足,但是你沒有善加處理。” 這就是說,你不信任神的主權、你不順服神的話語。再則,當你抱怨的時候,也傷害到四周的人。我們的餿思想發出的臭味,必定影響他人。如果你的家人、朋友一天到晚都在聽到你抱怨不停,必定把氣氛搞砸了,好心情也會變得煩亂不堪。老公抱怨老婆的廚藝老婆抱怨老公拿回來的薪水也許這些都是事實抱怨卻讓我們看不到對方的付出與辛勞
    如果事情本身是錯誤的,你表達不滿,那不是抱怨。例如,妻子對丈夫說,“要多花些時間跟孩子在一起啊!”或者你在飛機上,要求空中小姐把食物熱一下,那是發現缺點,想辦法解決,這些要求是正確的,不是抱怨。如果你對環境不滿,又不想提出任何建設性的意見,又什麼事情都不願意付出,那是抱怨。抱怨和批評有些不同,抱怨是對環境,批評是對人。
    有一個女人開的車拋錨了,停在路當中,發動不起來了。後面的一輛車等的不耐煩了,拼命按喇叭,那個女人下了車,走到後面那輛車旁,對駕駛員說:「如果您不介意的話,我們換個位置好嗎?您到我的車上去幫我發動,我在您的車上幫您按喇叭。」
    「當他們還有許多肉吃的時候,上主向人民發怒,降瘟疫給他們。」(民數記1133)神對他們的抱怨簡直達到不能忍耐的地步。

三. 改正抱怨的心態
    在得到答案之前,我們需要先回答幾個問題。
    1. 你是不是一個喜歡抱怨的人?也許你抱怨多年,形成習慣,你根本不會感覺得到。我們看自己很難看得出來,但是看別人很容易發覺對方的問題。你是否常常以口頭或是非口頭的方式在那裏抱怨?你是接受神、感謝神,還是抵擋神、抱怨神?
    2. 在我們與神的關係上,我們是否收了抱怨的後果? 從短期來說,抱怨使我們與神隔絕;長期來說,它會變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神會讓我們一生落在曠野(孤單)當中。如果你的生活缺少喜樂、沒有神與你同在的感覺,你的心就像飄泊在曠野裏面一樣,你的靈性就有問題了。
    有個年青人,開墾了一個桃園,那一年風調雨順,桃樹長得不錯,沒想到一陣霜害,把他收成的希望全毀了。他是教會裏的一位弟兄,牧師發現他好幾個禮拜都沒來,特地去探訪他。年青人告訴牧師,“我從今以後不再到教會去了,神沒有照顧我,我辛辛苦苦種的桃樹,一陣霜害就全毀了,我從此與教會道別了。”牧師對他講:“神絕對知道霜對桃子是不好的,但是,神今天最大的目的是要教人成長,而不是教你的桃子成長。”是的,神希望屬祂的兒女靈性成長,有時候霜害就來了,因為人如果沒有經歷風霜的話,永遠不能成熟。所以,當你要抱怨的時候,不妨思想一下,神也許有別的目的在你身上。
    3. 我們可否願意求主赦免轉離抱怨的心態?「要常常喜樂,常常禱告,在任何環境中都要感謝。這是上帝為你們這些屬於基督耶穌的人所定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5:16-18)凡事謝恩其實就是解決你抱怨的關鍵從負面思想進到積極性思考的方法。
    「他們飢餓,你從天上降下食物;他們口渴,你從磐石湧出水來。你許諾賜給他們的土地,你吩咐他們進去佔領。但是我們的祖先越來越驕傲,越來越頑固,不肯遵守你的誡命。他們不願順從,忘記你所做的一切;他們遺忘你所行的神蹟。他們存心悖逆,選了一個領袖,要他帶他們重回埃及作奴隸。但是你是寬恕的上帝;你富有恩典憐憫;你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你沒有丟棄他們。他們鑄造一個牛形的偶像,說這就是領他們出埃及的神!他們大大褻瀆了你!但你沒有把他們丟棄在曠野,因為你的憐憫浩大。白天引領他們的雲柱沒有離開他們;黑夜光照他們的火柱,你也沒有取走。你賜下良善的靈指導他們;你餵他們嗎哪,又給他們水喝。在曠野四十年,你供給他們所需的一切。他們的衣服從未穿破;他們的腳也沒有腫痛。你使他們征服各國,佔有鄰近的土地。他們佔領了西宏王的希實本,噩王統治的巴珊。你賜子孫給他們,多得像天上的星星。你使他們征服並居住這地,就是你許諾賜給他們祖先的土地。(尼希米記15-23)你有為現在的生活獻上對神的感恩嗎?還是你仍然活在別人羨慕而自己卻非常憂悶的苦生活裡呢?


