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1日 星期四

為主做愚拙人


為主做愚拙人(哥林多前書1:18)

  現代人往往怕作愚蠢人,他們求聰明智慧,成為「醒目」的人。可是聖經有相反原則:要作個愚拙人。聖經所指的愚拙,並不是指「不用腦」,乃是不怕與世界的價值觀有衡突。「為基督作個愚拙人」是要離開人的智慧,為基督倒空、操練、順服。我們如何操練順服?
 保羅深知哥林多教會紛爭的真正原因,不是甚麼教會的制度、組織、儀式的問題,而是不明白十字架福音的真諦。十字架的本質是使人無可誇口的,它使世界上所有的人,不分任何等級,都站在罪人的地位,接受神的救恩。沒有一個人有資格覺得自己比別人更好。所以保羅解決哥林多人紛爭的方法,就是叫他們認識十字架的真義。

 十字架的道理是神的大能
  「基督死在十字架上的信息,在那些走向滅亡的人看來是愚拙的;對我們這些得救的人來說,卻是上帝的大能。」(哥林多前書1:18)
這下半節有兩個重要的字:(1)“得救”不是一種知識,而是一種經歷。(2)“大能”不是一種道理,乃是一種能力。十字架的福音不是一種知識,可以用尋求學問的方法來尋求;也不是一種邏輯,單單憑理性可以領悟的;乃是用信心接受,使它發生效果在你身上。為甚麼對那些得救的人,十字架的道理卻是大能呢﹖因為他們不是把十字架的道理當作一種理論研究而已,他們是用信心,讓十字架救恩發生能力在他們身上。

 十字架的道理是神的智慧
  「因為聖經說:我要摧毀聰明人的智慧;我要廢除博學者的學問。」(哥林多前書1:19
  經節中,這“智慧”主要的用法有兩方面:(1)指神的智慧。(2)人的智慧。用在指神的智慧時,是指神為人所成就的方法是奇妙的,神按祂自己的旨意定下的救續計劃,不是屬世的智慧所能知道的。第二種指人的智慧時,實際上就是指屬世的哲理,學問和人的聰明方面。「你們要謹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學和虛空的妄言,不照著基督,乃照人間的遺傳和世上的小學就把你們擄去。你們若是與基督同死,脫離了世上的小學,為甚麼仍像在世俗中活著、服從那「不可拿、不可嘗、不可摸」等類的規條呢?」(歌羅西書2:820)
這些“智慧”既是神所要滅絕,又不能認識神的,顯然就是與神對立,不是屬靈的智慧,既不是屬靈範圍內的智慧,當然就是指屬世的智慧──包括敵對神的聰明和學問,以及受屬世學問的薰陶所獲得的才智。
  以賽亞書二十九章。當時猶太國受亞述王的威脅,有些領袖想要請求埃及的幫助,因為他們沒有專心信靠神,只想倚靠世人(外邦強國)。他們這樣想法,當然是按當時的政治局勢,憑他們對時事之精明觀察,所設想的“救國之道”。結果連他們所想倚靠的埃及也被亞述所滅,證明人的智慧渺小無益。「主說:「這人民認為他們在敬拜我呢!他們用唇舌尊敬我,他們的心卻遠離我。他們的宗教僅是人間的一些規條傳統,熟讀背誦而已。因此,我要再出其不意地打擊他們,使他們震驚。他們當中,聰明人的聰明將毫無價值;精明人的精明將毫無用處。」(以賽亞書29:13-14)
  在人看來,倚靠當時的強國算是一種屬世的智慧,但是神藉著先知警告祂的百姓,祂要滅絕智慧人的智慧。保羅在此引證這件事情,是要說明:世人的智慧只能夠用普通的常識學問來分析、推斷今世的事;結果只能按人所看為有效的途徑,設法自救而已。但是人的得救和滅亡,卻不是憑人常之理,乃是出乎神的智慧,超凡的能力,當然不是憑人的智慧所能夠認識的了。
  「那麼,聰明人在哪裏呢?博學者在哪裏呢?世上的雄辯家在哪裏呢?上帝已經使這世界的智慧成為愚拙了!」(以賽亞書1:20)保羅用充滿挑戰的問話,說明這世上有學問的“文士”和智慧人並不能夠救人,甚至不能救自己。他們的學問和智慧,很快就顯出是無用而愚昧的。
  當人在那裏譏笑十字架道理愚拙的時候,使徒卻要提出一些事實來答覆人的譏笑。他們既然以十字架為愚拙,那麼世人憑自己的方法和聰明,何嘗把世界弄得更好呢﹖世人的罪惡一天比一天更深重,社會更不安寧,人心更險惡;卻又否認十字架福音所指明的事實是人的罪使這世界敗壞。那我們就不得不問:世人憑自己的學問所編製的各種挽救世界的方法,是否發生了效果﹖人類可以自救的憑據在哪裏呢﹖
  內湖女童「小燈泡」遭殘忍殺害,震驚全國,也觸動3年多前台南湯姆熊割喉案方小弟姑姑方珮綺情緒。她出面控訴,「當初若判曾文欽死刑,產生嚇阻作用,就不會再有小燈泡事件!」她泣訴,這就像抽籤,哪個小孩下次被抽中,都不知道,希望悲劇到此為止。
  方小弟割喉案發生於2012121日,方小弟在台南一家湯姆熊遊藝場,遭凶嫌曾文欽以遊戲卡誘到廁所割喉殺害,曾文欽曾嗆「在台灣殺12個人不會被判死刑」,且供稱是為吃牢飯而殺害方小弟,更一審仍原維持無期徒刑判決,羈押在台南看守所。
  方小弟家屬3年來,盼不到一場公平審判,如今再傳「小燈泡事件」,再度牽動內心傷痛。
  方珮綺說,法官給的答案總是說凶手有教化可能、有精障,這種說法比高中生作文能力還差,「這種人不敢傷害自己,卻自私傷害別人的小孩,怎不直接撞牆算了,還要納稅人供養,真的很荒謬,司法難道不能制伏這些惡魔嗎?不要再拖了!」
 另一方面,儘管世人譏笑十字架為愚拙,但是那些接受十字架福音的人卻得了救,生命有了改變。這樣,到底是那些譏笑十字架道理的人有智慧呢﹖還是那些接受十字架道理的人有智慧﹖
  上帝運用他的智慧,使世人不能夠藉著自己的智慧去認識他;相反地,上帝決定藉著我們所傳那「愚拙」的信息來拯救信他的人。(哥林多前書1:21)
  猶太人的驕傲是他們是神的選民,耶穌來卻破碎了他們的自尊告訴他們當悔改天國近了當神提醒我們是一個驕傲的罪人時這似乎不是一件光彩容易讓人接受的神學。但承認自己的罪,是蒙恩的第一步。我們認識神不能憑人的智慧,要憑信心。藉著信心才能夠得蒙赦罪,得著生命,並領受聖靈的教導,因而認識神和神的作為。
  猶太人要求神蹟,希臘人尋求智慧,我們卻宣揚被釘十字架的基督。這信息在猶太人看來是侮辱,在外邦人看來是荒唐。可是在蒙上帝選召的人眼中,不管是猶太人或是希臘人,這信息是基督;他是上帝的大能,上帝的智慧。(哥林多前書1:22-24)
  使徒保羅既然生來就是猶太人,又具備當代希臘人所尊重的學問,可是他既不強調神蹟,又不強調學問,兩樣都不“表演”,只高舉耶穌基督。
  保羅並不因為猶太人要神蹟就高舉神蹟,希臘人要智慧就高舉智慧。保羅既然能夠行神蹟,又能夠講學問,但是他還是要高舉十字架的耶穌基督「弟兄們,從前我到你們那裏去,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對你們宣傳 神的奧祕。」(哥林多前書2:1)。可見保羅必然認為,高舉釘十字架的基督,比要神蹟、求學問更為優勝。因為基督的十字架就是神最大的神蹟。神道成肉身、為人受死、復活升天,還有甚麼比這更大的神蹟呢﹖基督也是神智慧的代表。因為「他是開啟上帝所儲藏著的一切智慧和知識的鑰匙。」(歌羅西書2:3)。有了基督,就有了神蹟,也就有了智慧;而且不是叫人敗亡的智慧,乃是叫人認識神的智慧;不是只滿足人好奇心的神蹟,乃是叫人從罪惡和死亡中活過來的神蹟。
  “揀選”是含有屬於好的才被選上的意思。因為普通人的觀念,無論選東西或選人,都是選自己認為是好的。哥林多人可能有一種錯誤的觀念,以為他們既然被神選上,當然因為他們有智慧、有能力、有尊貴、比別人強。使徒要改正他們這種錯誤。神揀選的恩典,並不因為他們比別人強,倒是因為他們是屬於愚拙、軟弱、無有的那一等人。
  把哥林多人紛爭結黨的根本原因指出來。這也是解決他們彼此分門別類最有效的方法。他們所以不能彼此相合,就是他們都以自己所崇拜的人為誇耀你們當中有人說:「我是保羅的人」;也有人說:「我是亞波羅的人。」這樣,你們跟屬世的人有甚麼不同呢?到底亞波羅算甚麼?保羅算甚麼?我們不過是上帝的僕人,要引導你們歸信上帝。我們每一個人都按照主所分派的工作去做:我栽種,亞波羅灌溉,可是使它生長的卻是上帝。栽種的和灌溉的都算不了甚麼;一切在於使它生長的上帝。(哥林多前書3:4-7)如果他們都曉得專以基督為誇口,就自然會彼此相合了。
  「保羅這樣為自己申辯;非斯都大聲對他喊叫:「保羅,你瘋了;你的大學問使你神經失常了!」(使徒行傳26:24b)可見保羅不但在教會範圍裏被認為有學問,就是在教會以外,羅馬高級官員也承認他是大有學問的人。「因為我拿定了主意,當我跟你們在一起的時候,除了耶穌基督和他死在十字架上的事以外,甚麼都不提。」(哥林多前書2:2)定了主意”,這話表示保羅是經過思考之後才作的抉擇。就是在倚靠屬世的學問來傳揚神的福音,或者只傳耶穌基督和祂釘十字架,這兩者之間,保羅曾經作了一個決定,就是“只知道耶穌基督和祂釘十字架”。
  保羅既然是大有學問,哥林多人又是注重學問的,為甚麼保羅會決定在他們中間只傳耶穌基督和祂釘十字架呢?保羅為甚麼不倚靠他的學問取得哥林多人的敬佩,這樣不是更容易傳福音麼﹖但是保羅深思熟慮後,放棄了倚靠學問的方法。在哥林多有人批評保羅「有人說:「保羅寫信時,既嚴厲又強硬,他本人卻顯得外表平凡,言語粗俗!」(哥林多後書10:10) “氣貌不揚、言語粗俗”,可見保羅的確在哥林多沒有用高言大智。
  當時希臘的哲學家喜歡雄辯的口才,保羅卻不要用這種方法來引領人信耶穌。他要倚靠聖靈和神的大能,證明信的人不是因他的學問,乃是神自己的能力。



