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堅持到底 通向應允(希伯來書十:37)

堅持到底 通向應允(希伯來書十:37)


上班只想著有錢可領,不知道人生是要付代價的,這種人老闆是不敢雇用的!人生就是有許多考驗,你不能排斥,要面對,要突破!!!游泳比賽或田徑比賽,往往在最後關頭時才真正地分出勝負。綜歸有兩項原因:有些選手以為自己穩贏的,以致於鬆懈腳步,反而被別人超越衝過終點線;有些選手一路領先,但卻在最後體力不繼而輸掉了比賽。

上帝的兒女在信仰長途的路程上,也必須如此,起步快,保持速度,不可鬆懈,朝著標竿努力奔跑,直衝到終點線,得到獎賞為止!在信仰長途的路程上,其實最忌諱上述那兩項原因:自滿鬆懈、半途而廢。

兩位聖經出名的信仰人物,卻在信仰過程的最後關頭,放鬆自己,不能堅持到底,空有功成之名,落到晚節不保的境遇。

一、挪亞:

挪亞給當時罪惡世代的人看作是特立獨行的人,然而,他卻是與上帝同行,不隨波逐流的人,才接受上帝的命令去到亞拉臘山造方舟。挪亞造方舟有兩項難處:(1)投入巨大的成本,包括120年的時間,龐大的資金木材,過人的信心,不屈不撓的毅力,才能夠堅持到底;(2)挪亞要帶領全家兒媳總共八人同心合意,必定是以身作則,完成上帝所交託的工程,在那個世代當中做美好的見證。

非常遺憾的是挪亞在晚年收成多,祝福滿滿,卻鬆懈自己,因為一杯在手,醉酒以至於赤身露體。在他酒醒之後,不怪罪自己,反而怪罪小兒子,咒詛含的兒子迦南。在這事件上,我們看見咒詛和羞恥完全臨到一個原本蒙福的家庭。

二、所羅門:

所羅門王是以色列有史以來最有智慧的王,或者說是世上最有智慧的王也不為過。上帝要大大應許所羅門,所羅門回應上帝的應允,他從不求自己的長壽,不求自己的富有,只求智慧來治理國家,如此就知道他是一位當代不同凡響的國王。也因此,所羅門王造就了一個不凡的國家。

然而,想不到這個聰明的國王,等到年老的日子,縱慾在聲色肉慾上,愛上了許多外邦妖嬌美麗的女子,嬪妃一千,外邦的女子躺在他的胸懷,貼近他的耳旁專說諂媚的話語。所羅門為了取悅這些少女竟然跟隨她們去敬拜他們外邦虛假的神明偶像,向它們燒香獻祭(王上十一:1~8)。

一個世上最有智慧的人,竟然犯下不可思議最愚蠢的罪行,觸怒上帝,致使群臣起來造反,以色列如此偉大強盛的王國瞬間就毀在他的手裡,導致邦國分裂。

信仰需要接受考驗,需要和上帝面對面的經驗,這才是真正的信仰。信仰也需要不斷地經歷更新。在屬靈的經歷中,我們也許會有日蝕的時刻。在痛苦憂患之中,我們看不見神,說:「上主啊,為甚麼丟棄我?」(詩八十八14)那時,我們必須堅持到底,提醒自己這不過是信仰的日蝕,一個短暫的現象而已,神是在試煉我們。祂要訓練我們在黑暗中仍然看見祂超越黑暗的光輝,作好準備,迎向光明。

聖經說:「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馬書八28),只要我們信靠主,愛祂,遵行祂的吩咐,每一個難處,都是我們靠近神、蒙祝福的一個轉折點。

約瑟被賣的故事裡,沒有一個字眼提到神,我想這是神隱藏他自己的時候吧!神任憑約瑟得十一個哥哥們逞惡行,不拯救約瑟脫離被賣的命運,要藉著約瑟的悲慘遭遇,成就更大的事。後來約瑟不是變成埃及地僅次於法老,最有權利的人嗎?不是因此而救了以色列一家人嗎?苦難是偽裝的祝福,鍛鍊過後的鐵,才能便成強度更強的鋼。

希伯來書10:35-39

所以,你們不要喪失了勇氣;這勇氣要帶給你們極大的報賞。為了實行上帝的旨意和領受他的應許,你們必須忍耐。因為聖經上說:再過一會兒,那將要來的會來,不遲延。我的義人將因信而得生命。但是,若有人退卻,我就不喜歡他。我們並不是退卻而沉淪的人;我們是有信心而且得救的人。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待降節的意義(以賽亞書40:3-4)

待降節的意義(以賽亞書40:3-4)


「待降節」是基督教節期的開始。所謂「待降」(Advent)這名辭原出於拉丁文,意思是「來臨」,就是等待耶穌基督的再度降臨,一方面紀念祂曾降臨,一方面則期待祂二次降臨。「待降節」更好是說「待降節期」,因為這個節期包括了四個禮拜,就是聖誕節的前四個禮拜。所以一般來說都是從十一月最後的那個主日開始算起,持續四個主日,直到聖誕節達到節慶高潮。

從教會歷史來看,「待降節」可以溯源至主後第四世紀的末期,在那個時候是稱為「聖誕節前的準備期」,當時基督徒以40天的靈修、禁食祈禱預備心來迎接救主的聖誕,到了第七世紀時才縮減成四個主日。為何「待降節」需有四個主日呢?這四個主日代表了四個意義:紀念主的道成肉身、主的死、耶路撒冷的毀壞,以及基督即將再來的審判。