  面對可拉、大坍,和亞比蘭的控告與叛變「利未的曾孫、哥轄的孫子、以斯哈的兒子可拉,和呂便子孫中以利押的兒子大坍、亞比蘭,與比勒的兒子安,並以色列會中的二百五十個首領,就是有名望選入會中的人,在摩西面前一同起來,聚集攻擊摩西、亞倫,說:『你們擅自專權!全會眾個個既是聖潔,耶和華也在他們中間,你們為甚麼自高,超過耶和華的會眾呢?』」(民數記16:1-3)
  民數記16章記載了他們許多的爭吵,也看到神在中間的審判「…他們腳下的地就開了口,把他們和他們的家眷,並一切屬可拉的人丁、財物,都吞下去。這樣,他們和一切屬他們的,都活活地墜落陰間;地口在他們上頭照舊合閉,他們就從會中滅亡。」(民數記16:31-33)
單在《出埃及記》,就有很多經文都記載他們的抱怨:
  「我們不是在離開之前就告訴你這事會發生嗎?我們告訴過你別管我們的事,讓我們在埃及作奴隸好了。作奴隸總比死在曠野強!」(出埃及記1412
  「人民向摩西埋怨,問他:「我們喝甚麼呢?」(出埃及記1524
  「對他們說:『我們寧願上主在埃及把我們殺掉算了。在埃及,我們至少可以圍著肉鍋吃得飽飽的。可是你們把我們帶到曠野,要我們在這裏餓死。』」(出埃及記163
   以色列百姓習慣性地怨瀆神,以至於達到不可容忍的地步。「但是人民非常口渴,繼續埋怨摩西。他們說:『你為甚麼把我們領出埃及?要讓我們和我們的兒女、連同我們的牲畜都渴死嗎?』」 (出埃及記173
  在他備拉以色列百姓向摩西發怨言「眾百姓發怨言,他們的惡語達到耶和華的耳中。耶和華聽見了就怒氣發作,使火在他們中間焚燒,直燒到營的邊界。」(民數記11:1)我們要想到,神聽得到以色列人每一句話。神並沒有丟棄他們,白天的雲柱,晚上的火柱,就是神與他們同在的明證,可是他們不覺得。
    這不是偶發事件,以色列人習慣性地得罪神。
    神憎惡我們的抱怨。「摩西聽見人民成群地站在他們的帳棚門口哀哭,發牢騷。上主向人民發怒;摩西心裏很難過,」(民數記1110


2017年10月7日 星期六

傳承與關懷


傳承與關懷(提摩太後書1:13-14)
  保羅非常重視信仰的傳承!當他知道自己很快就要殉道,他必須把福音的火炬傳給下一代的教會領袖提摩太,並且將領導的棒子交給他。為了堅固提摩太,他寫了提摩太前、後書,在書信裡,多方面勉勵提摩太,尤其是要他持守純正的信仰以及為福音受苦不以為恥,這何嘗不也是保羅要向我們傳說的嗎?
  摩西傳給約書亞,以利亞傳給以利沙,耶穌傳給門徒,保羅傳給提摩太。我們也有責任傳給下一代,代代相傳承,直到主再來的日子,好將一切榮耀歸給主。