2016年3月15日 星期二

主耶穌傳福音


主耶穌傳福音(約翰福音12:49-50)
費城有一位當地的牧師,為住在附近的孩子們開辦了一個主日學校。
海蒂(Hattie May Wiatt,1877-1886)去參加了第一次的聚會,可是由於地方太小了,容不下太多的人。小海蒂的許多伙伴都無法參加,甚至有些到了門口,也不得不悵然離去。當天晚上,小海蒂傷心地上床睡覺了。
兩年之後,海蒂不幸夭折。有一天,她的父母請牧師前來,交給他一個在海蒂枕頭下發現的破舊的紅色小錢包,裡面裝著海蒂平時打雜賺來的五毛七分錢,另外還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這筆錢用來蓋大一點的教堂,好讓更多的小孩都可以參加主日聚會-海蒂。」
就在海蒂葬禮之後的第二個禮拜日,牧師把那個紅色小錢包帶到他的講台前,拿出那五毛七分錢,然後再一個一個地把那些硬幣放回錢包裡。他講述海蒂是如何奉獻了她的所有。在場的人都為之動容。
禮拜結束後,有一位來賓走上前來,表示願意為新教堂提供一塊良好的土地。他說:「只要支付五毛七分的價格,我便讓教會擁有它。」當這個故事在媒體披露之後,人們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教會不斷地收到來自各地的募捐的支票。
今天,當你走進寬敞且擁有3300個座位的教堂(The Grace Baptist Church of Blue Bell)時候,而這一切都是從一個小女孩的願望而開始的,她讓這個世界變得多麼不一樣!
不要以為只有我們需要神,神也需要我們參與在祂的計畫中。

  四福音書的結尾,讓我們知道,傳福音是怎樣重要的事情,是一件怎樣使主耶穌牽掛的事情。
  馬太福音的最後一章:「所以,你們要去,使萬國萬民都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馬太福音2819
  馬可福音的最後一章「門徒出去,到處傳福音;主與他們同工,藉著所行的神蹟,證明他們所傳的道是真實的。」(馬可福音1620
  路加福音的最後一章「你們要奉他的名,把悔改和赦罪的信息傳開,從耶路撒冷遍及萬國。」(路加福音2447
  約翰福音最後一章,耶穌三次問彼得..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勝過這些嗎?」他回答:「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小羊。」(約翰福音2115
  從四福音書裏我們知道,在地上傳道的三年時光中,主耶穌身體力行的告訴了我們,祂做了什麼。 「道成為人,住在我們當中,充滿著恩典和真理。我們看見了他的榮耀,這榮耀正是父親的獨子所當得的。」(約翰福音114