「待降節」最重要的信息就是「道成肉身」。在「待降節」的期間,我們的教會、信徒應該深深地思考主耶穌來臨的目的,以及祂在一生之中一切的行事和教訓,而信徒應該以悔改的心反省自己的信心是否符合主的旨意。所以對基督徒來說,待降節是靈修、懺悔、等候和預備的節期,一方面以悔改的心來反省自己的信仰生活是否符合主的旨意,並求主重新誕生在我們的心中,使我們的靈命得到更新。

若說到待降節,一般信徒比較有印象的就是「花圈」和「蠟燭」。待降節期的裝飾,是以一個「待降環」(Advent Wreath)和五支蠟燭所組成,大部分是用紫色的蠟燭(可用三支紫色、一支粉紅色、一支白色;或四支紫色、一支白色),因為紫色代表莊嚴與尊貴。第一主日點燃一支,第二主日點燃兩支,如此類推,直到聖誕節點燃那支中間的白色蠟燭。前四支蠟燭代表的,分別是希望、信心、喜樂、和仁愛,而白色蠟燭則代表基督是世界的光。

有一部福音電影「第四位博士」裡,當三位博士跟隨星象尋找預言中的彌賽亞時,波斯瑪迦族人的修行者阿它班,也從研究星象中得知彌賽亞的降生,於是他賣掉所有財產,變換得一顆藍寶石、一顆紅寶石以及一顆珍貴的珍珠,準備加入三位智者的行列,一起去尋找彌賽亞,並將珍珠獻給彌賽亞──他心中的國王。

阿它班在途中為救助一個乞丐,錯過三位智者的駱駝隊,但是他並不放棄,他賣掉藍寶石,組織一支駱駝隊,準備橫越沙漠來到伯利恆耶穌出生的馬槽。此時約瑟一家人已為了躲避希律王的殺害而逃往埃及。阿它班在途中巧遇希律王的軍隊,為了拯救一位男嬰的性命,他以紅寶石賄賂一名軍官,請他們離開。

阿它班的僕人奧倫提斯勒勸他回家去,可是阿它班不肯,他堅決前往埃及繼續尋找。到了埃及後,阿它班覺得自己迷失了方向,不知該往何處去尋找他心中的主。經友人指點,他離開富人們居住的地方,往貧民區尋找。途中遭強盜搶走最後唯一的珍珠,並被擄至強盜窩。一位婦人得知阿它班會醫術,便請求治療她即將失明的孩子,並將珍珠還給他。阿它班見強盜窩裡許多人罹患痲瘋病,無人治療照顧,於是決定留下來幫助他們,同時教導他們引水灌溉,種植作物,過一個自給自足的生活。

就這樣一晃眼三十年過去了。一日,昔日親友泰格蘭斯攜女米雪爾來訪,告知其父已死。此時的阿它班已年邁且又重病纏身,他心想:「自己的心靈再也見不到另一次豐收了,也再沒有機會找到心中的國王。」心裡非常難過。他不希望奧倫提斯勒看見自己的失敗,於是叫奧倫提斯勒離開,還他自由。

奧倫提斯勒來到耶路撒冷城內,見證耶穌顯神蹟,趕緊跑回去告訴阿它班。但是當阿它班來到耶城時,耶穌已被捕,即將被處死刑。阿它班希望能用珍珠換回耶穌的性命,卻遇米雪爾因其父商船沈沒大海、負債累累被殺,她即將被賣償債。緊急關頭,阿它班拿出珍珠換取米雪爾的自由,此時耶穌被釘死十字架,他最後的希望也落空了。

現在,阿它班已一無所有,即將死去。就在彌留時見彌賽亞示現,阿它班問:「您是我的神嗎?您沒有死啊!噢!我的主!我找您找了好久好久,原諒我,我本來有貴重的禮物要獻給您的,可是現在我已一無所有。」彌賽亞對阿它班說:「你已經把禮物送給我了。當我餓了,你給我吃的。當我渴了,你給我喝的。當我赤身露體,你給我穿的。我無家可歸時,你收留我。」阿它班訝異的說:「主啊!我何時見過您?我何時服侍過您?」彌賽亞答道:「凡做在我弟兄中最小的一個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的。」阿它班終於如願安然死去。

博士最終將禮物全部都用去幫助人,直到耶穌上了十字架,博士看似將此抑鬱而終,但臨終前卻獲得了耶穌的稱讚:



「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義人就回答說:主啊,我們甚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甚麼時候見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又甚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裡,來看你呢?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馬太福音25:35-40)



這第四位博士當時的首要任務,似乎是趕快去見耶穌,他因明白神的心意,可以完全不在意他人眼光,甚至在都沒有人支持他時,仍向著使命堅持到底。

雖然他的首要任務是見耶穌,他卻沒有因此把別人的需要丟棄(看別人的需要比自己的事情重要),他將第一顆寶石拿去買駱駝渡過沙漠,不放棄追尋耶穌的使命,他將第二顆寶石和珍珠分別拿去幫助在危急中有需要的人,他完全降卑的服事,同理心,與有需要的人一起生活一起吃苦,將自己的一切與之分享。



目標導向本身也許並沒有錯,可以使自己專注以完成目標為要務,但這部片提醒我,在我身邊有比完成目標還要優先的事情,第四個博士的判斷法則,就是合乎於耶穌的教導,"如果是耶穌會怎麼做?"如果是耶穌,也會將身邊人的需要放在最前面吧!

2011年12月11日 星期日

2011年12月3日 星期六