    根據提摩太前後書的敘述,提摩太是一個生性膽怯,並有胃部的疾病的年輕傳道人。他被保羅差派成為以弗所教會的牧者,是一項極為困難的工作。因為當時的以弗所教會存在著一些傳異教與異端的人,他們不但混亂了主的道,而且給提摩太找麻煩,欺負他年輕。
    此外,以弗所教會也受到希臘諾斯底哲學的影響,教會的信徒生活在世俗化與無意義的爭辯當中,提摩太留在以弗所是保羅的刻意安排,因保羅往馬其頓時不放心教會中有幾個傳異教的假教師。他們自恃自己有知識,愛講荒渺無憑的話語,無窮的家譜,甚至「離棄真道,聽從那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的道理。」(提前四1)「這些教法師不只傳講猶太律法主義,可能還傳禁欲和飲食上的禁忌來得救的道理」,「企圖把基督教最偉大的祝福據為蒙揀選的少數人所專有;但真正的信仰剛好和這種論調相反,因為它要強調上帝的愛普及全人類」。
  當時的以弗所教會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不同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及事奉崗位的會眾在等待提摩太的餵養。若按年齡看,教會中有老有少。從性別看,男的可能愛「忿怒」,愛「爭論」的男人;女的則不以「正派衣裳為妝飾」,不「沉靜學道」。若看婚姻狀況,教會中有「獨居無靠真為寡婦的」,也有易發動情慾,懶惰的年輕寡婦。再以職責角度看,監督與執事的尚未有一套為人處事的標準。
  有人的地方就免不了爭競與比較,提摩太所面對的壓力來源之一,可能是源自自己與會眾心中與保羅不斷的比較。保羅的個性極之鮮明,衝鋒陷陣,是宣教工場的一代鼻祖,其撰寫的書信更早在第一世紀為羅馬主教革利免寫的第一書中,與舊約的經文共同被引用。既有前人的光輝形象,相信這更令提摩太與以弗所教會的會眾,不期然就會活在保羅的影子下。
  因為這些內憂加上外患,使原本就生性懦弱的提摩太,只有常常為教會流淚。當保羅知道提摩太的光景時,他就寫了兩封書信安慰他,激勵他,並且再度教導他怎樣牧養神的群羊,怎建立教會的組織與紀律。
    保羅不但一方面鼓勵他,一方面也提醒他牧養神的群羊乃是神聖的託付。教會也是一個社會的縮影,有形形色色的人在其中,相信如何與各樣人相處亦形成壓力,但相信只要有愛心的話,一定可以融化人心,融化自己肩頭上的壓力。如何做呢?保羅囑咐提摩太要對待老年人要如同自己的父母親,教導少年人時要像自己的弟兄那樣,對待少年的婦女則要恪守規矩,「總要清清潔潔的」(提前五2)。值得一提的是教會中若有獨居無靠的真寡婦,就要用愛心去接濟他們,這也是值得我們今天的傳道人與信徒學習啊!在信中,保羅嚴嚴的在審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穌面前,交帳。憑著祂的顯現和祂的國度囑咐提摩太說:「要傳福音,不管時機理想不理想都要傳,用最大的耐心勸勉,督責,鼓勵,教導。(提摩太後書4:2)
    從保羅給提摩太的兩封書信中,我們發現在艱苦的牧會生活當中,支持提摩太繼續走下去的力量,來自於三方面的傳承。而這三方面的傳承,正是做主的工人事奉主極為重要的三個要件。
一 榜樣的傳承
  「我記得你那純真的信心,就是你外祖母羅綺和你母親友妮基所有的那種信心。她們的信心,我相信你也有了。(提摩太後書1:15)
根據拉比著作的官方解釋,「猶太人跟異族通婚,孩子是否算是猶太人,要視乎孩子的母親而不是父親。」意思就是說,「猶太女子生下的孩子就是猶太人」。可是,作家沙亞·科恩卻質疑。他仔細考慮過若干歷史證據之後,得到的結論是,外邦男子娶了以色列女子,「這家人要住在以色列人當中,他們的婚生子女才算是以色列人。這家人住在女方的原居地,子女的身份就跟母方。如果以色列女子跟外邦丈夫在異地定居,子女就算是外邦人了」。由此看來,提摩太算作外邦的希臘人。
    正如前述,以弗所教會裡有人傳異端,保羅勸勉提摩太不要被這些乖謬的道理欺哄,並提醒他,一切所學習的,所確知的,都要存在心裡。因為身為一個教會的牧者,在異端侵襲教會的時候,唯一的方法就是高舉基督的真理,當真理越被高舉,自然能顯出異端的破口,所以提摩太必須剛強的站在破口中間,用主的真理去抵擋。
    不過,話雖如此,保羅卻深知提摩太是一個性情脆弱的年輕傳道,不像馬丁路德一樣勇敢,可以站在異端主教的面前,仍然為真道竭力爭辯,甚至高喊他的名言:『除非你們用聖經指出我的錯,否則我不能更改我的立場』。
    但保羅的確瞭解提摩太,他知道提摩太的性情溫和,所以也用委婉的言語提醒他,神已經把真理託付給他了。從小他就受到很好的聖經教育,他的外祖母羅以和母親友尼基,在提摩太小的時候,就教導他神的話。所以提摩太是在真理的教導中長大,他可以用所領受的真理來處理異端的問題。
    所以從這裡體會到,信仰榜樣的傳承對一個主的工人是非常有重要的。主耶穌也是如此對門徒說:「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是我的命令。(約翰福音15:12)保羅也對哥林多教會說:「你們要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哥林多前書11:1)提摩太有一位敬畏上帝的外祖母,也有一位肯用神的話教導他認識神的母親,所以才能塑造日後的提摩太成為教會的牧者。
外加上保羅的書信顯示,提摩太樂於接受忠告,留意向榜樣學習,效法他們的信心。)保羅寫道:「你卻緊緊跟隨了我的教導、生活方式、目標、信心、堅忍、愛心、忍耐」。(提摩太後書310)提摩太緊緊跟隨保羅,以他為榜樣。
    聖奧古斯丁年輕的時候,吃喝嫖賭樣樣都來,他的母親天天為他流淚禱告。有一天他所坐的一艘船在海上遇到大風浪,頓時之間奧古斯丁由心底生出將滅亡的恐懼感,於是跪在甲板上向主禱告,澈底認罪悔改。之後奧古斯丁被主大大的使用,這全靠他的母親為他每天流淚禱告。
    十九世紀的佈道家慕迪也是一樣,人們喜歡聽他講道,並且信任他。喜歡在他的領導下一起事奉,也樂意奉獻。慕迪成功的背後,其實有一群婦女深深影響他。
    慕迪的父親六歲的時候,父親便因喝酒而去世,留下七個孩子與懷孕的妻子。沒想到慕迪的母親生了雙胞胎,所以,她必須獨立照顧九個孩子。每個禮拜天,她總一定把孩子送到當地的第一公理會禮拜堂去,平時更教導孩子們要誠實、苦幹、堅強、樂觀,不向環境屈服,要同情窮人。她們的飯桌上雖然只有簡單的菜餚,但一見到有需要的人,便不忘分給他們。
    慕迪十七歲的時候便離家外出謀生,母親給他五塊錢,並囑咐他要努力工作。十八歲時慕迪因主日學老師的帶領而接受救恩,得救之後慕迪常和母親通信,想帶母親得救。因為他的母親不信三位一體的神,只信一神論。
    一八七五年慕迪從英國回美,就在北田定居下來。他不顧當地牧師的反對,在本鄉舉行佈道會。結果,在一次由慕迪主領的佈道會中,七十歲的母親終於站起來接受救恩,當時的慕迪喜極而泣。
    無論是奧古斯丁或是慕迪,我們同樣看到美好的榜樣深深影響他們在主面前的事奉。其實,假如在你周遭人當中找不到一個好榜樣,沒關係,你就會到聖將裡面來找榜樣。許多聖徒都是很好的榜樣,其中,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更是最完美的榜樣。看他怎麼傳道,怎麼生活,就很能夠激勵你我的心。祂是最好的工人,也是所有服事主的工人最好的榜樣。
    兒女是在榜樣當中逐漸長大的,好的榜樣,可以塑造你的兒女成為主所喜愛的人。壞的榜樣,會種下你的兒女敗壞的種子。