1)主耶穌傳福音的對象是非常多元化的,是沒有“歧視”的。
  從種族的角度看,主耶穌傳道的對象不僅有本族的猶太人,更有外邦人。對於猶太人,包括法利賽人(尼哥底母)、撒都該人(詢問復活之事)等不同的階層和黨派。對於外邦人,包括撒瑪利亞人(井邊打水的婦人)、希臘人(女兒被鬼附的女人)等。
   從社會身份看,主耶穌傳福音的物件可以說是三教九流、無所不包,有稅吏(撒該),平民(血漏婦人),知識份子(請客的法利賽人西門),富人(少年財主),窮人(捐小錢的寡婦),娼妓(被抓的行淫婦女),漁夫(主要門徒),官員(百夫長),強盜(十字架上的強盜),和無數的病人等等。
  既然主耶穌傳福音是不分身份、地位、職業、貧富、男女、老幼的,是有教無類,無論遠近、親疏的,那麼我們也應當這樣行,對嗎?可是,我不願意傳福音的物件,往往是在社會上比我成功的人,是很驕傲的人,或是其他我“看不順眼”的人;主耶穌有沒有這樣做、這樣“歧視”呢?沒有!
2)主耶穌傳福音是隨時隨地的。
  對於主耶穌而言,行路也好,坐下也好,渡船也好,吃飯也好,休息也好,處處都是傳福音的機會。  主耶穌把每一個場合都變為福音的講臺,在每一個地方都看到需要拯救的靈魂。
  在河邊,彼得聽到了主耶穌的講道,並且順從的撒網,從而認識、跟隨了主耶穌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路加福音 58b
  在宴席上,主耶穌和罪人們坐在一起,身邊是蒙呼召的利未和許多的稅吏,在這裏,主耶穌向世人說出祂為何要來到世上..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馬太福音9:12)   
  在大街上,主耶穌治好了血漏的婦人,使瞎子重獲光明,潔淨了麻風病人,也抬頭看到了桑樹上的罪人撒該,把他呼喚到自己的身邊,還將福音帶給撒該的全家今天救恩來到這一家了,因為這個人同樣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人子來是要尋找和拯救迷失的人。」(路加福音 199-10
  甚至在十字架上,主耶穌也沒有忘記拯救靈魂的需要主對一旁被釘的犯人說..我告訴你,今天你要跟我一起在樂園裏。」(路加福音 2343
3)主耶穌傳福音是直指人心的,直截了當地挑戰對方面對真實的自己。
  在井邊,前來打水的撒瑪利亞婦人聽到了主耶穌的話語,知道了什麼是生命的活水,什麼是真正的敬拜,也認出了主耶穌就是那一位彌賽亞「耶穌對她說:「去叫你的丈夫,然後再到這裏來。」女人說:「我沒有丈夫。」耶穌說:「你說你沒有丈夫,並沒有錯。你曾經有五個丈夫,現在跟你一起的不是你的丈夫。你說的話是對的。」女人說:「先生,我看出你是一位先知。」(約翰福音 416-19
  因為這位婦人生命中的弱點乃是把婚姻和情欲當作偶像。主耶穌說出了她生命的問題,從而打開屬靈眼睛,認主耶穌為基督。
  馬可福音十章裏,少年財主來跪在主耶穌面前,希望從主耶穌那裏得到一個確認,那就是,靠著守律法可以進入永生。當少年人回答說他從小就遵守了一切律法之後,同樣的,就在這個時候,主耶穌話鋒一轉,說到,「耶穌定睛看他,心裏很喜愛他,就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賣掉你所有的產業,把錢捐給窮人,你就會有財富積存在天上;然後來跟從我。」(馬可福音10:21)」耶穌挑戰了少年人不得不面對一件自己根本無法超越的東西,放下靠行為完美承受永生的幻想。
  約翰福音三章記載,法利賽人尼哥底母半夜來探訪耶穌,約翰福音說他是「個法利賽人。」這代表他在宗教上的身份:守律法、熟識舊約聖經,耶穌更稱他為「猶太人的師傅」,是個嚴謹的猶太教徒。他「是猶太人的官。」意思指他是猶太人公會的領袖之一,羅馬政府授權管理猶太人大小的事。
尼哥底母顯然是一位上層社會的知識份子,年紀肯定不輕,有地位,是個受人尊敬的人。他被耶穌給震攝到了「他在晚上來見耶穌,說:「老師,我們知道你是從上帝那裏來的教師。你所行的神蹟,要不是有上帝同在,沒有人能行。」(約翰福音3:2)。主耶穌呢,沒有和這位上層階級的官寒暄或是泛泛而談,而是單刀直入地說你們必須重生」(約翰福音3:7)赤裸裸地揭穿尼哥底母企圖以自己的學問和宗教經驗作為條件,加入門徒的陣容的意念
4)主耶穌所傳的福音是講罪的福音。
    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馬太福音1:21)主耶穌所傳的福音裏面,不僅講罪,而且把罪的重要性講得很清楚,絕不含糊。
  面對被別人抬來的癱子,主耶穌說「有人用褥子抬著一個癱子到耶穌跟前來。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馬太福音9:2)
「這個人為甚麼這樣說呢?他說僭妄的話了。除了 神以外,誰能赦罪呢?」(馬可福音2:7)為此耶穌在許多經歷中證明「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路加福音5:24a)
  耶穌對一個用香膏塗膜祂腳的有罪的女人說「你的罪赦免了。」(路加福音7:48)
  對已經被主醫治了的人,主耶穌總是提醒他們離開罪惡。對已痊癒的癱了38年的病人,主耶穌說,你已經痊癒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約翰福音 514
  我們傳福音的時候,很容易只講信主的好處(像今生得百倍,來世得永生等等),卻不講罪;但是,如果我們不講罪,那麼即使我們也提到了主耶穌並祂釘十字架,那也是徒然的,是沒提到重點。就像司布真在他的《自傳》裏提到的,“有太多人輕看了罪,因而也就輕看了救主。”
  如果在我們所傳的“福音”裏面,沒有提到罪,沒有提到主耶穌的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的替罪、受死、和第三天的復活,那麼,我們所傳的“福音”就不是完整的福音,甚至不是真正的福音。唯有講清楚我們的罪,我們的當死,主耶穌的替死,主耶穌的復活,我們口裏的福音,才是真正的福音,才是救人的生命之道。
5)主耶穌傳福音時,總是很尊重對方的意願、等候對方自己主動顯出信心。
  在畢士大水池旁,那個癱子無望的等了38年,仍舊沒有等到醫治的機會「耶穌看見他躺著,知道他已患病多年,就問他:「你要得到醫治嗎?」(約翰福音5:6)主耶穌是何等地尊重我們的意願和選擇呢!
  還有那個在路邊討飯的瞎子,當他聽到主耶穌經過的時候,就高呼耶穌的名字,主耶穌吩咐門徒把瞎子帶到自己面前,沒有立即治癒他的眼睛,而是問,..你要我為你做甚麼?」盲人回答:「老師,我要能看見!」(馬可福音1051)主耶穌尊重我們的願望和意志,祂等我們敞開邁出那信心的一步,並按照我們的信心回答我們。
  神創造我們,並賦予了我們自由意志;作為這樣創造的結果,神非常尊重我們的選擇權,神不會強行改變我們的意志去做一件事情。
  我們在傳福音的時候呢,卻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要操控對方的心理活動,不是用愛和尊重,而是用強勢和壓力。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傳福音的時候就是這樣,看重的是技巧和姿態為了使對方馬上做決志禱告,有時甚至可以說是不擇手段,軟硬兼施,威逼利誘,隨便替主許諾。
  但主耶穌從來沒有這樣做。其實如果主願意,祂從一開始就可以這麼做!祂不必以一個馬槽嬰兒的方式來到世間,把自己交在我們的手裏,就如Yancey在《耶穌真貌》裏說的,主耶穌總是選擇放棄強勢,而選擇一種比我們想像的要艱難許多,耐心許多,謙卑許多,柔和許多,也是徹底許多的方式。主耶穌在世上的一生,是拒絕走捷徑的一生:主沒有用強力消滅罪人,而是用愛擔當了罪人的罪;主沒有從十字架上走下來,而是從墳墓裏走了出來;主沒有隨意改變我們的心,而是尊重我們的自由意志。
  我們傳福音,也當是這樣不是用心理上的強勢,也不是利用屬世的權力和優勢,而是用基督生命中的愛、謙卑和尊重,以禱告、盼望和忍耐的心,依靠福音自己的大能,並把最後的結果交托給神。


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成為上帝國的子民(洗禮是用水 你的生命更新是靠聖靈)

  一個人真正認罪悔改、受洗歸入基督的死,同時領受聖靈在他生命裡面,使他深刻體會到:「如今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這人就經歷了「重生」,擁有新生命,是上帝國的子民。

2016年3月10日 星期四

傳福音


傳福音(路加福音4:18-19)
  在撒種比喻中,我們知道上帝的信息雖好,但若落在壞的土地上,也沒辦法順利生長。種子必須種在好土地,並且撒種前一定要鬆土,再把好種子種下,之後還要細心照顧,定期除草、澆水、施肥,才能開花結果,結實30倍、60倍、100倍。
但在撒種的過程中,有的種子也許會落在路旁被飛鳥奪去;有的種子也許會落在土淺的石頭上,永遠不致成熟;有的種子可能落在荊棘之中窒息而死!所以,我們在傳福音的過程中,也許會發現福音事工的推動很困難『然而,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接受福音。以賽亞曾經說過:「主啊,誰相信我們所傳的信息呢?」(羅馬書10:16)
  如同每位農夫並不會盼望他所撒的每一粒種子,都能順利發芽生長結出果實,他很清楚有的種子可能被風刮走,有的種子可能落在不能生長的地方;但這一切都不能阻止他繼續撒種,也不會使他放棄對收成的盼望。農夫在撒種時即深信,或許有的種子會浪費掉,但這無關緊要,因為撒種之後,收成終必來到。而這也是我們傳福音應該要有的心態。

為什麼我們要傳福音?
1.  為了愛主愛人
  假如你們只愛那些愛你們的,上帝又何必獎賞你們呢?就連稅棍也會這樣做!」(馬太福音5:46)
  「你們要完全,正像你們的天父是完全的。」(馬太福音5:48)但是我們自己怎麼可能有這種愛呢?
  照著我們的本性,我們只能愛自己所愛和愛我們的人;能夠放過那些恨我們和我們恨的人,已經很了不起了,怎麼能夠去愛呢?然而使徒約翰告訴我們,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使我們得到祂愛的生命。一個基督徒若是愛神,他們就會自然而然愛人,自然而然想把福音傳給人,而且這是沒有條件的,像母親愛孩子一樣沒有條件。
  難怪保羅會說自己在信徒中間為人溫和,如同乳母顧惜自己的孩子:『為了愛你們,我們不但願意跟你們分享從上帝來的福音,連我們的生命也願意給你們,因為你們是我們所疼愛的。』(帖撒羅尼迦前書2:8
  馬太福音 9:36「當他看見一群群的人,動了惻隱之心;因為他們孤苦無助,像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約翰福音3:16「上帝那麼愛世人,甚至賜下他的獨子,要使所有信他的人不致滅亡,反得永恆的生命。」基督徒應體貼主的心腸。今日走迷的人,找不到人生的意義,價值與永恆,只有主耶穌的救恩才能滿足人。

2.為了蒙釋放
    在聖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使徒保羅看見雅典滿城都是偶像,他裡面很激憤,所以不但在猶太人的會堂裡與人辯論,也與每日在市場上所遇見的人辯論。還有一些希臘哲學家與他爭論,說,這胡言亂語的想要說什麼?有的說,他似乎是傳說異邦鬼神的。最後,有一些人跟隨了保羅,其中也包括官員和貴婦人。身為大學問家,保羅不去研究學問,反而上上下下傳福音,為什麼呢?
  『無論用甚麼方法,我總要救一些人。』(哥林多前書9:22)保羅為什麼要把傳福音說成「救人」呢?
  禁忌的總類常常是無法解釋的,可說是一種迷信,有人認為有些活物與好運、惡運,或潔淨、不潔淨有關係。然而,耶穌解放了我們的心!讓我們明白這些禁忌和生命得救並沒有關係,如果花太多時間、生命去講究、去奉行,無非是浪費我們的生命。耶穌賜給我們這種自由與釋放。
  我們台灣人也是生長在一個充滿禁忌的社會,特別是婚喪喜慶的諸多禮儀,不僅使人感到不便,甚至影響了參與其中的人的心。這是不對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不在於遵行這些因著迷信所訂的規矩,而是向真神敞開我們的心,讓心得到釋放!
  除此之外由於始祖亞當、夏娃的墮落,使所有人也都成了罪人,裡面有罪性,外面有罪行,需要接受神的刑罰。但神開了一扇窗,要使人得到救恩,『同胞們,你們都應該明白,那赦罪的信息就是耶穌傳給你們的。你們要知道,摩西的法律不能使你們解脫一切罪;可是每一個信耶穌的人都能從罪得釋放。』(使徒行傳13:38)