二 真道的傳承
  「你要堅守我所給你的那健全的信息,作為你的規範,也要守住我們跟基督耶穌連結所得到的信心和愛心。要藉著住在我們內心的聖靈持守那付託給你的美善。(提摩太後書1:13-14)
    當保羅把提摩太留在以弗所的時候,提摩太知道這是一個考驗。假如提摩太在真道上沒有深後的根基,相信保羅也不會貿然把這個年輕沒有牧會經驗的傳道人留在一個充滿異端與問題的教會。
    年紀輕輕的提摩太可能早已知道保羅所派給他的任務相當艱鉅,怎麼辦呢?提摩太以前沒有牧會的經驗,所以也沒有甚麼經驗可以靠。保羅提醒他,唯一可以靠的是上帝那純正的善道。「聖經裏面的話都是為教導我們而寫的,目的是要我們能夠藉著忍耐和聖經所給與的鼓勵獲得希望。(羅馬書15:4)
    許多人認為,當事奉遇到問題時,就一直禱告祈求神一定要成全到底,卻不從神的話語裡面去尋求神的心意。要尋求神的心意,許多人都會教導我們,最好的方法就是禱告。但是我的看法是:這不完全對。因為,人常常會強迫神按我們的意思方式成就,所以就迫切直求,禁食禱告抓住神不放。到有一天神對他的禱告沒辦法,就只好按他所求的成全。你說這是禱告者得勝了嗎?許多人還會以此而以為他們堅持到底終必得勝。事實上,這很可能不是祝福,因為所求的是強求,沒有回到聖經裡面詳細考察上帝的啟示。「在曠野中,他們慾望無窮;在沙漠中,他們屢次考驗上帝。祂照他們所求的賜給他們,但也降疾病在他們當中。(詩篇106-15-16)這表示許多基督徒很容易忽略真道的傳承,因此喪失真理原則。
    「你也記得你從小就明白聖經,就是能給你智慧、指引你藉著信基督耶穌而獲得拯救的那本書。全部聖經是受上帝靈感而寫的,對於教導真理,指責謬誤,糾正過錯,指示人生正路,都有益處,要使事奉上帝的人得到充分的準備,能做各種善事。(提摩太後書3:15-17)
  事奉上帝的人不只是指在教會裡的服事工作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挑戰裡仍然執意要合神心意的人。當我們遇到瓶頸的時候,我們最先尋求的是人的幫助,還是先回到神的真理當中找答案?如果我們沒有讀經的生活我們日常的生活裡靈命是會有耗竭的一天靈命不存在血氣就會跑出來處理一切事務。