3.傳福音是神的託付
  主耶穌自己就是一個傳福音的人,在祂死而復活以後,在馬可福音16:15更如此囑咐門徒:『祂對他們說:「你們要到世界各地去,向全人類傳福音。」(新譯本)「他又對他們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萬民:原文是凡受造的)聽。」(合和本)
  主耶穌告訴門徒要「往普天下去」,而且要向「一切受造之物」傳福音,所以基督徒必須主動出去,而不是等人自己跑來聽福音;福音也不能只傳特定對象,而是好人壞人都傳,喜歡的討厭的都傳,因為我們不知道誰才是神所揀選的。
  不但如此,在馬太福音28:18-20,主還向門徒保證:『耶穌走近他們,對他們說:「上帝已經把天上和人間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國萬民都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並且教導他們遵守我所給你們的一切命令。記住!我要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日。」在復活升天以後,主耶穌得到了至高的權柄。雖然撒旦會攔阻人相信,但基督耶穌比他更大,所以基督徒只管聽命出去,一點也不需要害怕。
   傳福音既然是神的託付,所以基督徒當然要傳福音,討神的喜歡。在哥林多前書9:16b-17,保羅甚至把話說得很重,說他傳福音是不得已的:『我不傳福音就有禍了!如果我傳福音是出於自願,我就可以獲得報酬;但是,上帝既然把這任務交給我,我就認為這是一種責任。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我若甘心作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管家的職分卻已經託付我了。』
  基督徒身兼神的家人和耶穌的門徒,而神的管家要照顧神的家人,不管自己甘心不甘心,想不想討神的喜歡,否則就是怠職。所以每一個基督徒都得學習傳福音,牧養新人,把神家的豐富供應出來,並且分配給每個家人。
    最後,傳福音也是為了得賞賜,但不是地上物質的賞賜。

傳福音的方法: 
一、介紹「耶穌基督的福音」
  分享這部份的福音信息時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將基督教的語言轉化為對方能聽懂的語言,有就是用對方能理解的語言去宣講福音才能是有果效的傳福音。假如你去向一個沒聽過福音、沒到過教會的華人說:「你是罪人、耶穌是救主、你要信靠祂、才能得救!」。他會跟你說:「你是神經病、需要去看醫生、病情才會好轉」。因為對他來說,他是一位很平凡的好公民,你說他是罪人。對你而言,你自己可能會覺得你很了不起,把福音真理一口氣用四句話就說完了。但是對他而言,他一句都沒聽懂。他聽完只會認為:信耶穌不是都要進天國,而是都要進精神醫院。
  我們應該是要用,別人特別能聽懂,特別能聽的進去的語言,向對方傳福音。這才是保羅在哥林多前書所呈現出來關於傳福音最關鍵的教導。哥林多前書9:20「跟猶太人一起工作,我就像猶太人,為的要爭取猶太人。雖然我不處在摩西法律的控制下,我卻像生活在法律下的人,為要爭取法律下的人。」但不要把個人的政治想法主觀意見參雜在福音的傳遞上以至於偏離了主題

二、分享「個人的見證」
  傳福音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傳講耶穌。
  基督徒去傳福音時,不要都用同一套的方法,都講相同一套的內容。因為既然主帶領我們每個人是這麼獨特,為什麼我們所用的方式,以及所傳講出來的內容,卻是完全一樣的呢?主讓我們的信仰經歷是獨特的,因此我們每個人在傳福音時向他人分享的見證內容,應該也是獨特的。
   此外,我們信主的見證雖然只有一個,就是耶穌基督祂進入我的生命,改變我的生命。但是我們在信主之後還經歷了許多主所帶領的見證。因此我們每個基督徒應該有好幾個可以和他人分享的見證。所以當我們去和不同人傳福音時,我所說的見證內容可以是不同的。
  但是,我們與傳福音對象接觸的方式,常會令對方感到驚訝錯愕;接著又以說教的方式向他人傳福音;這樣讓對方是處於被動及聽訓的情況,常令他人感到壓力及不自在。傳福音又要在短時間內,將複雜的福音內涵,向傳福音的對象一次說清楚;如此,對方不但無法真正了解福音的內涵,甚至造成許多人對和基督徒談話感到恐懼,而敬而遠之。我們常常「欲速」最後卻總是「不達」!
  我們常將傳福音受挫折及對方不信主的結果,多歸咎在其他原因,較少認為是與我們傳福音的方式及策略有關係。所以長久以來,比較少針對我們自己傳福音的方式做檢討改進。

三、用服務-「非言語性的傳福音內容」
  這一類的內容包括:關心他人、幫助他人、邀請朋友到教會、奉獻金錢…等等。其實傳福音,我們較重視「傳講」愛的福音,常忽略「表現」出愛的福音。我們較看重對方是否能信主,而較忽略對方的「愛」或「需要」是否的得到滿足。因此,對方在感受不到愛的情況下,可能較不容易接受福音。
  也許有些人從來都沒有像任何人說過基督信仰要義、或是自己的見證,但是他經常去邀朋友到教會,這也算是去傳福音。就像彼得的弟弟安德烈就是這樣帶彼得歸主的。

傳福音的考量
  對於適合耶穌或是保羅使用的傳福音方法向不一定適合我們使用。那麼我們該用什麼方法才是適合的呢?基本上傳福音的主要內容只有一個--「耶穌基督」,但傳福音的方法卻有千百種。然而在選擇方法時,我們必須要考慮的兩個因素:
  第一、適不適合我們: 不是每一種方法都適合我(我們)使用。這個面向牽涉到我們的能力與恩賜(Ability & Gift)。有些人適合用歌聲傳福音,有些人用適合相聲。不適合用口頭表達,可以用文字傳達,不適合面對面說,可以在書面上說。不適合公開說,可以考慮在私底下說。
  第二、適不適合對方。不是每一種方法都適合我們的傳福音對象。這個面向牽涉到我們傳福音的情境與效果(Context& Effect)。這個部份考慮到三個方面:(a)傳福音的場合、(b)傳福音的對象、(c)你和對方的熟悉度。
  你去參加朋友婚禮,你會想在婚禮上,對新婚人說:「世界末日快要到了,你們要信耶穌,否則你們就要下地獄。講到這裡,我想到:有些基督徒使用的傳福音方法,雖然是很適合自己,自己傳的很興奮,但卻是讓對方感受起來非常不舒服,甚至還很有壓力。有一位朋友曾經跟我分享,他媽媽50歲的時候,有一位基督徒跟她傳福音,告訴她:「妳信主就會上天堂,妳不信主就會下地獄。趕快信主吧!」他媽媽回答說:「那我要下地獄,你趕快給我走。」這種傳福音方法,雖然很簡單,只講兩句話,但是這種方法可能是會絆倒比較多人,而不是會帶領比較多人信主。
  假如我們完全不考慮到傳福音的場地或對象,我們一定會有很多傳福音失敗的經驗。
  因此,請先不要問為什麼我去傳福音的對象總是拒絕福音,而是先問那是不是一個適合你分享福音的對象及地點。假如在某個場合,你所遇到的某個對象,根本不適合和對方分享福音或是邀請對方到教會,那麼請你不要急著要對方得救,硬要他悔改。請你不要覺得對方可能明天就會意外死去,所以硬要他聽完所有的福音內容。
  假如在某種場合、或面對某種對象,我們感覺是不適合分享福音,那麼我們最多只要說幾一話或做某個行動來表示你是一位基督徒,那就可以了。這個原則就是: 沒辦法多有建設,但也不要多做破壞。
   傳福音需要各式各樣的人去配搭去面對各式各樣人與環境的挑戰然後整個教會的福音事工才會成功。


註釋:
傳福音的方法
1.基督徒有很多傳福音的方法,當中以三福,四律,五色布道法較為普遍及流行。一些教會也會印製一些小冊子,發給慕道友或是行人。

2.傳福音的方式,是隨者時代與社會的轉變而有所不同的,進入工業化時代前,基督徒大多以到處演講、發送出版物、創作音樂等方式來傳播福音。現代傳福音的方式則相當多樣化,除了傳統方式之外,流行音樂、傳媒、營隊也常被基督徒運用,以和一般大眾的生活貼近,使福音更能被瞭解。

2016年3月3日 星期四

長老教會


長老教會(出埃及記18:13-20)
起源
  長老會的協會起源可以追蹤到蘇格蘭宗教改革,長老教會於1560年由加爾文(John Calvin)的學生約翰·諾克斯(John Knox)在蘇格蘭進行宗教改革時正式建立。
.   慈運理
1484年出生。主張:聖經唯一權威,基督死是赦罪唯一代價,贖罪卷無價值。開始反對羅馬天主教的: 信仰非教會, 反對善功, 煉獄, 修道,主張廢除大齋節, 神父可結婚, 攻擊聖像, (強制拆掉聖徒遺物和風琴, 只有留下蘇黎世一座。)
1529
 ”馬堡會議”和路德聖餐觀點不同而分開。他是最有政治才能的改革者。可惜於1531年戰死。羅馬天主教將其骨灰散撒各地以示逞罰。之後加爾文整頓此教會,稱為改革宗教會。
.   加爾文
1509年出生。比路德晚26年,評價認為他比路德略遜一籌。也有學者認為他對西方基督教的影響超越路德及前人
1541草擬”教會法典”做為日內瓦教會憲章這是改革宗教會組織的基礎。目前我們的”四重教職制”就是出於是此。
1544-1555加爾文和政府有數次衝突。但15551月市政府終於讓步,使加爾文建立神治政權得以實現。
1559建立日內瓦大學,是改革宗之中心學府。
1564527日去世,墓碑沒標誌。他身體力行: Soli Gloria Deo(一切榮耀歸主)
    加爾文一向關注社會問題,美國主要的長老宗教會對反對種族隔離和爭取民權斗爭的態度表現積圾。早在50年代初,教會就注意到解決種族隔離和歧視的迫切性,主張對教會內外的這種現象應予取締和消滅。60年代黑人民權運動興起后,各教會普遍予以支持,號召以和平的、非暴力的方式消除社會不公正現象。在這種形勢下,南方長老會加速推行黑人與白人教會的合并,聯合長老會則增加教會中黑人領導人的比例。美國政府在越南奉行的侵略政策也引起教會的不安,普遍擁護和平解決越南問題。70年代初,由于美政府不斷擴大越戰,教會對政府的抨擊更加強硬激烈。
. 約翰.諾克斯
  約翰.諾克斯(John Knox)是加爾文的學生。
  蘇格蘭的改教運動始於十五世紀初,先有威克理夫和胡司跟隨者的殉道事件,也嘗試將威克理夫的新約聖經改譯為廣音蘇格蘭語,引發羅馬教會的鎮壓行動,事實上,當改革領袖威夏特於一五四○年代在蘇格蘭東部巡迴傳教時,一名年約三十、背負雙手用劍的強壯教士一直保護著他,這個人就是諾克斯。在威夏特殉道後,他開始「宣講福音」,有謂「別人將教廷的枝幹砍下,他卻直接擊砍根部。」不久,教廷與法國主教聯軍攻擊城堡,諾克斯和數人被擄,在法軍有槳帆船上擔任奴隸划手達十九個月之久。後來,帶著堅定不變的信仰,他到英國的伯威克擔任牧師五年(15491554),也到倫敦講道,並發揮影響力。
  等到英國瑪莉女王復辟舊教,他逃到歐陸,先後於法蘭克福及日內瓦(155659)擔任英國難民牧師,期間也曾回蘇格蘭宣講福音。早期的諾克斯比較接近慈運理,但在接觸加爾文後,他成為「死忠」的加爾文派他於一五五九年五月返回愛丁堡,開始在蘇格蘭竭力宣揚信息。
  在諾克斯影響下,改革宗信仰成為蘇格蘭教會主流,不過真正發展出長老主義體制的,則是同樣在日內瓦受教育、一五七四年返回蘇格蘭的梅爾維爾(Andrew Melville)。

長老教會的神學思想:
  聖經中一切的律法,先知的講論及福音的內涵都是指向主耶穌基督的啟示,人除了透過基督以外,便沒有其他途徑認識神。而聖經的總結和中心便是基督,因此,透過聖經,我們才會認識基督。
  教會中的聖禮只有兩種,就是洗禮和聖餐禮。對於聖餐的意義,加爾文有他獨特之處。他不贊同慈運理認為聖餐只是一種象徵。聖餐中的餅和杯固然不是真的變了質,但那些餅和酒是屬靈的素質,是神用來餵養我們的靈,因此,餅和酒帶著屬靈的能力,享用後,真的會領受屬靈的福氣。
  至於洗禮,同樣地也不單只是一種象徵。當人受洗時,人從神接受了神應許的恩典,也同時向神立約,而神則與人堅立所立的約。換言之,受洗是人與神的立約,是極其莊嚴的時刻。不過所立的約,只是對於那些真正被揀選的人才有效,那些未被揀選的,立了約,也一無所有。
  加爾文非常強調「上帝的話」與「上帝的靈」之間平衡的工作,加爾文認為「所有對聖靈的體驗(宗教體驗),都必須經過上帝話語(聖經)的檢驗。」神透過聖經向人啟示。聖經除了幫助我們看清楚事物的真相。還帶著聖靈的大能改變人心,叫人明白真義,並遵從祂的話語。這對於經常以宗教經驗的情感面判斷聖靈是否工作的基督徒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仰提醒。因為不論是彼得在五旬節聖靈降臨中的講道,或是以西結書的枯骨復生的宣告中,我們都清楚地見證了上帝的話與上帝的靈之間同時工作的真理。