三 恩賜的傳承
  「不要忽略了你屬靈的恩賜;這恩賜是藉著先知的預言和長老們的按手賜給你的。(提摩太前書4:14)按手不僅僅是職分的授予也是恩賜的傳遞第一代的執事推選出來後「大家請他們站在使徒面前;使徒禱告後,就給他們行按手禮。(使徒行傳6:6)「保羅為他們按手,聖靈降臨在他們身上,他們就講靈語,又宣講上帝的信息。(使徒行傳19:6)
    最後,我們要說,恩賜的傳承也是做主工人極為重要的事。因為神給我們恩賜,為的是能夠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恩賜從哪裡來呢?聖經說:『基督升入高天,擄略了仇敵,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又說:『恩賜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可見恩賜絕不是從人來,而是從基督來,從聖靈來。
    今天我們服事主需要恩賜,光有熱心是沒有用的。有時候出於人的熱心,反而成為福音的攔阻。    《為神贏得我們的城市》一書的作者John Dawson,在書中曾經提到一九七八年在阿根廷的哥多華福音復興的一個見證。他說:哥多華是一個因禱告而改變的城市。但是最初國際青年使命團努力在這地方宣教,卻遭遇極大的挫敗。當時正逢世界足球賽在哥多華舉行,數以萬計的民眾從世界各處湧進這個城市,為的是要來參與世界杯足球賽的總決賽。但是,我們的見證沒有能力,沒有人歸向基督。
    有一天,使命團的兩百位同工一起聚集在城外的一個修道院禱告,當禁食禱告的時候,聖靈開啟他們的眼睛,使他們認清蟄伏在哥多華的屬靈黑暗權勢。原來哥多華是一個驕傲又美麗的城市,她的居民也是如此,並且在地位、財富與外貌上都相當顯赫出眾。處於這種優越的意識形態中,使得福音難以進入他們的心中。
    最後聖靈在小組禱告當中,在各人心裡啟示相同的策略。要征服驕傲的靈只有一種方法──藉著耶穌的謙卑,藉著屬祂的子民活出謙卑的生命,以相對的靈來抵擋驕傲的靈。
    因此兩百人就分成大約三十個小組,走到城市中心,站在繁華的購物中心和熱鬧的行人徒步區的街道上。然後跪下來,當著時髦的群眾,周圍奢侈的酒店、餐館、商店,俯伏祈禱,求耶穌賜下啟示的靈給這個城市。
    結果,當他們放下自己的尊嚴當街跪下禱告的時候,仇敵在哥多華的捆鎖就被斷開,群眾越來越多聚集在他們的旁邊。John Dawson牧師就站起來開口講道,聖靈開始讓他們得靈魂,甚至願意耐心排隊等著聽福音,這樣的狀況持續了好幾個禮拜。
    這就是恩賜的事奉,證明事奉神光靠人的熱心是不行的。但是保羅也提醒提摩太「不可隨便給人行按手禮。不可捲入別人的罪行中;要保守自己的純潔。(提摩太前書5:22)處理人的事情比處理事情更加複雜要許多爭議裡不要跳入是非中不要隨便給人行按手禮去同意事情要保守自己客觀的立場與純潔的心
    恩賜是可以傳承的,但「恩賜有多種,卻是同一位聖靈所賜;事奉有多種,卻是同一位主所賜;工作有多種,卻是同一位上帝賜給每人工作的能力。(哥林多前書12:4-6)提摩太從眾長老按手而得到牧會的恩賜。同樣的,今天我們在教會事奉神,也需要聖靈在我們身上按手,把恩賜分給我們。保羅提醒我們,當我們領受恩賜之後,要謹慎,絕對不可以輕忽所得的恩賜。為甚麼呢?第一,因為要向主交帳;第二,神給恩賜是要用來使人得益處的,輕忽所得的恩賜,就剝奪了別人因你得益處的機會。

    「我兒啊,你要藉著基督耶穌所賜的恩典剛強起來。你在許多證人面前從我領受了的教導,你也應該交付給你所信任而能夠教導別人的人。(提摩太後書2:1-2) 做主的工人,讓我們看重傳承,也讓主的福音能因著主的工人的傳承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