分布
長老教會主要分布於台灣、日本、韓國、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荷蘭、法國、巴西、新加坡、香港、越南、馬來西亞、印尼、印度等地。

組織
   治理教會必須要回歸聖經,而不應按時代、環境而定。在聖經中,教會的組織純粹是一種恩賜的配搭,教會中的牧師、傳道長老、執事,各按其職,完全沒有等級之分。
一、 為什麼要有教會體制和組織
  初代教會因為管理及維護信仰的需要,設立各種職份。(使徒行傳第六章中設立7個執事)。「因此,十二使徒召集全體門徒,對他們說:「叫我們放下傳講上帝信息的工作,去辦膳食,這是不應該的。所以,主內朋友們,要從你們當中選出七個有名望、受聖靈充滿、又有智慧的人,讓他們來負責這事務。至於我們,我們要專心於禱告和傳道的任務。」(使徒行傳6:2-4)
  提摩太前書第3章提到選立教會職份的標準。
教會的領袖(長老)
3:1 這話是可靠的。有人說:誰有作教會領袖的抱負,誰就是羨慕一件美好的工作。
3:2 教會領袖必須無可指責。他只能有一個妻子;他為人要嚴肅,能管束自己,生活有規律,樂意款待異鄉人。他必須善於教導,
3:3 不酗酒,不好鬥,性情溫和良善,不貪愛錢財。
3:4 他必須善於處理自己家裏的事,使兒女知道順從,事事敬重。
3:5 一個人不知道處理自己的家,怎能看顧上帝的教會呢?
3:6 教會領袖也不應該是初參加教會的人,免得這人心高氣傲,蹈魔鬼的覆轍而被定罪。
3:7 他在教外也必須有好聲望,免得受毀謗,陷入魔鬼的圈套。

教會領袖的助手
3:8 教會領袖的助手也必須有好品格。他們必須說話誠實,不貪杯,不貪財;
3:9 應該以清白的良知持守信仰的奧祕。
3:10    他們應該先受考驗,証明無可指責才可以擔任職務。
3:11    他們的妻子也得有好品行,不說閒話,要莊重,事事都誠實可靠。
3:12    教會領袖的助手只能有一個妻子,而且必須善於管教兒女和治理家庭。
3:13    那些在工作上有好成績的助手會得到好聲譽,能夠坦然講論他們對基督耶穌的信仰。
  大約在第2-3世紀時,為了團結教會信仰,面對迫害與異端,教會形成了以主教、長老、執事的三層管理模式。

2. 目前世界上三種主要的教會體制:
主教制(監督制):聖公會、天主教會
會眾制(公理制):浸信會、公理會
長老制:長老會
  長老教會是由代議制度的產生及其精神,則是加爾文當時劃時代的創舉。當時歐洲的歷史,人們稱為黑暗時期,是因為教會的獨裁、專制,不容許人民有自由思想,教會甚至伸手進入國家體制,比如:一國的皇室繼承人的指定、大學校長的任命、城市稅收等,皆要聽從教會、主教的意見、認同才可,以致當時教會的權力,擴張到無限大,百姓只能任憑宰割,加爾文、馬丁路德都能看出其惡劣的效果。
俗稱:「權力讓人腐化」,當時的教會就是已經走到這個地步。路德因此點出95條教會不堪入目的醜陋面,加爾文更能清楚地指導如何改善,並細述教會組織、法規。
  我們是長老制的教會,以代議制的議會來運作。為避免主教制教會的專權危機,以及會眾制教會中多數的聲音掩蓋少數中的真理。教會議會中的多數決並非絕對,多數也必須合乎聖經的教導。
  由舊約時代的以色列民,以及主前500年左右的希臘城邦政治,乃至羅馬帝國時代,已經有議會制度,加爾文是把這種制度帶入教會,由小會、中會、大會、總會,希望能儘量充分表達民意,不是由教皇一人說了算。

3.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沿革
  十九世紀中葉,台灣由蘇格蘭及加拿大的宣教師,分別將福音帶入台灣的南北兩地,後來在1951年總會南北兩大會合併成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南北兩地的宣教師們的母會,皆屬長老教會,合併時,並無多大困難,如:「信仰告白」、「基要教義」、「教會組織」等等,所以很容易完成,如果當時南北教會分屬不同教派,則合而為一必會經過一段痛苦磨合的陣痛期。

4.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體制
  台灣教會依循蘇格蘭的「教會法規」(Book of Church Order)制度,制定教會成立的方法,由會眾選出長老,由長老與牧師組成小會,再由各個小會(教會)選出一位代議長老與牧者,共同參與中會,也再由中會內,部分長老與牧者,參與大會、總會;這種制度,符合摩西選派五十夫長、百夫長等,分層負責。由小會到總會,我們可以發現一些事務能照顧得到,而制度上,我們尊重會議的權威,免去許多瑣碎麻煩。
  當然,被選為長老,或被封立為牧師、教師的人,要具備一定的資格,在我們的「教會法規」中有明文規定。我們希望教會健全,就應該嚴守這些規定。加爾文就是一位紀律嚴明的人,他所制定的「日內瓦教會法規」,及「信仰守則」(手冊)、「教理問答」等,都是日內瓦市議會通過接納,要市民全體接納執行的。諾克斯的「蘇格蘭人信仰宣言」及「信徒紀律書」也都在國會議堂宣讀通過接納。
  這種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人人生而平等,不分是奴隸或皇親,初代教會也有奴隸被選上為主教的;這種制度徹底推翻了不平等的制度,嚴重損及貴族及當權者的利益。

5.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組織
1) 小會:最基礎的代議單位,治理堂會。由牧師和長老組成,牧師為小會議長。
2) 中會:由一個區域內的教會組成,負責掌管中會的傳道事工、教會的設立或解散、傳道師之任免等事工。中會由堂會的小會議長及代議長老參會,是長老教會最重要的決策與監督機構。。
3)  總會:所有的中會及區會組成總會,目前台灣長老教會有21個中會(其中10個原住民中會),6個區會。總會對內負責協調各中會、監督屬下機構、從事法規的制定和修改。

6. 台灣長老教會的憲法和法規
1. 教會憲法與法規的精神
  耶穌基督託付教會治理之權(太16:1918:18),因此教會制定憲法,做為治會的規距,辦事之準則,「凡事要做得恰當而有次序」(林前14:40)。
  教會法規的基礎是上帝的話語,重視上帝的主權。法規的基本原則是仁愛的精神,著重訓練和培育,不是懲戒。法規的功能在於保持自由和秩序的平衡。

2.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憲法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係基於聖經,相信耶穌為救主,遵從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韋斯敏斯德信仰告白及本教會信仰告白,而依本憲法組織之教會。
   
教會是上帝百姓的團契,分佈各地,藉舉行禮拜及聖禮典,連結於基督,培養信德,宣揚福音,關懷社會。
   
教會在每主日舉行禮拜並定期施行聖禮典,禮拜以敬拜上帝及宣揚上帝的話為中心,聖禮典包括洗禮及聖餐。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屬下各教會由中會設立,未成立中會的族群區會,其教會設立另以行政法規定之。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為治理教會並推行事工而設小會、中會、總會及所屬機構。其產生及職責另以行政法規定之。
   
凡受洗並設籍在本教會者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之會員。
   
本教會之教制分為牧師、傳道師、長老及執事。其產生及職責另以行政法規定之。
   
憲法之修改,應經半數以上中會之同意後提交總會,經總會議員三分之二以上出席,及出席議員三分之二以上決議,得修改之。



3.牧者、長執就任
牧者的誓約
1.  你要領受牧師這重大的職分你確信這是上帝的召命所任命的嗎?
2.  你確信新約及舊約聖經是上帝的話是你信仰和職分唯一的根據嗎?
3.  耶穌基督是教會的頭教會中唯獨祂是主凡有關教會中各樣的職務,當倚靠祂來處理。你願意如此行嗎?
4.  你願意接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承認的<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以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
5.  你願意做○○堂會的牧師,確信這是上帝的旨意忠誠盡職傳福音一生榮耀上帝為祂的教會謀福利你願意如此行嗎?
6.  長老教會是建立在上帝的聖道上倘若你以後所信所傳所行違背了教會法規你願意順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憲法規則的裁決嗎?
堂會的誓約
1.  你們確信並告白耶穌基督為救主是教會的元首嗎?
2.  2.你們已經聘請○○牧師做你們的牧師你們要誠心歡喜接納他尊敬他協助他體貼他並為他祈禱與他同工興旺上帝的國也要供應他的生活所需使他能專心以祈禱傳道為教會謀福利你們願意這樣行嗎?
3.  他用上帝的道理教訓你們勸勉你們警戒你們培養你們並依照教會法規來處理教會各樣的事物你們是否願意謙卑的接受和順福?
4.  關於維持教會的秩序彼此若有過失應該稟告小會處理不可到處喧嚷以致影響教會的聲譽你們是否願意這樣遵守?

長老就任的誓約文之「宣訓詞」
  「長老的職份是與牧師共同治理教會、探訪生病的、勉勵信仰冷淡的、教育年幼的、帶領慕道的、引導渴慕真理上帝話語的兄弟姊妹、造就會員的信仰、並為信徒的信仰榜樣,若受委託,方可代表教會參加中會、總會,以謀求教會的發展。」

長老的誓約:
1.你要領受長老的職份,你確信這是上帝的呼召嗎?
2.你相信新約和舊約聖經是上帝的話,是你信仰和職份唯一的根據嗎?
3.你是否接受使徒信經以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信仰告白為你的信仰告白?
4.你願意做加恩堂會的長老,忠誠盡職服事教會,尊奉基督為教會之首,協助牧師治理教會,歸榮光與上帝,你是否願意如此行?
5.長老教會 是建立在上帝的聖道上,你願意順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憲法和法規嗎?
會員的誓約
1.你們已經選○○○當任你們的長老,你們是否誠心誠意接納他?
2.他依教會法規治理教會,你們是否願意順服遵從?
3.你們當敬愛他,體貼他,為他禱告。他為著你們的信仰生活勞苦,為要使你們得救,你們當幫助他,使他更能盡長老的職份,你們願意這樣行嗎?
4.關於維持教會的秩序,彼此若有過失,應該稟告小會處理,不可到處散播喧嚷,以致影響教會之聲譽,你們是否願意遵守?


執事就任的誓約文之「宣訓詞」
「初代教會曾設立七人來辦理教會事務,我們也揀選人來協助牧師與長老,讓他們專心事奉上帝的聖道和聖禮。」

執事的誓約:
1.你要領受執事的職份,你確信這是上帝的呼召嗎?
2.你願意當加恩堂會的執事,忠誠盡職,協助牧師和長老來榮耀上帝,事奉祂的教會。你是否願意如此行?
3.耶穌基督是教會的元首,教會中唯祂是主。凡有關教會的事務,要依靠祂來處理。你是否願意如此遵行?
4.你是否願意順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憲法和法規嗎?
會員誓約
1. 你們已經選○○○當你們的執事,你們是否誠心誠意接納他?
2. 他辦理教會的事務,你們應當尊重他,敬愛他,體貼他,為他禱告。你們願意這樣行嗎?
3. 關於維持教會的秩序,彼此若有過失,應該稟告小會處理,不可到處散播喧嚷,以致影響教會之聲譽,你們是否願意遵守?

各種教派的存在
1.教義的強調
由於人們對聖經信仰有著不同的感受,因此對於某方面的道理特別強調,例如:聖餐的看法、嬰兒的洗禮、是否當兵等....也有強調聖潔的教義(聖潔會)、強調神的召呼(神召會)、強調因信稱義(改革宗)....
2.儀式的主張
人們如何來敬拜上帝? 由那些人主持? 用什麼儀式?這一連串的問題都是造成教派的原因例如最普遍的爭議是洗禮的方式,是點水禮或浸水禮,甚至如何浸也成為問題
3.組織的差異
對於教會的事務聖職人員、會眾等,如何在制度上組織上來安排?例如施行[主教制]的聖公會;施行[會眾制]的信義會;施行[代議制]的長老會,其間就有許多差異性
4.地域文化所造成的差異
許多地方教會是由本地基督徒所組成,因地域文化的不同,產生不同的教會型態(獨立教派華語教會)
5.目的功能不同所形成的教派
有些早期宣教團體,本身並不是教派,但因為前往宣教地區後,慢慢形成一個教(威克里夫聖經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